书城成功励志三分管人七分做人
8683100000030

第30章 善结人缘,广积人脉——人脉圈是成事的关键(2)

中层领导同级之间的工作也是如此,要很好地完成一项任务,没有相互之间的协同作战是不可能的。因此,帮助同级不仅是同级间友好关系的体现,更是做好自己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自己赢得上司赏识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同级之间的工作出现了问题,你的工作还会那么顺利吗?即使同级的工作对你没有直接影响,起码也有间接影响,这种影响早晚都会表现出来。所以,当同级陷入困境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你一定要主动为同事分忧解难,使他摆脱困境。要知道,帮助同事总会得到回报。

卓越领导的智慧:中层领导同级之间的工作总是相互关联的,正如一台机器上的各个齿轮,彼此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如果其中一个齿轮出现了问题,便会影响到其他齿轮的正常运转。只有保证各个齿轮的正常运转,整台机器才不会出故障。

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是一门学问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智者往往大愚,聪明者多,能过“愚”字关者鲜矣!人应该学会聪明,学会生存之道,但却不是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能聪明一时却不能聪明一世。大智若愚者虽然表面上糊涂,却不计一时的得失,能聪明一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有时候话说得过于直白真实,反而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如果能够说得含糊一点,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糊涂语言有着广泛的应用。经常碰到一些很尴尬的情景,这时候糊涂语言就派上了大用场。

一次,一家星级酒店招聘服务人员,待遇优厚,很多人都前来应聘。于是,酒店经理准备出题考考他们。经理对前来应聘的男士说:“有一天,当你走进客人的房间,发现一女子正在裸浴,你应该怎么办?”

众人都抢着回答,有的说:“对不起小姐,我不是故意的。”有的说:“小姐,我什么都没有看见。”经理听后不停地摇头。这时一个帅气的小伙走上前说:“对不起,先生。”结果他被录用了。

这个小伙子巧妙地使用糊涂的语言,能使考题中的客人得到心理上的安慰,酒店经理当然赏识他了。很多时候,摆在面前的机会会因我们一句简单的语言而获得,同样,也会因为我们一句简单的语言而失去,所以,把握语言的技巧对一个人的人生至关重要。

在与上级相处时,糊涂总比聪明好,萧何便是很好的例子。当年与刘邦共打天下的各位有功之臣,都非平庸之辈,而最后皆被刘邦和吕氏疏远和加害,唯有萧何能安度晚年。其原因在于萧何的难得糊涂。似乎他从来对一些大事漠不关心,这样刘、吕便放松了对他的注意,使他得以保全自己。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人情的练达。有时候装装糊涂、说说糊涂话还是很有好处的。同样,装糊涂在人际相处上很重要。心胸开阔、宽容大度些,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发生意见不一致,争论一阵,见不出高低,便不必再争论了。没有原则性的大是大非,何必非争个清楚明白呢?对此,人们可以借助于“糊涂”、“忍让”一下,暂时“吃点小亏”,做点“退却姿态”,从而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

卓越领导的智慧:很多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人情的练达。没有原则性的大是大非,何必非争个清楚明白呢?借助于“糊涂”、“忍让”一下,暂时“吃点小亏”,做点“退却姿态”,从而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

给同事面子就是给自己留退路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真正有远见的人不仅要在与同事一点一滴的日常交往中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同时也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言谈交往中少用一些“绝对肯定”或感情色彩太强烈的语言,而适当多用一些“可能”、“也许”、“我试试看”和某些感情色彩不强烈,褒贬意义不太明确的中性词,以使自己“伸缩自如”。

小张和小王原来是很好的同事和朋友,可最近却关系紧张,大有“割袍断义”之势。不明真相的人以为他们之间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情,否则关系紧密的两个人绝不至于搞成现在这个样子。事实上他们产生矛盾的原因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他们只是为了一个纽扣而已,一个最多价值几分钱的纽扣。事情的起因是小张上个月买了一套非常满意的高档西服,刚穿不到三天就丢了一个关键部位的纽扣。惋惜之余偶然发现整日挂在洗手间的那件不知是哪位清洁工的工作服上的扣子,与自己丢失的纽扣相似,遂乘人不备悄悄地扯下了一粒,打算缝到自己的衣服上,并得意地将此“妙计”告诉了小王。不料几天之后,办公室所有的同事都知道了小张的这个笑料——小王竟然在所有的同事面前拿这件事跟小张开玩笑,弄得当时在场的人都笑做一团。小张也终因太没面子而恼羞成怒,反唇相讥,大揭小王的许多很令其丢面子的“底牌”,于是乎后果也就不难想象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心,甚至连乞丐都不愿受嗟来之食,因为太伤自尊、太没面子,更何况是原本地位相当、平起平坐的同事。作为中层领导更应该胸怀坦荡,说话办事多给同级领导留面子,只有给他人留面子才会使自己受到尊重。纵使别人犯错,而我们是对的,也要宽恕别人,不要让其在众人面前献丑,一定要为其保留面子。

保留他人的面子,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可是,很多中层领导却很少会考虑这个问题,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吓、在众人面前指责同事或下属,而没有考虑是否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就可以缓和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对于聪明的人来说,不管同事怎样冒犯你,或者你们之间产生什么矛盾,都要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心态。凡事能够忍让一点,日后你有什么行为差错,同事也不会做得太过分,迫使你走向绝境。

卓越领导的智慧: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言谈交往中少用一些“绝对肯定”或感情色彩太强烈的语言,而适当多用一些“可能”、“也许”、“我试试看”和某些感情色彩不强烈,褒贬意义不太明确的中性词,以使自己“伸缩自如”。

学会欣赏你的竞争对手

施乐公司一直垄断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其市场占有份额为82%,但是在70年代后期,施乐遇到了全方位的巨大挑战:佳能、NEC等公司以施乐的成本价销售产品且能够获利,产品开发周期、开发人员也分别比施乐短或少50%,施乐的市场份额一下子从82%直线下降到了35%。这对施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面对巨大的竞争威胁,施乐公司经过研究决定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因为对手之所以能胜出,施乐一定在很多地方存在欠缺。

之后,施乐提出了对手就是榜样的观点,最先发起了向竞争企业学习的运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标杆管理。通过全方位的集中分析比较,施乐弄清了这些公司的运作机理,找出了与佳能等主要对手的差距。于是,施乐公司全面调整了经营战略、战术,以对手的最高标准改进了业务流程。

首先开辟了后来被他们命名为标杆管理的管理方式:将产品、服务和实践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或是行业领导者相比较的长期持续流程,并以此来让自己得到持续的改进。这项管理方式的核心就是以行业最高标准或是以最大竞争对手的标准作为目标来改进自己的产品(包括服务)和工艺流程。这种以竞争对手为榜样,向竞争对手学习的做法,让施乐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

当今市场经济的时代,竞争无处不在,大家也都在竞争中改变着各自的策略。而对手在竞争中留给我们最多的,就是让我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向对手学习的重要性:取对手之长,补己之短。以对手为榜样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待对手的态度,不是一定要“不共戴天”,你与他各有长处和短处。

若是你能坦然面对,不断活用这些长处与避开短处,把对手作为自己下一个超越的目标,就可提高你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在上面的案例当中,施乐在对手出现的时候,没有把对方作为敌人,而是当作自己的榜样,不断学习对方的长处,不断在学习中改变自我,最终不仅又夺回了市场,还做到了超越。

当你的竞争对手出现时,首先把他作为你的榜样,只要他还在坚持,你就要跟住他。分析他的工作,看他的本事到底在哪里,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平常做事的方法,包括人际关系的经营、能力的增进等,都要有所了解。做到了这些,就可以步步学习,步步改进,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会慢慢地和他并驾齐驱,然后超越他。

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对手的无形帮助,他和你的竞争就是一种无形的帮助。他时刻在提醒着你的努力方向,时刻在证明着你的努力程度。施乐正是用对手的这种无形的帮助,运用对手打败了对手。

戴尔·卡耐基的恩怨理论指出:即使我们实在难以去爱一个仇人和对手,但却总不能不去爱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外表。如果我们的仇家知道我们对他的怨恨使我们精疲力竭,使我们疲倦而紧张不安,使我们的外表受到伤害,使我们得心脏病,甚至可能使我们短命的时候,他们不是会拍手称快吗?我们也许做不到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举动。

卓越领导的智慧:戴尔·卡耐基的恩怨理论指出:即使我们实在难以去爱一个仇人和对手,但却总不能不去爱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外表。

送点人情给同事

宁玲和王丽丽同是一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宁玲在同级中特别受欢迎,有些同级还会主动地帮她做一些事情,在她有困难的时候,更是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她。而王丽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少有同级会和她一起做事,甚至中午在公司吃饭的时候也不会叫上她一起,工作上有困难的时候,只有宁玲会偶尔帮助她,其他的同事都是坐视不理,因此,她带领的部门在几次的考核中都是最差劲的一个。

于是,王丽丽决定向宁玲学习一下工作方法。她在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宁玲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么能干,其实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都没有她好。但是,宁玲很擅长和其他同事搞好关系。在早上上班的时候,宁玲会微笑着和每一个见面的同事打招呼,特别是在和同级见面的时候还会就他们的发型、服饰的一些变化说一些好听的话。在同级的同事取得什么工作成果的时候,她会去祝贺,还会虚心地说:“哎呀,你是怎么做到的,以后把方法也传授给我吧!”说得同事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说好。

正是因为和同级的关系处理好了,宁玲工作起来才游刃有余,不会的就向同级请教,同级会把所知道的都告诉她,遇到困难时,她不开口都会有同级让自己部门的员工来帮她一把。

宁玲的赞美的话让她在同级中受到了欢迎,还很好地帮助了她的工作。

你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顺手。其实,在与同级的相处中,适当地说点赞美的话是必需的。如果你是打心眼里佩服你的某个同级,就瞅准机会赞扬他几句,如果你不喜欢某个同级,也不要表现出对他的意见。抓住时机说几句“赞美的话”,适当地“应付”或“赞扬”一下同级,会使你们的关系变得融洽亲密,工作起来就不会有太多的隔阂,而且你说的“赞美的话”有时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赞美的话不会让你失去什么,既不需要你刻意地准备,也不需要你花费金钱,你在用这些话给同事一些人情的同时,能换回一些潜在的人情。这些人情会拉近你和同级的关系,给你制造更顺利、更轻松的工作氛围,让你更好地开展工作。对好相处的同级说赞美的话,会让你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对不好相处的统计说赞美的话,会让他们觉得你并不难相处。

有时候说些赞美的话是为了避免尴尬的局面,这时,就要有所保留。

比如,你的同级接受了很困难的任务,找你来诉苦。你这时候可以安慰他:“不要太为工作发愁了,你要是实在完成不了,而我的工作又做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帮你做。”但是你不能很肯定地说:“我一定帮你的,你放心。”

在同级要求你帮助的时候,如果你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完的,你就会左右为难,不去就违背了自己的承诺,去就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让你陷入了麻烦,而且还会让你的同级觉得你是出尔反尔的人,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合作。

当你到同级的部门中谈工作的时候,如果发现他的员工工作起来很认真或很热情地招待你,你可以把你的同级夸奖一番:“你培养的员工就是好,这也是你工作效率高的秘密吧?”听到这样的话,你的同级肯定会高兴的,你们谈起工作来也会更加顺利。

说赞美的话也要看准时机和场合。最好在人多的场合说,人越多,你对同级说的赞美的话就越会让他觉得有面子,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但是,你不能把赞美的话说得太过头了,否则就变成了“拍马屁”。这既会让同级觉得你是在说假话,产生厌恶的感觉,也会让外人看不起你。而且,还会让你和你的同级在无形中产生了地位上的差别,不仅不会起到拉近关系的目的,只会让你们更加疏远。

当然,赞美的话不是只能在工作的时候说,还可以在工作以外的时间说。比如,周末的时候,你在公园里看到同级同事领着女儿在散步,你就可以上前和他打招呼说上几句,不要忘了也和他的女儿说几句话,在临走的时候,把他的女儿夸奖一番,说他的女儿漂亮或者是夸他教女有方等。就算你说的有些事不符合事实,只要是不太离谱,都会让你的同级高兴一番。说不定在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那位同级和你变得亲近起来。

不要认为说赞美的话就是欺骗,这是与同级交往的必要手段,既迎合同级的需要,也让你得到一个好人缘。假如你在与同级的相处中运用好了赞美的话,明天出现意外收获的时候,你也就不会因此而惊讶。

卓越领导的智慧:说赞美的话也要看准时机和场合。最好在人多的场合说,人越多,你对同级说的赞美的话就越会让他觉得有面子,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但是,你不能把赞美的话说得太过头了,否则就变成了“拍马屁”。

不要随便与同事交心

你今天说你对公司的待遇或工作环境不满意,想过一段时间换一个新的环境,也许明天你在什么都不知道的状态下,就发现解雇书放在你的办公桌上了。这不是开玩笑,工作中如果不小心,真的会发生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