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效应”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卡耐基先生曾提出这样一个论点: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优点,而20%是缺点。当一个人只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其发现身边许多人也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其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甚至恶化,生活自然就不快乐。例如,那些常常骂别人很凶的人,他自己的心情也很糟糕。爱说谎的人就认为别人也总在骗自己。爱占小便宜的人,总是疑神疑鬼地怕自己吃亏。这些就是“视网膜效应”的消极影响。
相反,当我们能够发现自身的优点,欣赏自己、肯定自己时,我们也会以一种包容的心来欣赏与接纳周围的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从而拥有好人缘。例如,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觉得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善良、热情,就很容易和别人相处融洽,交际面也较广,拥有大量的人脉。而只有能够聚人的人,才有聚财的可能。
这就是“视网膜效应”的积极影响。
也正如英国文学家萨克雷先生所言:“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只有当我们笑着面对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才能报我们以笑容。所以,包容自己的缺点、肯定自己的优点,以一种欣赏的眼光面对周围的一切,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快乐!
“视网膜效应”不仅对个人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企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企业的运作与经营过程中,老板和经理人也应恰当运用“视网膜效应”。
不必紧盯着企业的缺点、关注企业的问题,关注员工的缺点、关注员工的问题,以便弥补企业的不足,淘汰掉有问题的员工。但要知道,成功学中有这么一句话:改变缺点不能导致成功,发挥优点才可以导致成功。经理人只有关注优秀的东西,并有效地支持员工,才能发挥员工的潜能,才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
不是教你诈
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因为在“视网膜效应”的运作下,一个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才有能力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只有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之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1锭银子,并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等到国王回来后,三个仆人来到国王的面前,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人们由此从《圣经》里提炼出了更简约的“马太效应”,它概括出这样一种现象: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在经济上,“马太效应”也反映了一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在1973年正式提出: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这也是“马太效应”的生动表现。
“马太效应”可以归结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在股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如果不加以调节,普通大众的金钱,就会通过这种形态聚集到少数人手中,导致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再如,朋友多的人,借助频繁的交往会结交更多的朋友,而朋友少的人,社交圈子狭小,甚至自我封闭,会导致更加孤独。
显然,“马太效应”也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是:避免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观点,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但暂时无法验证的结论;“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会激励他们努力奋斗以获得向往的荣誉。
“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是:名人与无名者同时取得同样的成绩,名人往往会受到表扬,接受媒体的采访,被戴上各种桂冠。而这些人在荣誉、鲜花之前往往会骄傲起来,最后还是会跌跟头;而无名者在成功后非但受冷落,甚至还会遭受嫉妒、怀疑。
“马太效应”固然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此就无能为力了。它在一个人身上究竟发挥哪一种作用,关键还是取决于这个人自己。首先就是保持清醒与理智,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在成功带来的鲜花与掌声面前,不可飘飘然。而应根据“马太效应”对成功的倍增效应,使成功后所获得的良好的情绪体验成为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
在失败带来的冷遇与嘲笑面前,不悲观泄气。继续保持自信,不妄自菲薄,破罐子破摔,避免出现“马太效应”所造成的“少者愈少,差者愈差”现象。
可见,无论是已成功的人还是未成功的人,都应该重视“马太效应”,使其在自己身上发挥积极的、正面的效应。
不是教你诈
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另辟蹊径,换个角度去争取成功。
有一个在楚国长大的燕国人。到了花甲之年,突然想回楚国了,于是他收拾收拾行李,不顾年事已高,独自一个人不远千里地往家乡赶。
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了一个和他同路的人。两个人就结伴而行,很快就熟悉起来。他们一路上谈南说北,互相照顾着,两个人都觉得很开心,因此旅途上也就不觉得寂寞了,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晋国的边境了。
但是这个燕国人没有想到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伴,竟然耍花招捉弄他。他的同伴指着晋国的边境说:“你马上就要到家了,你看前面就是燕国的城镇。”这个燕国人一听,顿时悲从中来,思乡之情马上涌上心头。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泪水充满了他的眼眶。
一会儿,他的同伴又指着路边的土地庙说:“这就是你家乡的土地庙,你怎么不去拜一拜啊。”燕国人听了,马上想到自己离开家乡这么多年,还没有拜过家乡的土地庙,很是伤感,泪水又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想到自己的国人在这里代代繁衍生息,很是伤感。
又走了一段,他的同伴又指着前面的房子说:“你看前面的房子,就是你的祖先住过的房子。”燕国人看到自己的祖先住过的房子,想到自己祖先曾经住过,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住过,更想到自己曾出生在这里。泪水滚滚地流了出来,哭得很伤心,很难过。他的同伴不忍心看到他这么伤心,就告诉他,这还在晋国呢,还没有到燕国呢。燕国人的悲伤情绪顿时烟消云散了,奇怪的是,即使他到了燕国,看到了自己的祖宅,自己的房子,也没有了伤感之情。
照理说,燕国人见到了自己的房子和祖宅,近乡情切,应该更是悲从中来,哭得会很伤心难过,但是这个燕国人到了自己的家乡反而没有了那种悲伤的心情了。
为什么呢?其实,这就在于他过早地把这种感情宣泄掉了。积压了那么多年思想激情,在没有到家之前就已经发泄掉了,情绪发泄没有了,心情自认归于平静,即使再见到自己家乡的一切,也很难勾起自己的伤感之心,也就是说已经没有什么好宣泄的了。
由此也说明了,如果一个人积压了太多的情绪而不能释放,它就会滞留在你的感情里,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你的心情,也会干扰你正在做的其他事情,使你所有的事情都做不好。但是如你能把这种情绪发泄出去,你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生活也就会变得正常。
生活中,心理常会和现实发生冲突,也就会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一旦这种情绪积压,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就会危害到一个人的健康,甚至会发展成为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释放我们的情绪,让它随风而去,脱离我们的心灵。不要效仿古人“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种将泪水都咽到肚子危害是很大的,我们要做到有泪尽情地流。痛哭之后,心情就会变得平静,而且也会很容易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也就会觉得一切也只不过如此,走过去前面依旧是一片天。
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哭出来发泄我们的情绪,眼泪是一个神奇的物质,它给可以散发人们对生活的压力,缓解人们的痛苦情绪;你可以找个朋友尽情诉说你近日所遇到的不幸,人们都说,说出来会好受一些,因为在说的过程中,你的情绪就会得到宣泄,不幸就会减轻;听几首悠扬的乐曲,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也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甚至是跑跑步、唱唱歌,都会起到缓解伤痛,发泄情绪的作用。
不是教你诈
情感产生后,只有将这种情感发泄出来。我们的心才能归于平静。情感的积压对生活和健康都是不利的,我们要学会将情绪释放,学会释放情绪,才是真正地学会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