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8670100000016

第16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谦虚(2)

如果你的计划很远大,很难一下子达到。那么,在别人称赞你的时候,就把现在的成功与你那远大的计划比较一下,相比将来的宏伟蓝图,现在的成功还只是万里长征路途的第一步,根本不值得去夸耀。这样想,你就不会对目前的小成沾沾自喜了。

洛克菲勒在谈到他早年从事煤油业时,这样说道:“在我的事业渐渐有些起色的时候,我每晚把头放在枕上睡觉时,总是这样对自己说:‘现在你有了一点点成就,你一定不要因此自高自大,否则,你就会站不住,就会跌倒的。因为你有了一点开始,便俨然以为是一个大商人了。你要当心,要坚持着前进,否则你便会神智不清了。’我觉得我对自己进行这样亲切的谈话,对于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我恐怕我受不住我的成功的冲击,便训练我自己不要为一些蠢思想所蛊惑,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

能够在成功面前保持平常心态,能够不因此而自大自夸;对于每次的成功,只视其为一个新的开始。在将来的光荣上生活,而不在过去的冠冕上生活,这才是一个真正成功之人所该做的。

富兰克林早年自傲时没有父亲提醒他,所以他那种过分自负的态度,使别人看不顺眼:有一天,有一个朋友把他叫在一旁,劝告了他一番,这一番劝告改变了他的一生。

“富兰克林,像你这样是不行的,”那个朋友说,“凡是别人与你的意见不同时,你总是表现出一副强硬而自以为是的样子。你这种态度令人觉得如此难堪,以致别人懒得再听你的意见了。你的朋友们觉得不同你在一处时,还觉得自在些。你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别人对你无话可讲了。的确,人人都懒得来和你谈话,因为他们费了许多气力,反而觉得不愉快;你以这种态度来和别人交往,不去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样对你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好处。你从别人那儿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但是实际上你现在所知道的却很有限。”

富兰克林听了十分惊讶和惭愧,他以前从未这样想过。当时他讪讪地站起来,一边拍着身上的灰尘,一边说:“我很惭愧。不过,我实在也是很想取得长进。”

“那么,你现在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已经太蠢了,现在还是太蠢了。”

他又受了一下打击,不过他站起来的时候,他已经下决心把一切骄傲心都抛在地下……他所需要的第二步,便是与自己作一次谈话。他现在要研究一个新的题目,那便是他自己。他是曾经在印刷方面学过制版的,现在他要从一点似乎毫无希望的材料中,制造出一个新人来。

如果那个朋友不给他来这一番严厉的说教,促使富兰克林变得谦卑起来,那么他后来的结果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那次以后,他完全改变为另一个人了。以前他总是骄傲,总是炫耀他过去的才能;现在他却更关注于他的将来,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物。

富兰克林对于自己的这种改造,并不是一件难事。凡是像他一样的自负的人,也可同样的加以改造,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谦卑是做人所必需的条件,吹牛自夸则是妨碍人进步的。

始终记住一点:你将要做的事,比你已经做了的事,要重要得多。过去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帮助你将来做什么。如果你把你一生的事都做完了,别人就会听你讲过去的事。他们之所以听你,或是对你表示同情,或是想从你那儿得到一些经验。除此以外,他们不大会关心你所做的事。如果你总是谈论你的成就,他们不但不觉得有味,反而觉得很讨厌。

如果你要自夸的时候,便想想自己是如何厌恶别人吹牛,那你就不会来干这种蠢事了:如果你想要朋友,就不要吹牛。

一个人最想吹牛的时候,便是当别人看不起自己所做的事的时候,这时自己就想通过自夸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重视,而别人的不屑一顾,会让你觉得很丢人。

4.谦虚,是为了事业更加成功

一个自信的人,会让人觉得他很有魅力;而一个谦虚的人,会让别人觉得他很有涵养。

富兰克林年轻时就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同时他也很骄傲轻狂。对此,他浑然不知。

有一天,富兰克林到一位老前辈家中去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去时,因为门框低了一些,他高昂着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这时,老前辈告诉富兰克林:“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这里的最大收获。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

富兰克林猛然醒悟,从此他改掉了骄傲的毛病,决心做一个谦逊的人。也就是因为具有了这一美德,他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成为美国总统。

你可能也会有这样一种体会:越是谦逊的人,你越是喜欢找出他的优点;越是把自己看得了不起,孤傲自大的人,你越会瞧不起他,喜欢找出他的缺点。

所以,平时要谦逊地对待他人,这样才能博得他人的支持。当你以谦逊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就能减少一些冲突,还容易被他人接受。即使你发现自己有错时,也很少会出现难堪的局面。

在柯金斯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里因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全体职工协助。当柯金斯安排一个做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年轻职员傲慢地说:“那有碍我的身份,我不干!我到公司里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听了这话,柯金斯一下就愤怒了,但他平静地说:“既然做这件事是对你的污辱,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于是那个青年一怒之下就离开了福特公司。但因为他仍听不进别人的话,所以他跑了很多地方,换了好几份工作都觉得很不满意。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于是又找到柯金斯,诚挚地说:“我在外面经历了许多事情,经历得越多,越觉得我那天的行为错了。因此,我想回到这里工作,您还肯任用我吗?”“当然可以,”柯金斯说,“因为你现在已经能听取别人的建议了。”

进入福特公司后,那个青年变成了一个很谦逊的人,不再因取得了成绩而骄傲自满,并且经常虚心地向别人请教问题。最后他成为了一个颇有成就的名人。

越是有涵养、稳重的成功人士,态度越谦虚;相反,只有那些浅薄的自以为有所成就的人才会骄傲。

人一旦产生骄傲情绪,那么他评判事物的标尺就会失衡,就不能再正确地看待自己,并且最容易走进重复自己的怪圈。因为他被自己头上的那层光环迷住了双眼,眼花缭乱,头重脚轻,飘飘然,当他清醒之时,人生已过大半,追悔莫及。

所以,要想取得持久的成功,就一定要使自己保持谦虚的美德。如果因一次成功,从此一直欣喜若狂,时时处处总是表现出一种优胜者的得意忘形和骄傲自满,“成功”就会冷落你,决不会让你再次品尝得到它的快乐。

水由高处往低处流,愈到下游,覆盖的面积越大,土地也越肥沃。做事的也是这样,采取低姿态,拥有谦虚和气的态度,满怀感激之心的人,人们就乐意帮助他,推崇他,成功也会顺流向他而去。所以,谦虚对一个人,尤其是以成大事为己任的人来说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5.知识永远都是力量

阿基米德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知本时代”,知识便是撬动财富的那个杠杆。作为想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要想比别人更上一层楼,就需在大脑里比别人装更多的知识,并且恰当地运用它。

干事业各有各的方法和“秘诀”,没有太多的固定模式可以套用,但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掌握足够的知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人才能真正地成为人上之人。

有“股神”之誉的美国富豪的沃伦·巴菲特,用100美元资本起家,仅仅从事股票投资,几十年后100美元变成了几百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比尔·盖茨的世界第二巨富。美国《幸福周刊》1996年评出的最好的公司中,巴菲特属下的金融服务公司——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名列第三。在1998年10月26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来的“世界明星企业排行榜”中,哈萨维公司列第7位。2005年底,巴菲特的资产已经达到了44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巴菲特的成功,得益于两位精神导师的相助,更取决于巴菲特非同一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巴菲特这两位精神导师一位是本杰明·葛拉汉,另一个是菲力浦·费歇。

1930年8月,巴菲特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家庭是一个经商世家,祖父从事杂货零售,父亲先继承零售业,后来成为股票经纪人。巴菲特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商业感兴趣。17岁时,巴菲特进入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企业管理系学习。当时有一本畅销书叫《聪明的投资人》,巴菲特读过这本书后,对书的作者葛拉汉肃然起敬,他把此书当作珍宝。出于对葛拉汉的崇拜,能师从葛拉汉成为青年巴菲特最大的愿望。所以大学一毕业,他就只身奔赴纽约,进入葛拉汉任教的哥伦比亚商学院,直接投到葛拉汉教授的门下。

葛拉汉投资理论的精髓,在于强调对一系列企业实质投资价值了解的重要性,并相信能通过数学方式正确地计算这种投资价值。这一理论对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当时葛拉汉还兼任政府公务员保险公司的主席,这使巴菲特选修了保险业知识。后来,巴菲特又亲历了葛拉汉关于“价值第一”这种理念的检验,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后,他加盟了葛拉汉的“葛拉汉——纽曼公司”,跟恩师一起进行投资操作实践。

1956年,61岁的葛拉汉退休,葛拉汉——纽曼公司随之解散。巴菲特回到自己故乡,在亲友的支持下,7个人合伙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当时他的投资,是从100美元开始的。

从恩师投资的高回报率与较小风险这一点上,巴菲特领悟到了“品牌商誉价值”的重要性,他学会了从长远看问题的方法。1962年他们购买了正处于困难之中的哈萨维纺织公司的股票,因为巴菲特认为该公司品牌商誉较好、发展潜力大。后来的实践证明,巴菲特的选择是正确的。1967年3月,巴菲特投资860万美元购买国家赔偿金公司和全国“火水”保险公司的股票。这一投资很快使巴菲特获得了巨大收益,合伙人都成了富豪。

1969年,巴菲特个人财产已经达到2500万美元。这一年他研读了费歇有关投资方面的著作,一下子又被费歇的一些精辟观点吸引住了。费歇投资理论的核心是“高风险的质化投资策略”,这实际上是更明确地强调品牌的“商誉价值”。他去拜访费歇,费歇很高兴地接待了巴菲特,并对他进行了谆谆教导。

费歇关于投资理念的力作《普通股和普遍的利润》一书,促使巴菲特拜他为师。费歇当然很乐意有这样的门生,就把自己呕心沥血研究出的股市投资的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巴菲特,使巴菲特能够更好地、更准确地判断长期投资。

巴菲特说他投资生涯中85%像葛拉汉,15%像费歇。葛拉汉的研究领域以分析公司资料和年报见长,很少关心企业的类型及特质,而后者恰恰是费歇的方法学所关注的重点。巴菲特认为两位“精神父亲”的理论各有千秋。而他自己的高明之处,在于吸收了他们的精华并融入自己的投资实践之中,得到实践的检验。

在股票投资上获益颇丰的巴菲特,开始向其他行业扩张。他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和一家面临破产的保险公司,并大肆投资美国广播公司。在整个70~80年代里,他的股票投资除了广告、广播、保险以及出版公司外,还有底特律全国银行、“通过”食品公司、美国铝业公司、平克顿服务公司和雷诺烟草公司等。几乎除了资本财务、能源、科技和公用事业之外的各个主要工业集团,都有巴菲特的投资。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从1997年起巴菲特以360亿美元的资产多年名列世界富豪的第二位。巴菲特无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他所选择的投资对象,几乎都成了他的“摇钱树”。他的投资智慧来源于他的两位精神导师,更是他自己不断吸纳并且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结果。

知识的海洋从来都是深不可测的,当你懂得一门技术,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它深不见底。

有不少人,总是希望靠着运气寻找到若干个机会,藉此功成名就。当然,机会总会有的。当机会来临之时,我们便可以在众多竞争者中夺取机会,进而发展我们的事业。但机会是等它从天而降,还是凭借我们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表现去争取呢?纯粹的机会主义者往往从来没有想过要用知识去武装头脑,而是蹲在树桩旁等着兔子来撞,顺手捡个便宜。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失败的可能性较大;但若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也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知识比资金更重要。

所以,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6.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对手,尤其是那些弱者

在商业活动中,永远不要轻视任何对手,哪怕它比你弱很多。经营事业如果不能充分掌握动向,不注意竞争对手的发展策略,即使你比对手再强大百倍,也很可能被对手超越,甚至被对手挤垮。

“脚穿阿迪达斯是你取胜的保证!”在1950~1980年几乎所有的国际大型体育比赛上,人人都会看到这个充满斗志的广告。

1954年西德国家足球队正是穿着“阿迪达斯”运动鞋走向了世界杯领奖台的。

1976年蒙特利尔运动会,82%的金牌得主都穿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几乎成为了运动员能力和运气的象征。

阿迪达斯是德国一个拥有很长历史的运动鞋生产厂家,垄断了世界上高级运动鞋市场达几十年之久,但阿迪达斯的经营者们怎么也想不到会在短短的几年之间,输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手中,这个公司就是美国耐克公司。

1936年,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脚穿阿迪达斯运动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这个一直默默无闻的小厂闻名全世界。阿迪达斯也从这件事情中得到启发,从此大规模地生产运动鞋并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支持体育比赛。

1949年由于经营理念的差异,创建公司的兄弟俩分道扬镳。安道夫创办阿迪达斯公司。在安道夫的积极运作下,阿迪达斯每年都能推出新的运动鞋。该公司产品从田径鞋、足球鞋、网球鞋扩展到各种运动鞋,销售市场达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

正当阿迪达斯豪情万丈,要垄断世界体育运动市场的时候,竞争对手出现了,这就是美国的耐克运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