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8670100000017

第17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谦虚(3)

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兴起了全民健身活动,成千上万的男女走上街头和田野,以各种方式从事锻炼活动,其中最让人热衷的活动便是慢跑。伴随美国从事跑步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舒适的跑步鞋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到了70年代末,据估计达到2500万双,如果每双运动鞋的价格以5美元计算,一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2亿美元。对任何一个从事鞋类生产的公司而言,这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市场。

耐克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它是由美国中长跑的名将费尔·耐克和他的教练比尔在1972年创办的。所生产的牌子就叫耐克。出身运动员的两位创业者当然知道什么样的运动鞋受欢迎,他们根据力学原理对运动鞋进行改造,使它更能适应锻炼和比赛的目的,产品推出后深受大众的欢迎。

公司的扩展非常迅速,1972年创办时,它的产值才200万元,到了1976年就达到了1400万元之巨,之后一年上一个台阶,1982年达到了69亿美元。耐克公司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成为美国市场占有额最大的企业,阿迪达斯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不断缩小,甚至要退出美国市场了。

有几十年经验的阿迪达斯为什么会败给耐克公司?为什么对美国蓬勃发展的运动鞋市场,阿迪达斯反应如此地迟钝?

原因出在阿迪达斯本身,在美国开始兴起跑步热的时候,阿迪达斯做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判断。它断定在美国这样一个流行快,消失也快的国家,跑步只是一个流行,不久就会烟消云散。但是席卷美国的全民健身运动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使他们丧失了进入美国市场的绝好时机。

阿迪达斯瞧不起小公司,对他们的挑战不屑一顾,也是它失败的重要原因。阿迪达斯的经理还在想,耐克公司无非和以前的一些公司一样,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没想到耐克根本不是想象中的等闲之辈,他看准了机会,把阿迪达斯踢出了美国市场。

所以,沉湎于过去的胜利是危险的。《第三浪潮》的作者托夫勒认为:“过去的成就正是今天的危险所在。”“取得领导权不见得保证今天和明天仍是领袖。”

7.谦逊和上进并行不悖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谦虚是必要的,而且和积极上进并不冲突,还相辅相成。

良好的道德并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相应的回报。因为并非世上的每个人都能有良好的道德去回报他人。但无论如何,能干的人还是愿意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保持谦逊的美德——这是他们最先也是最真的愿望,他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功绩来说话。

人人都爱听奉承话,人人也都有两面性,所以我们往往一面谦虚,一面又为自己的成就和地位骄傲不已。美国总统柯立芝的故事就向我们展示了人类这相互矛盾的两面。

第一则故事说的是在爱莫斯特大学的最后一年,美国历史学会曾授予柯立芝一枚金质奖章。在当时,这是一个被无数人看重的荣誉,可他却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甚至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直到他毕业并工作之后,他的上司——诺坦普顿的法官菲尔德才无意中在《斯普林共和杂志》上看到了对这一事情的报道,那时,距柯立芝领取这一奖章已有六周了。从佛蒙特州的村庄到白宫,柯立芝在他一生的事业中都以这种真诚的谦逊而闻名于世。

第二则故事则说的是柯立芝的另一面:当他竞选麻省省议员连任时,在选举即将进行的前夜,他忽然无意中听到了省议会议长的职位正虚位以待的消息。于是,柯立芝拎着他那“又小又黑的手提袋”,大踏步地赶到诺坦普顿的车站去。两天以后,当他从波士顿回来时,手提袋里已经装上了大多数议员亲笔签名推举他为议长的联名信。就这样,柯立芝顺利地出任麻省议会议长,从而迈开了自己走向政坛的第一步。

这位以谦逊著称的人,在人生关键时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主动出击,当仁不让地拿走了他应得的东西。在这两则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柯立芝身上的一对矛盾:一方面是真诚的谦逊;另一方面却是主动为自己抓住升迁时机的才干。实际上,这种矛盾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

我们再来看一位以谦逊著称的人——“石城”杰克逊。他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联盟的一员虎将,和另一位李将军一同被今天的人们推崇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人。

托马斯·杰克逊似乎具有一种“天生的谦逊”。在西点军校,他就以谦逊著称。在墨西哥战争中,总司令斯科特将军曾对他的英勇善战给予了公开的盛情称赞,但杰克逊后来从未提及此事,甚至在他的至亲好友跟前都只字不提。直到他弥留之际,他还是坚持认为“石城”这一美誉不应当仅仅属于他个人,而应归他所率领的整个部队共同享有。

但是,就在墨西哥战争刚刚开始爆发时,在杰克逊写给他姐姐的信中,满纸都是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而在当时,他只不过是拥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副官的虚衔而已。信中,他还冷静地分析了完成这种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这位勇敢而谦逊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曾有过一次聪明的举措,即主动要求从常规部队转到炮兵部队里去。因为他相信,在那里,“长官们更容易把整个部队的功绩归功于某一个人”,这样无疑有利于自己的升迁。果然,他获得了斯科特将军的亲口赞赏,直接帮助了他随后的几次升迁。几年以后,因为预先就看到当上弗吉尼亚陆军大学的教官必将“声名卓著”,我们又看到他用尽浑身解数去争取这个位置。

在杰克逊身上,我们又看到了类似柯立芝的矛盾:真诚的谦逊和敏锐的上进心共存。同样的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我们还能从其他的杰出人物那里找出很多。实际上,这里面根本没有什么矛盾。这些人只是一时在那些一定会被人们所注意到的事情上默不作声,而一旦他们引以为荣的功绩将要被人们忽视的时候,他们就会立刻采取迅速的行动。

例如,洛克菲勒在向别人解释自己成功的策略时,就总是说自己不过是找准了适宜的时机罢了,他并不认为自己知道得很多。

铁路建筑专家哈里曼也一直都是这样的谦逊。他的一个很要好的老朋友甚至在他取得了自己事业上最辉煌的几次成功之后,还一直以为他不过是几百个有点成就的经纪人之一,因为哈里曼从未炫耀过自己的成就。直到后来,他才无意中从别人那里了解到真实的情形。真正伟大的人物,一般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这种类似的谦逊。

只有那些肤浅而又短见的人,才会喜欢在大家面前粉饰、吹嘘自己。他们总是陶醉在自我营造的一种浅薄、自命不凡的感觉中,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受其支配,因此,他们的团体才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别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提醒别人自己的知识多么渊博,生怕别人把自己给忽视了。

伟大的人物往往能从这种浅薄的虚荣中解脱出来。他们懂得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他们总是能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的谦逊。事实证明,这是博取声誉的最好办法。

巴拿马运河的建造者哥萨尔斯将军,在建造运河的过程中,当别人对他的事业提出批评时,他常会这样说:“我们以后会回答这一问题的——用运河本身。”果然,当巴拿马运河顺利完工时,哥萨尔斯便达到了他个人声望的顶峰。然而,面对那些公开的庆祝活动,他却几乎统统回绝了。当第一艘轮船驶过这条运河,人们朝穿着衬衣站在佩德罗·米格尔水闸上的哥萨尔斯发出热情欢呼的时候,他却飞快地逃跑了。和许多英雄一样,哥萨尔斯对自己的成绩从来不会大肆声张,而宁愿让成绩自己说话。正因为他们的谦逊,这些成功的杰出人士才会赢得赫赫声名。

谦逊不代表唯唯诺诺,更不是退后的借口,谦逊是一种美德,是为了不让虚幻的光芒来干扰自己向更大的成功进发,也不是为赚得美名而谦逊。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谦逊的定义,掌握住谦逊的尺度,使之与积极上进并行不悖。

8.不知最亲切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意思是世上的知识太多了,是学不完的。所以,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时,许多人采取的方法是夸夸其谈,不懂装懂。殊不知,这样更容易露出自己的浅薄与无知。佛家宣扬:“禅门宜默”。倡导“沉默是金”就是为了使人在聆听时长知识,在沉默中思考。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懂,但又要顾及面子,不妨保持沉默,这也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从前,有一个和尚,因为听说开悟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崇拜,有一天,就对外宣称自己开悟了。

古代的出家人有云游参访的习惯,因此,许多游方的僧人不远千里来拜访、请教于他。

他担心会露出马脚,经常一言不发,装出莫测高深的样子,自称“沉默大师”。然后把一切的问题交给两个能言善辩的徒弟去回答。

有一天,两个弟子都出门去办事,正好一位行脚僧来向“沉默大师”请教佛法,沉默大师只好亲自接待他。

云游的和尚问道:“大师!什么是佛?”

沉默大师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只好保持沉默,一边还东张西望,寻找两位能言善辩的弟子。

云游的和尚觉得沉默大师的左右顾盼充满了禅机,于是继续问:“大师!什么是法?”

这一次,沉默大师对寻找弟子已经绝望了,只好避开云游僧锐利的眼光,抬头看看天、再低头看看地,依然一言不发,保持沉默。

云游的和尚深感受到很大的启发,又问:“大师!什么是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