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8598300000032

第32章 事不可做绝,再狠也要给人留有余地(2)

“好话一句严冬暖,恶言半声三春寒。”有的人之所以好心没有好报,大抵是因为提意见的时候,没有意识到需要给别人留下一个台阶。《菜根谭》中说:“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意思是说,当我们发现别人的缺点时,要懂得委婉地为人家掩饰。如果故意暴露宣扬,是在证明自己的无知,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不足;对于别人的固执,要善于教诲劝解,如果因为别人的固执而怨恨,这不仅无法使对方做出改变,还会因为自己的固执而招来他人的对抗,到头来会吃尽苦头。因此,无论你多么占据优势,多么理所应当,都不要把话说绝。恶语出口,只图一时的痛快,总有承受同样侮辱的那一天。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要面子的,因此说话之前一定要想想对方的感受。如果不照顾对方的情绪,一味的肆意妄言,那么双方肯定会发生冲撞。哪怕以前的关系再亲密,也将在眨眼之间陷入僵局。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批评别人的缺点时过狠,即使你的本意是好的,也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对抗。“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当着矮子不说短话”,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社交忠告。在言辞中给对方面子,他就会给你留面子,而说话过于狠毒伤了对方的面子和自尊,你必然会遭人记恨,怨念肆生。让自己失去了人缘,将关系搞砸,失去了回旋的余地,又何苦呢?

由此看来,生活上许多不愉快多源自于口无遮拦,“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口吐之言可以使你路路通畅,也可能给你前途添阻。会说话不是逞口舌之利,而是少树敌,不伤人。一个聪明人从不把话说死、说绝,反而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给人留下几分颜面。

“言语之能,小可安家,大则兴国;言语不能,小则招乱,大则丧身辱国。”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杀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可以说是“威震华夏”、“天下无敌”。日后,刘备封五虎上将,关羽听说黄忠也被册封,竟然大为恼火:“黄忠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后来,关羽驻守荆州,诸葛瑾替孙权之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以求结两家之好,连两国之兵并力破曹。以婚姻的联合来促使政治的结盟,在当时可谓时代大趋势,但是关羽竟然勃然大怒,出口骂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几次三番,关羽的言语像利刃直刺每一位示好的人,这也为他的悲剧命运买下了伏笔。最后,他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以至于人头落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没有人可以彻底忘记别人对他的侮辱,即使这个人曾经有恩与他,即使他们曾经是推心置腹的好友。生活之中,工作之事,与朋友相聚之刻,有些人逞一时口舌之快,有意无意之间对他人的心灵造成创伤,不经意间葬送了自己维系多年的人脉关系,也在无形中给自己树立了新的敌人。这都是不懂得如何沟通,不能给他人留有余地的结果。其实,许多言语的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只需要设身处地地帮他人考虑,多多保全别人的面子。

由此看来,劝说别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求人办事要态度诚恳,批评别人也可以让人感同深受。会说话,擅长说“好”话,有很深的学问,在人际交往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说话的时候不能伤害别人的尊严。比如,不要当面羞辱人,尤其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不要当着众人揭露别人的过错。须知,让对方失去了尊严,到头来会伤害到自己。

第二,沟通中一定要把握好给面子的场合。比如,商业谈判中,双方都比较满意,但是对方希望你能把价格象征性地降低一些,这时候你就要知趣地满足对方这个要求。如果你固执地坚持下去,很可能鸡飞蛋打。

第三,必要的时候主动给对方做足面子。比如,替对方在别人面前说好话;主动祝贺对方高兴的事;适度地吹捧对方;圆满及时地化解对方的尴尬。虽然这样做可能有违心的地方,但是总比恶语伤人要强百倍。

总之,想在社会上如鱼得水,必须清楚,许多老于世故的人是不会轻易地对他人进行批评、呵斥的。不去揭露别人隐私,不去侵犯别人的敏感地域,不去刺激别人的短处,即使开玩笑也要注意分寸、把握火候,这样才能避免尴尬和怨恨。《红楼梦》里,王熙凤是一个嘴巴很甜的人,喜欢说一些中听的话,博取了贾母的欢心。不说恶语,而是嘴巴甜一点,多说好话,做到让人喜欢、令人满意、与人为善。这样一来,才能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所长进,自己的人生境界才能更上层楼。

己无所欲,勿施于人

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被奢华的物质和强烈的欲望蒙蔽了双眼,心灵也被污秽的私欲填满。在抱怨、痛恨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和痛苦时,许多人又狠心地把这种苦楚毫不缺失地付诸于别人身上,结果引起彼此关系的紧张、恶化。在此,须牢记一个原则,“己无所欲,勿施于人”。

有一天,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这里,“恕”是“凡事替别人着想”的意思。退而言之就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就不要狠心地强加给别人去承受;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就帮助别人也达到;不愿意别人用某种方式对待自己,那就不要首先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以圣人望人,以常人自待”,意思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人,用常人的标准对待自己。对自己纵容,对他人严苛,是无法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无法交到朋友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人不懂得“恕人”,只知道用最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就会让他人感到紧张,这是一种严重自私自利的体现。纵容自己,苛责他人,是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的,一旦遭遇挫折不顺,他们就会抱怨别人对他如何不好,社会对他如何不公,受到一点委屈,就会大呼小叫。这样的人,不会有大的作为。

睿智的人,会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它作为待人处世的基本修养,并且身体力行,从而在生命的各个阶段有所成就。道理很简单,用“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方式处理问题,可以造成一种重大局、尚信义、不计前嫌、不报私仇的氛围,以及双方宽广而又仁爱的胸怀。这样的人,在对自己行狠的同时历练了应有的气度、思维,不成功是没有道理的。

而自私自利之人不懂“推己及人”的道理,往往毫无顾忌地损害他人的利益,把苦恼转嫁到旁人身上。以这种方式做人做事,走到哪里,就会被人骂到哪里,只能带来“损人损己”的恶果,又何来融洽的关系与良好的发展机遇呢?

李莹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同时也是当地慈善机构的一位负责人。有一次,一位客户把一批产品捐赠给视力残障人士做公益,令李莹十分感动。但是,活动开展不久,李莹发现捐赠的产品距离保质期限很近了,如果残障人士使用这些产品,显然会受到伤害。

对此,李莹要求对方立即更换产品,确保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但是,对方回绝了这一要求。几经抗争仍遭到拒绝后,李莹毅然选择单方面终止活动。这样一来,公司不仅少了一位重要客户,还损失了预先垫付的资金。当时,身边的人都说李莹太较真了。

不久,其他客户和朋友知道了这件事情,对李莹的举动挑起了大拇指。大家一致认为,结交李莹这样的朋友,无论做生意还是办其他事情都会很放心,因为她不会为了利益出卖原则,进而损害他人。就这样,李莹虽然少了一个暂时的客户,却赢得了更高的人气与人望,得与失一目了然。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杆秤,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因为对方也不会喜欢。正确的处世之道是对自己严格一点,下狠心约束自己的言行,而对他人采取宽厚的原则。尤其是,自己不希望得到的东西,或者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给对方。这提醒我们,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待人处世的时候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切勿心胸狭窄,苛责对方。加入自己有所不欲,硬推给对方,不仅会招致他人的厌烦,破坏你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一团糟,失去和解的机会。把握这一原则,才能顺利与人交往,达成目标。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心直口快,个性爽利。但是,这样有其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心直口快的人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说话办事,把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不喜欢的结果,强加到对方头上,就会引起对方的不满,使彼此之间产生矛盾与隔阂。如果他们得意忘形,坚持自己的想法至上,那么就容易失去了底线,带来种种难以预料的恶果。

碰到问题时多为对方考虑一下,如果互相下狠手,互相攻击陷害,那么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甚至会走向另一种的极端。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不抱怨,不推卸,与人为善,与自己为善,那么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做不到的事。

可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民俗精神,几千年来已经融入每一位国人的血液里,并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人们的言行,左右人们的价值判断。因此,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严格要求自己,懂得换位思考,会让人生的舞台更宽广,减少矛盾、误解与隔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什么因就会结出什么果,你想吸引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先成那样的人。你对别人的思想和行为,最终都会回报于你自己的身上。推己及人,用恕己之心恕人,这是成大事者的行动理念,也是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

给别人留余地,给自己留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