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8598300000031

第31章 事不可做绝,再狠也要给人留有余地(1)

当今社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就是行事掌握火候、注意分寸,莫与人撕破脸皮。要知道,凡事不做绝,把话讲得更具弹性,把事做得更加灵活,你的人生才会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势不可使尽,事不可做绝

人生于世间,说话做事都是一门学问,如何把话说得通透,把事办得明白实则并非易事。因为,说话办事必须看清火候、掌握分寸,而这有赖于个人的拿捏。显然,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知轻重、识进退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吃得开。

为人处世时刻要记得给自己留出一定的余地,以备不时之需。社会大,变数大,风险大,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万事留下回旋的空间,才不至于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即使遇到麻烦也容易找到化解之道。才不露尽、力不使尽,要学会用“太极推手”的功夫去为人处世,永远为自己保持一点回旋应变的余地,万事都能变得圆满。

“八面玲珑”并非人人可以做到,对于周旋于复杂人际关系之中的每个人来说,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的底线是:不要把话说死,不要把事情做绝。正所谓“势不可使尽,话不可说尽,福不可享尽,规矩不可行尽,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所谓“势不可使尽”需切记:权力在握,吆三喝四,总有权尽的一天;乘势而起,争一时之龙凤,总有势尽灾来的一刻。正如“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真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想要后悔就来不及了。“福不可受尽”的逻辑在于,钱财虽可买来物质的幸福,但是也是罪恶的来源。“话不可说尽”是在提醒人们,要明白“嗔火能烧功德林”,恶语伤人六月寒。“规矩不可行尽”,告诫你我若只有发号施令,唯我独尊,却不知道“肚大撑船”的道理,虽能做到明察秋毫,戒律森严,但如果不开人情面,往往会得到刻薄寡恩的评价。

明代高景逸曾经说:“遇到事只要让人一步,其道路自然就会有周旋的余地;办事只要放得宽一点,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推而言之,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是笔直平坦的,要学会在迂回中前进。“路留一步,味让三分”,“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品茶以清心,清心以虚怀。给自己的脑海留下想象的空间,盛装起美好的回忆;给自己的事业留下回旋空间,从而去拥抱更多的机遇。

大文豪钱钟书先生一生相对平和,但是在他撰写《围城》时也窘迫过一段日子。在不得不辞退保姆后,夫人杨绛开始操持家务,那时的生活可以说是“卷袖围裙为口忙”。当时钱钟书先生的学术文稿无人出价,于是他转而写小说挣钱养家,日子过得拮据而辛酸。恰巧,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两部戏剧,并及时支付了酬金,帮助钱家渡过了难关。多年之后,在众多投资者中,只有黄蜀芹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其实是因为她怀揣父亲黄佐临的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黄佐临四十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铭记于心,最终以德报德。

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也该如此,做什么事也都不要做得太绝了,多为他人留一点余地,方可为自己留下回旋的空间。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一个人不论身份高低,只要你想融入社会、融入于人群,就时刻需要得到别人的赞同和肯定。所以,凡事都要想到他人的感受,照顾到对方的利益,多留给别人一点机会,等于多给自己创造了一分机会。

人吃五谷杂粮,经世间百态,焉有不得病不犯错之理?换句话说,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倘若不给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无情地压迫就会促使矛盾的激化,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在此须牢记,肯定他人就是肯定自己,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有位留美归国的硕士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他学历能力俱佳,在各种场合屡屡崭露头角。然而,他听到有人提出一些较不成熟的方案,或是某些人表现出不恭的态度时,他总会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大声指责。在他的观念里,这不过是他面对这些事情的一种正确的态度。是这些同事先犯下错误的,自己不过是在纠正他们的失误。然而,这种做法却让他与同事的距离越拉越大,再也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没过多久,他就因为人际关系的压力选择离开了公司。

栽花不种刺,做事不做绝。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留下后路就是给自己留条退路。学会给别人留有余地,你也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机会和帮助,反之咄咄逼人,凡事做到无法挽回的局面,那么最终的苦果还要自己来尝。一个人只有深谙进退、审时度势,才能在社会上挥洒自如、进退有度,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人与人之间,各种事之间,都有一种特定的情势,影响彼此的利益,塑造着某种格局。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我们必须用力恰到好处,否则过犹不及。在处世果断、行动有速之外,还要懂得退让、收手。尤其是面对别人的错误、失误,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古人尚有六尺巷的美谈——“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今人何必针锋相对,口诛笔伐以击。

“高者必堕,物极必反”,哪怕一个人再严苛,也不能失去了做人做事的弹性,因为“绝”了别人,也就意味着“绝”了自己。毕竟,给人留后路,也就是给自己留退路。

有些事做绝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如何做到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办事要像厨师烧菜,拿捏好火候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反之,火候太过,做事太绝,到头来再完美的原料也会沦为焦炭。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曾经说过:“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强极则辱,情深不寿。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物极必反,事物太过壮大就会濒临衰老,东西太过坚硬就容易被折断。中国人传统的思想里坚信柔可以克刚,弱能够胜强,这和在西方流行的“半杯主义”不谋而合。

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便要留下“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建筑楼群,要留有一些空隙,然后种上绿树,给阳光、花草和空气留下足够的空间。表扬含蓄一些,可以给人留下继续进取的余地;保护隐私,可以给心灵留一份隐秘的净土;保守的批评,是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

显然,如果时时精于算计,事事锱铢必较,不甘心于一点点利益的牺牲,那么就容易与他人之间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也许你一时处于上风,对方对你无可奈何,但是切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到时势易位,难免要尝到自己酿下的苦果。处世不留余地等于不给自己留退路,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自己。请牢记,“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逻辑不适合复杂多变的社会,与其跟自己较劲儿,不如把心态放的平缓,有礼有节,把握分寸。

有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边居住着许多动物,狼是其中最为狡猾的。这片广袤的森林里有一座高大的山,山脚下有些小洞,各种动物都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只要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到各种各样的猎物。于是,它堵住山洞的另一端,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一只山羊经过这里,狼赶忙追上去。山羊拼命逃窜,七拐八拐找到了一个没有被堵住的小洞,从洞中仓皇逃跑。狼很生气地把这个小洞堵死了,心想这下再也不会让其他动物溜掉了!

第二天,有一只兔子路过,狼又连忙奋力追捕,结果兔子找到了一个更小一点儿的洞,并从洞口逃生。于是,狼又把类似大小的洞都堵上,认定这次必然万无一失了。别说羊,就是与兔子个头接近的狐狸、鸡、鸭等小动物都跑不掉。

第三天,谁知跑来了一只松鼠,狼马上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最终,松鼠还是从洞顶上的一个小小的通道跑掉了。狼十分气愤,于是立即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心想,这次谁都逃不过自己的五指山了。

到了第四天,各种小动物都没来,来的是一只大老虎。狼吓得拔腿就跑,老虎当然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面跑来跑去,结果没有一个洞口可以逃生,原来他把每个出口都堵住了,到头来自己竟然因此丢了性命。

对此,哲学家说:“绝对化意味着谬误。”宗教者说:“堵塞别人生路意味着自断退路。”环境学家说:“破坏原生态及平衡者必将自食其果。”经济学家说:“预算和计划都须要留有余地。”农民说:“不留种子就是绝种绝收。”

留耕道人的《四留铭》里有这样一句话:“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留有余地可以说是一种美德,不知进退的人总是凭借一股狠劲儿往前冲,这未尝不是一种愚钝。

曾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过:“要想做好一件事,你最好尽3/4的力量去做。”大多数成功人士都赞成这个观点。一位作家想写出一本好书,他只需要作出3/4的努力就够了。如果把全身心都耗在著书上,就会使自己变得紧张、急躁,并且这种负面的情感很容易倾泻在文字中,进而传染给读者。只使出3/4的努力去著作,可以给自己和读者的感情都留有余地,在从容不迫中保持一份气定神闲的韵味,也在心灵上与读者完成良好的沟通。

其实,世间万物大多如此,凡事在开始的时候都需要尽力地去准备,然而另一方面要保存一部分力量,避免一狠到底的负面效果。兵家所说的“穷兵黩武”,往往说的是做得太狠以至于血本无归。古人说弓满则易折,因此为人处世切忌用力过狠。搞实业的人最忌讳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总是选择分散投资。总之,凡事给自己留一点余地、留一分轻松,这样就会多一分从容、多一分洒脱。

总之,不给别人留有余地,自己也将没有了出路,最终也是自食恶果。广厦千间,夜眠七尺;弱水三千,不过只能取一瓢饮。人,应该满足于既得,适可而止。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过分的贪欲,使自己失去了他人的信赖。

生活当中的很多不快乐,事业中很多的失败并非是源于自身的不够努力,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自己不懂得适可而止。只懂得用力的人,往往在决绝中收获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与我们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须知,记得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即便失败了也不至于全军覆没。你只需要用自身3/4的力量,这样你足以是一个永远的成功者与胜利者。

冤家宜解不宜结,得饶人处且饶人

中国有句俗话:“有礼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即使你有理,也应该适当让步,不要把别人逼到绝路。这种智慧不仅适用于生意场上的竞争,同样适用于同事之间的相处。

邓玲玲是一位硕士毕业生,在公司里,她的学历最高,而且口才极佳,办事能力也很强,颇受领导的赏识。每次开会,她都会抓住机会滔滔不绝地表达观点。当同事提出不同意见时,如果她觉得这个意见不成熟、不合理,就会毫不客气地当场驳斥。在她的伶牙俐齿下,同事往往被驳斥得颜面无存。

有时候,同事不小心得罪了她,她也会借开会发表意见的时机言辞相向,一点都不顾及同事的感受。要知道,在公司里,很多同事比她年长。可是,在她的观念里,只要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就应该开诚布公地说,就没必要讲情面,因为她认为这是对事不对人。

可是,同事们对她是什么态度呢?不久,同事们就纷纷远离她,除了老板,大家都不愿意跟她说话,不愿意与她配合做好工作,她逐渐成了一只孤单的凤凰。最后,她只好选择离开公司,因为她感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太糟糕。

邓玲玲老实吗?其实她是个非常老实的人,老实到有些死脑筋。事实上,她的能力不差,差就差在她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得给人留余地,忘了给别人留台阶,才导致人际关系危机重重。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一个人硬讲理、认死理,是一个盲点。很多时候,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就像《圣经》上说的那样——性情温良的,有大智慧。”一个女人如果认死理、硬讲理,不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不但无法消除眼前的“敌人”,还会导致身边的人疏远自己。

俗话说:“兔子急了会咬人,落水狗不能打。”为什么兔子急了会咬人呢?要知道,兔子原本是温顺的动物,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攻击别人的。但是如果它被逼上绝路,本能地会孤注一掷,反咬一口。落水狗为什么不能打呢?因为狗落水之后,原本就面临死亡危机,如果这个时候你打他,它只会垂死挣扎,会对你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做人千万不能把别人逼上绝路。

有一家杂志曾访问25位杰出的财经界人士,让他们各说一句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话。这些成功人士说出的话当然字字珠玑,其中最吸引人的一句话是出自时代华纳公司的董事长柏森斯所之口,他说:“不要赶尽杀绝,要留一点退路给别人。”英雄所见略同,蒙牛集团前总裁牛根生也说过:“不要把你的竞争对手逼到绝路,也不要轻易激怒他……损人一千,自耗八百的蠢事不要干!”

如果你想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那么,当你得理的时候要做的不是理直气壮,而是礼让三分。比如,放别人一马,原谅别人一次,别人会对你心存感激,日后可能会报答你;就算他不感激你,不报答你,也不至于和你为敌。这是人的本性,况且世界本来就小,职场的圈子就更小,人与人之间的变化却很快,说不定哪天被你礼让的人飞黄腾达了,到时候他会不会帮你一把呢?所以,千万不要认死理,要学会得理饶人,给别人留后路,这也是给自己留后路。

恶语伤人六月寒

年轻人刚步入社会,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劝诫:“出门在外,讲话一定要注意分寸!”,“多做、多听、多看、但是少说。”为什么在生活中,时刻要记得要“少说”、“分寸”呢?须知,面对各种各样的场合,应付各式各样的人,总免不了言多必失的尴尬。在各种复杂的情境中,往往有很多禁忌,身边的人不会全是你的至亲密友,所以切记说话不要过火,不能伤害到他人。

所谓“言出如箭,不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尚且难收,口吐出的侮辱之言岂是轻易就可以抹去的?因此,与人接触,宁愿多说好话,切勿过于冷言冷语。多说别人的好话,对方自然会感受到你的善意,进而也会说你的好话,这就有了双方关系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