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8598300000033

第33章 事不可做绝,再狠也要给人留有余地(3)

人的一生数十载,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炼。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当自己得势的时候,切忌做事过绝,下手过狠,否则终将自食恶果。即便掌握他人生杀大权,也能给他人留余地,这样才能自留退路,让以后的日子有更多出路。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颗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会割伤使用它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就像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一样,每件事也都具有它的两面性。做人切记不要太过决绝,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正所谓“内距宜小不宜大,切忌雕刻是减法”、“留的肥大能改小,唯愁瘠薄难厚加”。雕刻如此,做衣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给他人留有余地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和高情商。

某县有一位山村小学老师,在气候潮湿、交通不便的山区工作了许多年。结果,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教书工作。无奈之下,他写了一份调职报告,并委托县教委的一个朋友出力,请求调到县城继续教书。

那时候,这位朋友只是一位科长,没有什么实权,所以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结果调职的事情没有办成。换做其他人,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这位小学教师知道朋友为自己的事出了不少力,就带上土特产亲自登门致谢。见面之后,他丝毫没有提调职失败的事,只是一再表达谢意。这让那位科长朋友更加不好意思了,感觉自己的面子比天大。事情并没就此结束,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小学老师一有机会就请这个朋友吃饭,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起了亲密的友谊。

就这样,双方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始终保持着往来关系。当然,这位科长朋友总感觉亏欠小学老师,决心有了机会必定鼎力相助。后来,他时来运转,做了县教育局的副局长,结果顺利地把小学教师调到了县城教书。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求人办事不是“一锤子”买卖,达成一个目标总有持续努力、反复权衡的过程。第一次由于某些原因没把事情办成,不能因此埋怨对方,甚至让对方下不了台面。正确的做法是仍旧表达你的感激之情,甚至比把事情办成功更热情,表达你的谢意。如此一来,对方欠你一份人情,这就是继续帮你的关键,也是你继续求他帮忙的退路。总之,对方感受到你的真情实意,自然把你挂在心上。反之,如果你冷眼相对,对方非但不会感受到歉意,反而会理直气壮地回绝你,彻底关闭继续帮忙的大门。

其实,一个办事果敢的人,会将内心的不愉快掩藏起来,强打精神撑起场面。表面上,你承受了委屈;实际上,却在维护对方颜面的同时赢得了人心,给自己留下了腾挪的余地,找到了反败为胜的退路。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不能下狠心承受这种委屈,又怎么能苦尽甘来呢!

虽说尽人力是成功的前提,但是要是光凭着一股狠劲,下手狠绝、不留情面的人最终会被大众所拒绝。人吃五谷杂粮,品世间百态,怎可能不生病、不犯错。世上的事总会有那么一些意外,要学会给人留有余地,去容纳那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倾注进去的水而溢流;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某些“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给别人留一定的余地,就是给自己留有有回旋的机会。

事实上,那些成大事的人都能在关键时刻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实际上他们看到的是全局,着眼的是未来。凭借这股狠劲,他们将人际关系处理得圆满得体,把各种利益安排得妥妥当当,最终让各方满意。即便面对各种矛盾,他们也能牢记留有余地的训诫,给自己一条退路,从而在日后也能进退有方、收放自如。这是一个注重双赢的时代,你给别人留有退路,别人也就给你留下了机会。因此,做人做事不能决绝,有大局观的人才能成大事。

第一,下狠心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成大事的人往往能替别人考虑,常常给他人留下余地,也许他会因此而失去一些名利或财物,但是他却获得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对方的感恩与认同。这样做,往往会委屈自己,但是不先吃尽苦头,怎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呢?即便你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也要懂得给别人留有余地,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把别人往绝路上逼。

第二,狠心丢掉暂时的功利,谋求长远的利益。

交友办事的诀窍在于“早做谋划、长久打算”,最忌讳功利心太强。比如,对方努力帮自己办事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这时候聪明的人往往会适时感谢对方,既维系了原来的友谊,又为日后的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功利心太强,认为对方没把事办好,因而表示出不高兴,甚至抱怨对方,这样宣泄后无疑会感觉到舒畅,但你也因此失去了长远的谋划,丧失了继续与人为善、交友的可能,到头来终究是孤家寡人,以后想再求对方出手就难了。

总之,人若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使自己的脚底下宽阔一些。常言道:“身后有余望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为人处世须时刻谨记,风光时凡事切记不要手辣心狠、万事做绝,时刻都要给自己留下余地,否则一旦身陷困境,想回头就难了。

以退为进,留给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

“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时候,一个人要懂得舍弃,眼前的放弃是为了下一次有更多的回报。如果当下太决绝,而不知退让,无异于自断前程。

事实上,懂的后退的人是精明的,乐意让步的人是聪慧的,善于舍弃的人是成功的。狠下心来,放弃眼前的利益,是大智慧。学会退一步,放弃对虚名的争夺,摆脱层层纠缠,使身心得到放松,这是为了积蓄力量从头再来,获得命运的转机。

春秋战国时期,魏惠王想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从而成为当时的霸主。不久,魏国人庞涓求见魏惠王,展示了自己的才干,并被拜为大将。后来,庞涓把同学孙膑推荐给魏惠王。孙膑是一位才干更高的奇才,很快赢得赏识,获得了比庞涓更高的职位,结果引起了后者的不满。

庞涓不甘心被抢风头,于是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于是,孙膑被投入监狱,受到了严苛的刑罚,两块膝盖骨也被剜掉了。孙膑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装疯成功逃离虎穴。大将田忌了解到孙膑的情况后,把他推荐给齐威王,并得到了重用。此后,孙膑帮助齐军打了许多胜仗,并在马陵之战中打败庞涓的部队,血洗了当年的屈辱。

在上面的故事中,庞涓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对往日的朋友下狠手,背后动刀子,获得了一时的功名利禄。但是,孙膑决心隐忍避难,最终通过装疯卖傻骗过了庞涓的眼睛,这才有了在齐国担当重任的机会。庞涓不给别人留下活路,最终断送的是自己的生命;孙膑以退为进,最终赢得了胜利。

遇事退后三分,给别人留下一点面子之时,也会给自己挣得一个未来。面对横在你面前的一座大山或者一条大河时,它们阻挡了你的前路,千辛万苦翻山越岭不如后退一步,另择出路。不碰南墙不回头不是值得赞赏的精神,而是一种愚昧的执著。后退一步,是一种修养,一种自我完善的方式。

人注定是要走路的,路朝向那个方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灵活地使自己达到终点。为人处世,说话不可太满,做事不能太绝,懂得以退为进,留有回旋空间,方能东山再起。只知道一味前行,缺少大局观,很容易失了分寸。在一条道上跑到黑,到头来往往是害人害己。

有一位伐木工人,独自一人开车到很远的地方寻找木材。在锯断一颗大树的时候,粗壮的枝干倒下来,伐木工人躲闪不及,结果自己的左腿被压住了。一阵剧痛之后,伐木工人看到自己的左腿血流不止。他努力呼喊,却没有人回应。这样下去,不出几个小时就会因为流血过多死去。而且,如果有狼、熊等猛兽走过来,他丝毫不能动弹,只能成为猎物的一顿美餐。想到这里,伐木工人十分害怕。

钻心的疼痛令人眼前发黑,再不想办法恐怕就丢了性命。伐木工人用力地把腿往外抽,但是粗大的树干牢固地把他的腿压在下面,纹丝不动。接着,他拿起身边的斧子,想把树砍断,可能因为用力过猛,斧柄折断了。情况十分危急,想到了用电锯锯断自己被压住的大腿。这在常人看来难以置信,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只有这样做了。伐木工人忍受着痛苦完成了这一壮举,爬上汽车离开了。

亲自锯断自己的腿,这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为了保全生命,又不得不这么做。为了保全整体而牺牲局部,通过以退为进获得生的机会,这不仅是生存的本能,也是生活的智慧。当伐木工人拿起电锯的时候,应该需要怎样的决心和勇气啊!生活中遇到必须决断的时候,你是否能狠心丢卒保车呢?

为了更伟大的胜利,暂时的放弃,少许的后退,是一种理智的表现,也不失为一种豁达的智慧。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拥有这种胸襟的人,显然能有更大的作为。须知,争一时不如争千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暂时的撤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懂得实时后退,才能做到万事均衡,对称和谐;懂得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自如,从容肆意。

许多人苛求完美,只知道前进,而不懂得后退。当他们筋疲力尽地追求一个目标的时候,不懂得停下来思考过这个目标是否可行。结果,深陷于各种漩涡而不能自拔。不懂得后退,前进也就失去了意义,被欲望牵着鼻子走的人,怎么能有幸福圆满的人生呢?

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须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懂得后退的人只能与忧愁相伴,懂得取舍才能离成功更近一些。最后,请牢记,什么都不肯放弃,可能最后什么都要放弃。关键时刻,懂得退让,放弃局部的利益,反而能保全整体利益,维护好大局。太刚则缺,太锐则折,知进退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