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写给未来的自己
8593500000016

第16章 经营自己的长处(思想家)(5)

曾国藩的噩梦还没结束,十多天后,湘军水师又遭到偷袭。太平军派出小船携带火器,乘月黑风高,冲入湘军船队,大肆放火。湘军顿时大乱,火光冲天,死伤无数,船只大多被焚毁。曾国藩的座船被太平军团团围住,左冲右突无路可逃,最后连船上的管驾官、监印官都阵亡了。遭此大败,曾国藩眼看在劫难逃,仰天长叹一声,纵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他宁可自杀,也不愿做太平军的俘虏,幸好这次又被部下从水中救起。此役,湘军水师遭受重创,曾国藩的座船成了太平军的战利品,船上的奏章、信件、家书尽失。曾国藩遭此惨败,不再像上次那样消沉沮丧,反而斗志昂扬,积极筹备东山再起。

第三次是祁门被困。1860年,曾国藩受任两江总督,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把总督府迁到了安徽南部的祁门,这在军事上却是极大的冒险。祁门地势形同釜底,只有一条大路与外界相通,一旦被封锁就成死地。幕僚们曾苦劝曾国藩另选新址,以免将来受困,但他坚持己见。不出所料,几个月后,太平军就以10倍于湘军的兵力向祁门扑来,湘军死守数日,战死大半,渐渐不支。

前线的炮声和喊杀声越来越近,总督府已乱成一团。曾国藩无路可退,身边又无兵可派,料定此番必死无疑,于是先给朝庭写了一份遗折,又给儿子写了一封遗书。安排好后事,他便手握短剑,静静地等待最后时刻,只要敌军冲进来,立即拔剑自杀。最危急的关头,围攻的太平军突然退去,原来是湘军猛将鲍超领兵赶到。曾国藩死里逃生,老泪纵横。

曾国藩三次自杀,三次情况都有不同:第一次是不敢接受失败,斗志全无,消极逃避;第二次是勇敢面对失败,走投无路,不自杀就要被活捉;第三次则是从容应对失败,视死如归了。每次都是致命的打击,但他从不放弃,越挫越勇,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难看出,曾国藩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大丈夫当死中求生,祸中得福!”

谁唤醒了你的雄心

没有火种,点燃不了化铁铸钢的熔炉;没有弹拨,琴弦上奏不出撼人心魂的旋律;没有榜样,唤醒不了我们胸中的雄心壮志。平凡是因为你有一颗安于平凡的心,伟大是因为你有一个追求伟大的灵魂。

当奥巴马以黑人身份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的时候,为什么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就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曾经以肤色来论贵贱的国度里。青少年时代的奥巴马,也曾为自己的肤色自卑过,彷徨过,甚至沉沦过,但是,林肯的传记以及他所创建的伟大业绩,唤醒了他胸中的雄心抱负,点燃了他渴望铸就辉煌人生的激情之火;他以林肯为榜样,开始了在自己的希望与梦想之路上不懈的追求和无畏的前进。他说:“林肯经历过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但是,正是这些挫败催成了他心智的不断成长,正是这些挑战把他熔炼成一个不可战胜的伟人。”这是林肯的伟大之处,也是奥巴马的动力之源。

当年,奥巴马作为一个受人歧视的黑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不惜编造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非洲的王子的谎言,从而来说明自己是来自高贵的血统,当谎言被戳穿的时候,在同学面前他都不敢抬起头来。今天,在林肯精神的激励下得以实现伟大梦想的奥巴马,已经站在总统的位置上向世界再一次证明了:一个人的伟大和卓越,不是来自他皮肤的颜色或血统的贵贱,而是来自他的雄心壮志和百折不挠的理想追求。

试想这个黑孩子,从不曾因林肯或任何一个伟大人物而感动、而感召、而奋起,那么,人们还会在芸芸众生之中找到奥巴马这个名字吗?

当然,作家房龙在《美国史事》一书里,也曾经提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岁月里的什么东西,激起了林肯渴望创造伟大未来的抱负雄心?房龙又接着回答说:是华盛顿的伟大和功绩;这个因为穷困而只上过一年学的少年,却有着无法抑制的旺盛的求知欲,其中,他最喜欢读的书就是《圣经》和《华盛顿的生平》。

我们知道,尽管每一个成功者的成功都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每一个成功者的成功都为后来者昭示了一种可能:“我也可以这样有意义、有价值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尽管每一个卓越者所走过的通往卓越的道路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每一个卓越者留下的足迹都能让后来者看到一种希望:“我也可以走出这样的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年轻的朋友们,谁将唤醒或已经唤醒了你的壮志雄心?记得哪个伟大人物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平凡者很现实的活着,却不能创造生活;创造生活的唯有那些雄心勃勃、信念坚定的人!

袁隆平错失的两次机会

如果不是错失了两次机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人生,也许会被完全改写。

袁隆平从小就热爱游泳,不到十岁时,就敢横渡长江;16岁时,在武汉读高中,参加湖北省举行的游泳比赛,一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考上西南农业大学后,他是全校的游泳冠军,一次,西南赛区进行了选拔赛,前三名,将被选入国家游泳队,成为专业游泳运动员。很可惜,这一次,袁隆平只获得了第四名,因一名之差而惨遭淘汰。袁隆平错失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机会再一次向袁隆平招手。大学快毕业那年,部队招收空军飞行员。当时,全校报名的人数达到了800人,经过严格的体检,最后,只有八人通过了全部的36项指标测试,袁隆平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飞行员,这对年轻的袁隆平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在即将进入空军预备班之前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晚会上,袁隆平和他的同学们被告知,大学生一律被退回。原因很简单,当时国家已经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建设需要一大批知识分子,而其时全国只有区区20万名大学生,大学生太高贵了,空军放弃大学生,是为了让他们在自己所学的领域,为祖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袁隆平因此再一次与近在眼前的机会失之交臂。

就这样,袁隆平痛失了两次绝好的改写人生的机会。

采访袁隆平院士的记者,在听了袁老自述的这两个故事后,连用了两个“幸亏”:幸亏当时你没有被选入游泳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幸亏当时国家出台了新政策,你没有成为一名飞行员。

可是,这两次机会,对当时还只是一名农大的普通学生来说,却是十分难得的机遇。我忽然想,假如袁隆平抓住了这两次机会,他的人生将会怎样?

以袁隆平当时的身体素质来看,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袁隆平可能会成为一名不错的游泳运动员,甚至有可能进入全国前三名,退役之后,他也许会向大多数运动员一样,成为一名教练员;抓住了第二个机会后,袁隆平会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飞行员,在蓝天飞翔,是多少人的梦想啊。然后,他有可能成为一名飞行教官,直至光荣退休。

运动员和飞行员,这都是受人尊重的职业,以袁隆平一向不服输的性格来看,无论在哪个行业,他都可能有所作为。但是,如果那样的话,袁隆平从小就想学农的梦想,就很难实现;我们今天,就没有了“杂交水稻之父”,就没有了他培育出的可养活7000万人的水稻增产。所以我们说,幸亏袁隆平没能抓住人生中的两次重要机会,幸亏他一直没有改变对于粮食和农业的梦想。

袁老说得好,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他这一辈子,就做好了一件事,培育优良的杂交稻,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

每个人都会怀揣各种各样的梦想,一生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然而,梦想无限,生命有崖,你不可能实现每一个梦想,也就不需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坚守一个梦想,抓住一次机遇,专心努力一辈子,你就可能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