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马家大院是广东客商在阆中定居修建的民居,其建筑采取广东民居建筑的形式。马家大院最突出的特点是堂屋前后没有门坎,没有折门,而是一个敞厅。折门设在堂屋(中堂)后面,即阆中一般民居的神龛处;堂屋后半间(俗称“倒座子”)上面有楼。整个大院共4个天井。大门、过厅、堂屋、前后天井与望月楼在一条中轴线上。与其它民居建筑不同的是:堂屋及两边正房高于厢房和后院其它建筑,显出宏大的气势。左边有两个小天井,种植花草,为左厢的书房营造了一个温馨雅致的读书环境。马家大院的另一特色是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精良,雕花细腻,技艺精湛,属典型的岭南风格。全院木柱都用圆木加工而成方柱,使整个建筑十分精巧。雕花装饰少而精,表现了主人清雅的文化素养与俭朴的家风。为了解决窗户的防尘与采光,马家大院不是在窗户后面糊白纸,而是在窗户的雕花格子间镶嵌半透明的云母片。这在玻璃尚未广泛使用的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阆中古城民居,是古城中的一大景观,在古城保护区,众多的明清建筑,以巍峨高耸的华光楼为轴心,成扇形面展开,大街宽不过8米,小巷则仅两三米,一色青瓦平房,相互淡雅。街巷布满民居古院,推开院门,多有照壁,转过照壁方能入院,进得一院,还有二院三院,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池台花木,回廊亭榭,古色古香。再仔细观看,长檐遮街,上面的瓦当吊檐,两面的木质门窗,都有花纹雕饰。特别是那些木条花格窗,其图案千姿百态,争奇斗巧,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门窗的上抹板、隔板、腰华板、下抹板,又各有雕刻,或为禽,或为花卉,或镌刻“福、禄、寿、喜”,除象征吉祥如意外,还有浓郁的审美情趣。各个民居古院,其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或为商家华丽型,或为文人典雅型,还有官家宏大气派的和呈现“多”字形的大院。世界旅游组织曾评价:阆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老古街。
《罗泉:盐名天下的“川中第一龙镇”》
罗泉古镇在四川仁寿、威远、资中三县交界的深丘中,隐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以产盐而闻名天下的罗泉,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时盐业开发已达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已有盐井1500余眼,所产的井盐于1925年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那时的罗泉商贾聚集,马嘶骡叫,热闹非凡。古镇仅有一条5里的长街,长街全是青瓦屋面,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由于整条长街形似一条蛟龙,罗泉因此被誉为“川中第一龙镇”。罗泉古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
盐神庙独天下的古镇
盐神庙建于清同治7年(公元1868年),是罗泉古镇的重要标志。盐神庙由主殿、厅堂、回廊、楼阁、戏台等组成。庙内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正殿屋顶的群龙嬉戏抢宝图,虽经百年风吹雨打仍栩栩如生。盐神庙正殿端坐着的是最早制定盐政大法《正盐筴》、春秋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的塑像。据史书记载,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期间,采取垄断盐铁批发生意,建立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这是管仲被供奉为盐神的原因。据悉,罗泉古镇盐神庙是全国唯一敬奉管仲为盐神的地方。
早在公元前,资中人就开始用土法制盐。到清同治年间,盐井已达1000余眼。据清代《盐法制》记载:罗泉井盐“始于秦,兴于宋,衰于明,复于清”。发展到清同治元年时,井数已达1500余眼,最盛时年产盐2252吨。所产井盐,远销云南、重庆、贵州、西藏等地,福泽广施。192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授予罗泉井盐的盐业金奖更使其饮誉世界。
其实,盐神庙实为道观,每年盐神节时,云游道人都来庙中参加祭祀。至今保留有完整的古建筑格局,枋额梁柱中雕塑有众多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乡情民俗和山水风光,柱子上的一副对联颇有意味:“珠溪长流演奏清歌浪舞,群山静立闲观风笑云欢”,盐业既带来山野的灯红酒绿,也熏陶了富庶之后的儒雅之风,风火墙中的大院,共存着欲望的膨胀与人伦的固守。
如今盐神庙成了罗泉古镇人聚会的场所。人们坐在盐神庙大殿的石阶上懒洋洋地晒太阳。盐神庙雕刻鎏金涂彩;庙内的戏台有两层,两侧木楼各有5间,露天坝东西两侧是环廊,演员就在这里休息。正殿上的天花板上有很多有关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山水风情的浮雕。这里一直是摄影人喜欢的地方。空旷的广场,四周的耳楼、侧房、走廊经岁月的冲刷已失去昔日的色彩。拾石阶登上大殿,透过大殿的天井,能清晰看见蓝天上一团团白云飘过。10余根粗大的木柱支撑着古庙。房檐上的野草在风中摇曳,像在述说着古镇久远的历史。
极富传奇色彩的古镇
罗泉古镇自古就有尚武之风。中国功夫58个派别之一的“盘破门”功夫,就创建于此。自清末到民国年间,“盘破门”弟子活跃于成都、重庆等地的擂台上,在擂台赛中获得金章者有数十人。
1911年5月,腐朽的满清政府宣布将铁路干线收为国有,并与英、法、美、德4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将粤汉、川汉铁路拱手出卖给帝国主义。清政府夺路卖路的行径,激起全国公愤。保路风潮首先在湖南兴起,而尤以四川最为壮烈。6月17日,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召集股东和各团体开会,一致决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拼死“破约保路”。接着,各州县纷纷成立保路同志协会或分会,风潮播及全川,声势越来越大。为了借保路运动争取地方势力,扩大革命影响,推动反清起义,同盟会员龙剑鸣(荣县人)、秦载赓(川东南哥老会首领)约同张益山(资州哥老会大管事)、钟灵山(罗泉井团总)商定,8月4日,以秦在罗泉召开“攒堂大会”的名义,组织同志军。会议在罗泉井正街福音堂如期召开,经商议,改组保路同志会为保路同志军,准备举行武装起义。这次会议成为9月起事、杀端方、响应武昌起义和宣布内江独立等革命斗争的序曲。
在福音堂如期召开的罗泉会议,当时影响了全川全国的辛亥革命运动。罗泉因四川保路运动在此做出重大抉择而名垂青史。现其会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在福音堂旧址,可以看到,当日风云变化的场地,已是墙体斑驳。但大堂里一块长方形石台上摆放着的木头方桌,以及石台下方摆放着的10多排木制靠背椅,还是能感受到革命先辈的浩然正气。
长街深巷闲适的古镇
顺珠溪河而建的罗泉古镇,因5里长街蜿蜒曲折,被誉为“川中第一龙镇”。5里古街,全是明清建成的木结构式楼房,青瓦飞檐,大都为一楼一底, 楼上住人,楼下经商。由于各个小楼都尽力向街面挤靠,临街面十分逼仄。于是,先辈们的智慧就在这里表现了出来,这些街面背后的院落,大多有一个长方形天井。古街每隔几栋小楼,就是一个屏风般的风火墙,这些高过墙头的风火墙,既避免了古镇“火烧连营”之患,与此同时,呈云形、弓形、阶梯形等造型丰富的风火墙,再辅以墙上云朵、花草等图案,又修饰了古街。
清晨,品一杯镇上泉水沏的早茶,坐在当街的藤椅上,静看古镇在薄雾中渐渐醒来,回忆尘封已久的往事;探询镇上人家的天井,看檐上的野草和壁上的青苔,仰望天井上面飘过朵朵白云的蓝天; 从小巷漫步拾阶而上,回望古镇的翘角飞檐,无不精巧瑰丽,自己的心也浸染在古镇悠远的历史中,感受到那种都市里久违了的恬淡情怀。
走过古镇的古街古庙,从十弯九曲的青瓦木房间走入古镇人的悠闲。历经沧桑的罗泉人勤劳朴实、憨厚大方。女人们喜欢在亲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针线活,老人们一边喝茶一边听戏,温暖的阳光照在他们惬意的脸上。仅5里长的老街上茶馆就有10多家,生意颇为兴隆。随意走进一家茶馆,叫来一杯盖碗茶,听老人们讲述古镇辉煌的昨天。
从山上俯瞰山脚的古镇,那极具古镇特色的古封火墙和带着尖尖翘檐的屋顶令人顿然产生穿越时空回到几百年前的感觉。在这些屋顶中,与盐神庙共同组成龙镇“龙头”的城隍庙,其双龙戏珠的屋顶依然那么出众。城隍庙的正厅,虽然破败,但梁上的木雕依然栩栩如生,就连滴水檐上也雕满了精致的花纹。而盐神庙旁的子来桥,桥头上那立着的青狮、白象、金龙、麒麟等各自张大嘴仰头嘶鸣着,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五里古街,青砖黑瓦,一派古朴;盐神古庙,天下无二,鲜为人知;长街深巷遮掩之下,是盐马古道,当年马蹄声声的块块石阶,如今已归于沉寂。
《福宝古镇:深山中的音乐古城堡》
福宝古镇,最早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幅远眺古镇古民居群的照片,画面层层叠叠的悬山屋顶,宛如一群展开“人”字形双“翼”的大鹏,欲凌空而起,展翅高飞。那自由舒展的形态,颇有一番诗情画意。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寻找这画一般的“情境”,“诗意”般的栖居地。
周末,从成都自驾车沿成渝高速疾行,约3个小时便到达历史文化名城——酒城泸州。稍作休整,便驱车踏上去荔枝的盛地——合江,公路两旁茂盛的槐树就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把我们带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远远地仰望奇特险峻的笔架山,穿过古老的合江县城,沿大漕河畔,领略川黔交界的自然、人文风情,当神往的福宝古镇豁然出现在的眼前时,我们不得不在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古镇小街窄巷里徜徉,在惊异与快门里流连忘返……
凝固的音乐古镇
四川合江县福宝古镇依山而建,三面环水,有“一蛇盘三龟,五桥锁两江”之说。蒲江由南向北从古镇西边穿过,白色溪、回龙河于古镇而经三面。800多年的沧桑,福宝古镇仍然保存着以前的建筑格局。鳞次栉比的屋宇千姿百态,排排吊脚木楼错落有致,随山势起伏。一个小小的深山小镇,现在仍有95%以上为明清建筑,有100多家古店铺。老街上有迹可寻的旧址就有染坊七家、戏楼两座,清源宫、万寿宫、天后宫、五祖庙、土地庙、张爷庙、禹王庙、火神庙、灯棚、王爷庙、观音庙等,世称三宫八庙,由此可想象当时福宝古镇的繁华。
福宝古镇建在一条鱼脊形的山梁之上,碧波荡漾的漕河三面环绕着它,使整个小镇像是建在一个半岛的前端。而福宝镇的街道,随着山脊的起伏,高低相差数十米,街面时而跌落,时而平缓,使游人的心绪如聆听波澜起伏的乐曲。穿斗结构、竹编泥墙的川南民居,在高处俯视下,在晨光的作用下,大面积的呈现出白底黑框,黑色轻薄的屋顶与白色高大的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墙体的格子与屋顶的层叠,形成了建筑美学上的节奏感。整个福宝民居的地势、形态和格局,将人与自然的韵律演绎得如此和谐,以至于被中外建筑学专家誉为“凝固的空间交响乐”。
一览福宝古镇的最佳地点在镇外北面的山腰,当我们爬上山岭,驻足于山坡上,举目远眺,古镇全貌一览无余。这时才有机会看清她的“庐山真面目”,小漕河从几百里之外的原始森林咆哮而出,千回百折,流经于此才舒缓了些许。河水静静地流淌,静得如同岸上的老屋一般。放眼仰望,只见四周盘亘着奇峰怪石,山间悬崖峭壁,群岭突兀,好像一不小心就要跌倒下来。千仞立壁之间,沟壑纵横,梯田层层,农舍点点,袅袅炊烟,升腾而起。在河谷平坦之处,百年老街和现代新区被蒲江河从中劈开,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气象——对岸是正在开发的新区,一排排清一色的楼房,白墙红瓦,鳞次栉比,到处弥漫着现代化城镇的气息。这边是重重叠叠的椽架房子,青瓦灰墙,一派庄严静穆的氛围。这边静若世外桃源,对岸如火如荼,真是“一河隔两岸、胜似两重天。”
古镇老城一片粉墙青瓦,吊脚楼台,依山临水,一字排开;缕缕炊烟从林立的民舍中缓缓升起,淡淡地飘散在周围山中。在密密的青瓦屋顶中呈现出一条细细的缝,那是古镇隐约可见的街道。三两个路人似围棋棋盘中的黑子,又似缓慢移动的蚂蚁,静静行走其间。安宁与恬静的古镇,朦胧间呈现出一幅幅冲淡致远的水墨山水画面,古韵古风,似一股浩荡的山风,一时间,上下铺展在我们目光所及的所有群山秀水之间。仿佛中,那错落有致的布局,恢宏的气势,还以为到了欧洲的古城堡。古镇只是没有歌特式的尖顶,没有流光溢彩的装饰,没有巨大坚硬的石墙,但青砖、黑瓦、白墙,是那样的质朴;从而,福宝古镇被中外旅客誉为“深山中的古城堡”。
穿越时空的古镇
福宝古镇每条小巷,每个院落,每座寺庙,每处建筑,都会给旅行者不同的感觉,那一幅幅旖旎的山乡风情画,总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平和冲淡的宁静感受。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较偏僻,虽然这里曾被多部电影、电视剧导演相中作为外景地,但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热闹起来,一切仍显得朴素、清幽、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