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儿童大的开田,细的做家务,学校的入学率达不到适龄儿童的一半。这也是此次四清运动附带要解决问题之一。
文盲、无知,但却老实,忠厚的农村妇女,为了个不值钱的家,为了儿女的安全,不计较个人的生命安危,只有在中国农村,从这些无知的妇女身上可以看得出。
“锦容,给病人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何医生无耐,唯有按肺炎处理,肌注青霉素,每八小时注射一次,口服四环素,每次0·5克,每六小时一次,以及止咳药水。
“好吧,我先同她做西林(青霉素)试敏。”锦容是一位尽责任的护士,在贫穷而简扑的农村,也不能不做西林试敏,因为近年越来越多报导青霉素过敏反应,部分病人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医院规定--不,不单只是医院规定,而是卫生部规定--凡是应用青霉素,一定要试敏。
青霉素及四环素对这位从未接触过抗菌素的农村妇女非常有效,也可能她住的地方偏辟,细菌的耐药性较小,因此,注射两次之后,病人的体温直线下降,病情好转,只是辛苦了锦容,一天要跑三次,到她那个又臭又秽的小茅寮去为她打针。当然,锦容去,何医生也必定同她一起去,因为毕竟是陌生农村,加上村过村的田基小路,怎能让她一个年青女孩子单独去呢,这就是巡回医疗,就应该送医送药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何医生不单是个医生,他还是一个卫生宣传教育的好宣传员。第二次给病人去打针时是下午四时,病人的家中聚集了一些无开田的大婶、阿姆之类的人,也有十个八个好奇的在看看大医院来的医生。
“你们屋前就是河涌,水是这样方便,你们有无每天冲凉?”何医生问其中一个阿姆。
“采!甘羞家,冲乜野凉,剥得光光去冲凉,好睇咩!”她操着一口顺德口音。这里全部讲的话,不是海门人的话,因为他们在一百几十年前都是扒小艇,从南海、番禺、顺德而来,被人称之为“旦家佬”,即水上人家,所以这里讲的话也称之为“旦家话”。这些人祖藉家乡地少人多,来到这一片无人开恳的沙田,就在岸上搭寮栖身,安家落户在此地,小艇就泊在河边,人就住在寮内,天天同水打交道,就是不原意脱光衣服冲凉。不过,年轻人倒喜欢天天游水,从懂走路开始,就跳到河里去摸鱼捉虾,所以他们要吗是游水,要吗就不冲凉,只是在睡觉上床前洗洗脚,说这是:“天地玄黄,洗脚上床”。
“你们知不知到,不讲卫生是会生病的?”何医生开导她们:“冲凉并不羞家,你自已可以关在冲凉房内,谁也看不到你,有甚么羞家不羞家呢!”
“我地无冲凉房甘架势。”另一个旦家声音说。确实,他们的寮,一间是用来睡觉,隔着路的对面(这条路是一条大的田基),是河边,就在河边上搭个寮,是用来煮饭、煮猪食,旁边是猪栏、鸭栏。这就是“整套”住宅的建筑,没有冲凉房,也无需厕所,小便在田边就地解决,大便则在村尾搭一个厕所。
全村的人,都是在这个公厕内完成新陈代谢最后的一个程序。
整个海门公社,卫生习惯最差的,要算这个大沙大队,全年肠胃道传染病最多,寄生虫的发病率是100%,这里的蛔虫、钩虫多已经是肯定的,但是姜片虫的发病率也是手屈一指。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也很普遍。为此何金水白天巡回医疗,晚上轮流去各生产队作卫生宣传教育,使一些“卫生盲”的农民,多少改善一下不良的卫生习惯。
“铃……”生产大队部的电话铃声:“喂喂!好的,好的,请等等。”
“何医生,请听电话。”晚上八时,生产队队长通知何医生接听电话。
“何医生,请你同锦容明天早上回卫生院,另有任务。”电话是医疗队队长吴主任打来的。
“甚么任务?”
“上级指示,要我们医疗队开办“赤脚医生”训练班,请你回来商量这件事。
”吴主任在电话中答。
“好的。”何医生心中有数,如果单纯商量,何必找他,要找他,想必是这个任务又会落在他的头上。
“何医生,又有甚么事?”锦容问。
“明天回去。”
“甘快就走?未够两个星期。”
“对,来了这个大队只有八天,因为要开办“赤脚医生”训练班,所以要回去。”
“啊!原来如此,你真行。教学方面,咪话我话,甘多医生中,你在这方面是行的。吴主任挑中了你。”锦容半说笑,半认真地说。
“大队长,对不起,明天我们要回去了,这是上级的指示。”何医生向生产大队长说明明天要走。
“真舍不得,你们来了只是八天,全个生产大队的群众个个都认识了你们,从医病到卫生宣传,邦助我们搞好环境卫生,使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开端。”生产大队长有点儿舍不得,在这八天的短短时间里,他们两人走遍了大队的每一个角落,访问了每一个贫下中农,也医治了每一个应该医治的病人,督促搞好了每一个卫生死角,开展了集体驱虫,每天起床之后,就无休无止地在这个偏僻的田野,从这个村,走到另一个村;从这户茅寮进入另一户茅寮,不管口干肚饿,只能喝一口自已带的行军水壶中的一口水。就是这样,同这里的大人、小孩,男的、女的,老的、青的都建立起了人之间的感情,没有一点隔核,也没有一丝城市知识份子与农村贫农之间的障碍,每天见到任何人,都同“老何”打个招呼,(他们对于熟了的外人,不称呼职称,以“老乜”来代替,是一种亲热的表现),这就是“阶级感情”,纯扑而真擎。
“我也舍不得你们,尤其是那些还未医好的病人。明天一早,还要去给英儿妈(指肺炎那一位妇女)打最后一支针,我们就走了,但是,你们其他的病人,如有需要,一定要去卫生院医治,卫生院离这又不是太远,为甚么不去呢?而且,我们也在卫生院,见面的机会有的是。而且我回去之后安排,每一个星期,医疗队一定最少有一天来你大队巡回医疗,不必担心。”
回到卫生院,第一个任务就是冲一个凉,卫生院有一个水井,这个井清凉透沏,医疗队员,男的每天回来必定在这个水井旁边用大桶大桶水,照头淋来冲个痛快凉。在大沙大队,虽然地近河边,本来很适合这个好水性的何金水,但是因为这条河太污糟了,只能用米机的抽水机,抽些井水来冲,不够过瘾。
“何医生,这次要你提前回来,主要交给你一个任务,就是要你办一个“赤脚医生训练班”,这是地区卫生局给我院的一项任务,凡是四清运动医疗队,必定要为当地培养一支当地的基层医疗骨干队伍。你的任务,就是培训这支医疗骨干的主要负责人。怎样?可以吗?”吴主任当晚在卫生院的一个给医疗队作办公室用的小房间,同张院长一起,给何医生交待任务。用询问的语气问。
“甚么是赤脚医生?他们应该达到甚么样的水平?”何医生问;“这是毛主席最新的指示,其实就是生产大队的卫生员。他们是一些初级的医务人员,不是具备医院条件的医生。他们是农村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也是不脱产、不受国家工资、不是国家干部、也不纳入国家编制的医务人员,给与“赤脚”两字,意味着他们还是同农民一起,无病人时,一起“赤脚下田”,有病人时,可以处理一下,是最接近广大农民的一群初级卫生员,给他们一个“医生”的名词,是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但是他们没有医院医生的处方权。”吴主任再同何医生交待清楚“赤脚医生”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应该招收些甚么程度的人?”何问;
è“初中毕业以上。”
“多少人?”
“每一个生产大队一个。”
“学制多长时间?”
“原则上一年,在我们临走时结束,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来了将近一个月了,所以应立即着手进行,越快越好。至于整个教学计划、进度,由你去安排决定,师资原则上以你为主,如果需要,可在医疗队中挑选,不过,因医疗队的任务很重,你又抽调了出来,所以尽量少抽调医疗队的人员为原则。”
“何医生应该是可以胜任的,”张院长在多数情况下,她是不出声的,到了最后才说句鼓励话,这次也毫不例外地说:“因为考虑到你一向在医院中的教学经验,这次我们商量结果,认为你最合适,也因为如此,才要你一力承担这一任务,有困难吗?”
“我想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这些只是培养初级卫生员,不会有甚么困难的。
”何金水对于接受任务一向是只要自已能力所及,都是来者不拒。
“话虽如此说,虽然要你培养一些初级卫生员。但应该注意,今次同过去的初级卫生员又有些区别。这次是毛主席提出的“赤脚医生”,意味着他们比过去的卫生员有较大的独立性。即在处理病人时能有比卫生员更高一层的技能,才能发挥更大的独立作用,即他们要做到:“小病能医,大病能知,危重病能及时抢救及护送往上级医院”。要他们能做到这三点,在培训时就要加些功夫,使他们有更好的医学基础及临床知识。总之,给你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内,你办好这个班,就是你的功劳。”吴主任很少说这样多话。
“好的,我一定能做到。”何医生也毫不迟疑地,即时接受任务。
“这是地区卫生局给的开办“赤医训练班”的通知及要求,给你作准备教学计划时参考。”
何金水,这个只在医科学校毕业十二年的青、中年人,经历过专科进修,在医院时训练过初级的助护,中级的护士,高级的大学本科实习医生的带教学、讲小课,以及更高一级的进修医生讲进修课。十二年来经他所教授过不同层级的学生,从最初级,到高级,都能卓卓有余地胜任。也从临床实践,研究到教学,没有一点松懈过自已,因而对于这次给他的任务,他既高兴,也不感到困难。但这却是一种新的挑战,虽然说这是一些初级的卫生人员,但是却是独当一面的“赤脚医生”。而且,过去的教学,何医生只是担当其中的“一科”(这几年他教过:细菌寄生虫学、药物药理学、病理、传染病学、内科学等等),但这次以他一人为主,意味着他要全部医学的课程,包括一切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理论课及实习等等,全部或绝大部分由他一人“包起”,这是他的“第一次”。不过,他没有惧怕,他勇于接受,他觉得这又是一次给他学习的一个好机会,“教学相长”,他没有忘记自已这一个“坐右铭”,教了别人,长了自已的知识,而且,又是一次给自已系统学习、复习的良好机会。他觉得虽然是“教”了别人,可却是领导上给时间比自己来作一次总温习。他只觉得高兴,虽然似乎有些压力,但人应该有点儿“压力”才能进步,没有一点压力,甚么东西都学不进去。
“小病能医,大病能知,危重病能及时抢救与护送”这是一个教学的原则。但对于这个原则看你如何去理解,你可以很简单地理解它,给学员马马虎虎地教一些皮毛,大概也能应付过去。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尽责任的教学工作者,你就会发现这个教学原则包含不少内容。何金水在看地区卫生局的文件时,慢慢去理解,去吃透文件的精神。
“甚么是“小病”?伤风?感冒?气管炎?寄生虫?那么伤寒算不算“小病”?肺炎算不算?阿米巴痢呢?”他在啄磨,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本地区农村的多发病、常见病,就是小病”
“不,不对,伤寒病有时轻,亦有重,甚至有垂危,即同一个病,都有轻、重、危三个阶段及区别,他们在农村,最接近基层,最先发现病人。最初发病时可能估计他轻,处理不好,或不懂处理,会变成重。就那一个肺炎来讲,懂得在初发病时处理,就可以轻,不懂得初发时处理,就会转重。”
他决定他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应该全面的、尽量地灌输医学知识给这些学生,让他们能多些获得医学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于是,他订定了一个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包括应该学习的基础课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概要,物理诊断学,药物药理学,到临床内、外、妇、儿、五官及中医等科,全部课时约为1000至1200个学(理论课)时,每天上课七小时,每星期上课六天。估计要用大约28-30个星期,即七个月左右,其余带领学生到各生产大队去巡回医疗时进行实习。在学习期中,会有约三个星期左右是放假复习。这个教学大纲除了小部分课时由陈以徽、杨因凯、王瑞喜、李玉珍分别讲授他们各该科的部分重点课时之外,其余全部课程由何金水一人担当讲授。
这是他初步在脑里构思的教学方案。
何金水在脑海里“赤医训练班”的教学方案,是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学生毕业后的水准可以达到中专的水平,因为何金水的要求是严格的,讲授是详细的。其后的事实也证明这一点,他的学生在毕业后,后来绝大部分参加国家统一考核,获得中专毕业证书。
海门公社共有十二个生产大队,由大队党委及大队四清工作队共同挑选,每一大队挑选一个青年来学习,这十二个人中,高中毕业三人,高中生七人,初中毕业只有两人。男十个,女两人,都是年龄二十至二十五之间未婚男女,而且身体结实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