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个医生的故事
8560600000046

第46章 茁壮成长(45)

对于他来讲,在医学领域,只要是对病人有利的任何题目,他都喜欢研究。也由于客观环境的因素,锻炼了他在内科领域中成为多面手。内科从小到大,从不完整到逐步走向完善的科室;从没有分系统到逐步走向分系统;全科行政秘书的工作,从规划全年的工作,年底的总结;实习医生的分配;本科年资低的医生轮值;以及科室科研究项目的制定、执行、监督、总结、写文章等,他都是直接参与及大部分参与。因而在短短几年内,他成了内科每一个系统疾病,包括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及传染病等等,他都能深入钻研,成了各种系统病的专家。有人说他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因而他能几乎在几年内各种系统病他都有论文发表,尤其是在传染病、寄生虫方面最为出色。他的钩端螺旋体病及伤寒病和传染性肝炎等的研究,获得很大的成就,成为专门人材。然而限于他只是中专毕业生,因此对于他的正式提拔,(连同外科的陈以徽、儿科的王瑞喜、放射科的赵予容四人同样情况)受到了限制,也使医院领导头痛。这四个中专生,都是医院的骨干,他们有能力、财力、魄力,但是如果将他们提拔为正式主治医生,势必使低一些年资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反对及抨击。但如果不提升他们,而提升大学本科生,可他们这四个人分别在各该科都比他们强,他们领导不起他们,因为这些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来时也是由他们带领出来的,不可能升后者而不升前者。再讲,各该科的主任,也极力为这四人撑腰,因为这四个人实际上他们所做的工作,已不单是主治医生的工作,而是副主任的工作,尤其是何金水,他只须要向主任负责,而主任一切成功,都与他的功劳分小开。于是“二线医生”的代名词就一直沿用,谁也无得升。何金水清楚地明白他的处境,他没有计较这些。每当工资调整时,他都能获得“提升一级工资”的待遇。从54年毕业踏足医院时是47元一个月,半年之后转正,工资提升为52.5元,几年来又再提升至58、62元最后是68元。每一级工资约提升5元左右,这已经很不错了,由于物价稳定,没有奢侈,没有浪费,没有铺张,没有什么人情送礼等等的开支,故此两个人的工资收入,连同两个女儿(其后于1963年又再添了一个女儿)入托儿所及一个临时褓姆的开支,不但足够,每个月还可以有三分之一的节余作为储蓄。所以,经济上没有什么足以担心、忧虑的地方,他可以专心一致地去钻研他的医学知识,可以专心地去研究他在医学领域的难题,可以一心一意地去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去想方切法地学习别人、翻查文献,而不必花任何的心思,去为了金钱之事而烦恼。他完完全全效法巴甫洛夫那样地做一个“非党的布尔什维克”。孙中山先生提倡“天下为公”,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病假三个月,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完成了他所要完成的论文写作。

1962年,四年业余医学院毕业了,何金水及他的爱人麦惠珍,和他们迟一、两届那几个原来中专毕业的,也经过四年业余教育,算是镀过一下金,他们都毕业了。

“何医生,请你到院长办公室谈一下。”人事科科长何同芳到内科找何金水,那是在何刚上班的第一天,她就找他了。

“何事?”

“想同你谈一下进修的事。”何金水以为又是找他出差,但科长讲了进修,他才定了一下。

“何医生,你对于血液病有无兴趣?”潘副院长见到何金水之后,开门见山地说;“我对任何一种内科专业都有兴趣。讲真的,内科系统性疾病,有哪几种是真正能医得好的?疾病的成因、治疗的手段,还有不少未知数,因此,内科的研究领域还是相当广阔,只要有机会,我都愿意去学,都有兴趣去进修。”何医生答。

“很好,现在广州中山医学院有一个专科进修名额给我院,资格是主治医生或以上才能去进修的名额。院领导意见让你去,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是一般性进修?抑或是专科进修?进修什么项目?”

“是专科进修,而且是一种很尖端的项目,进修血液及细胞学。”

“单纯血液及细胞学?”

“对,以血液及骨髓细胞为主,肿瘤及其它细胞学为附,这是一个很专门的进修项目。将来进修完回来之后,开展我院的血液细胞及肿瘤的研究,应该是很有前途的。并且中山医的实习医生,也需要更多的血液学及肿瘤学知识,你将来就负责他们在这方面的导师。他们的要求是主治医生以上的资格,才能参加这一进修项目。你虽然目前不是“主治”医生街头,但在我院,二线医生,即是主治医生,因此你去进修,是完全符合条件的。”潘院长谈了他及院方的意图,其后补充:“你这几年在内科化验方面有一定基础,血细胞及肿瘤细胞都需要有充实化验基础的临床医生去进修,才能发挥更好的潜能。加上你在临床研究方面有一定成就,组织上希望你进修后在血液及肿瘤方面能开展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工作。”潘院长再强调一下医院领导的决定及意图。其后,他再加了一句:“我们还希望你在进修时,不单在细胞学方面,而且在临床上加强白血病和肿瘤化疗方面学习,这两方面都是我院目前的空白点。”

“我非常乐意接受这一决定,”何医生说:“我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在肿瘤方面进行一些研究,这次领导上能让我去进修,我服从组织上的决定。”何医生没有考虑,一下立即答应。他的个性是一个爽快的人,心直口快;也是一个很乐意学习的人,上次他不愿意去省进修学院进修,是因为那是“一般性”进修,只是为了一张文凭而矣。对于他,那是毫无意思的。但此次进修是专业性的专科进修,不是仅仅为了一纸文凭、一张证书,而是真真正正的、实事求是的专业进修。虽然今次进修是没有文凭、没有证书的,他却接受了。

“中山医的血液系专家古教授是你的直接导师,但实际导师是庞讲师,他是一位很出色的血液病专家,你将可以在他那里学到很多有益的学识。”张院长在旁一直无说话,现在她只说了一句,好使她的下属能安心学习,安心去进修。

1962年初,何金水在中山医学院进修血液及骨髓细胞学。血液病学方面,以难治性血液病为主要内容。中山医学院血液专科主任是古教授,血液实验室是由庞医生(讲师)为主要指导进修医生,以及临床专科指导医生是谭医生(讲师)和梁医生(讲师)。这次进修,共有四名进修生,两个是从广州军区来的部队医生,一个是广西来的内科医生。专攻白血病及其它恶性血液疾病,如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溶血性贫血。另外也研究一种目前临床上仍然报导不多的特殊性血液病“恶性网状细胞增殖症”(进修后,何医生在研究此症时曾有突出的成就,写有专著“恶性网状细胞增殖症与反应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一篇文章)。与此同时,他在临床方面亦专修白血病的化疗,以及癌症细胞学和内科癌症的化疗。

1962年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在广州召开第一届内科学术论文宣读会,阳关医院有两名代表参加,就是内科主任赵深,及何金水医生。何医生是在进修期间去参加这次学术会议,因为他有一篇论文在此次大会上宣读:“钩端螺旋体病性脑膜炎94例分析”。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省性学术会议。

1963年完成进修血液病及癌症,他回到医院,建立了本身的血液病及癌症专科实验室,建立了血细胞的专门档案及数据库,使血液及骨髓细胞有了完整的数据储存。他曾经同党委书记李青定谈过:

“可不可以支持我将来出版一本以本国数据为主的“血液及肿瘤细胞学图谱”,因为我可以有完整的、数据齐全的血液、骨髓和各类型癌肿细胞的标本。”

“我建议你将你的想法,详细同张院长谈,他有外汇,可以支持你。”李书记笑笑口地建议。的确如此,医院没有这笔经费,就算他想支持,也是有心无力,倒不如让他向张院长碰碰运气。

“张院长,我想……”何医生见到张院长之后,说了一翻同李书记谈话时相同的要求。

“好,很好,”张院长听完之后,无立即回答,想了一下,才说出这三个字。她大概是怕何金水的资料不足。也考虑到一个学者的名声够不够大,因为在国内要出版一本书,尤其是医学专业专著,不是你想出版,就可以出版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医生,出一本这样的书,能不能出得成!出成之后,有无人买,这是一个很重要而值得考虑的问题。所以,她的迟疑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又不想打击了年青人的士气,她唯有说这三个字,敷衍一下,总好过一口拒绝。“不过,”她继续说:“你的数据一定要齐全,记录一定要真实,要经得起科学的鉴证及重复性,不要贪图一时的快捷而忽略了科学的严肃与严谨。”这是一段很重要的指示。图谱出得成与否,是次要,科学的严肃与严谨是最重要。要出好一本书,一本医学图谱绝不能说离这两点要求。

何金水的细胞学档案数据储存非常完整。每一个病例,每一份标本,不论是血细胞、骨髓细胞,或是不同类型癌瘤标本,分门别类地归类,用一个特制标本柜储存,编档号,以及详细地纪录每次检查结果,和治疗过程、病情转变时复检纪录等等详细数据。这种保存档案纪录以及一切顺序,都是仿效中山医学院的方法,再加上自己更完善的改进。就这样,他进修回来后短时期内,就成为该医院、该市、甚至该地区敷一敷二的细胞、肿瘤学和癌症化疗方面有名的医生。凡是地区管辖、和附近各县市医院有关这方面疑难病例会诊,阳关医院都是派他前往。

何医生没有忘记对学生负有教学任务。因此当他回来之后,最先着手制作一套完善正常细胞学、和各类异常细胞教学标本。丰富病例资源,使他有充足细胞来源,更激发起他要制作图谱的强烈愿望。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使他的标本柜迅速摆满各类细胞标本数据及其档案记录。

“内二区18床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白血球增多,原因未明。曾经试用多种抗菌素无效,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现在每天仍然发热,热型弛张或不规则,各项化验以及应做的检查都已做过,入院两星期,未有改善迹象,是否请全科大会诊?”内二区主管张景免医生在一次早上医生碰头会(早会)时,向主任反映他所管辖的一个病人情况。这个病例主任也曾看过,但无好转,于是在早会上,张医生正式提出他的请求。

科内大会诊,这是一个“民主”形式,中国古语谓“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全科医生,集中他们的智慧,讨论一下,每个人提供点线索、意见,帮助解决一些疑难病例。这是那个时期比较兴起的一种能集思广益的“诸葛亮”会议。

…………

医院这几年不断发展、扩充,日渐扩大。从1912年阳关医院建院起,至1952年人民政府接收时止,共40年间,医院在加拿大教会管理之下,建筑物扩建很少,人员的增加亦不多。至1952年接收之后,医院的经费虽然短缺,政府对医院补贴亦不多,可是在这仅仅十年间,扩院工作从未中断过。最先是新建外妇科大楼;随后有门诊大楼落成;继续随之而来是内儿科大楼。自此,加拿大教会医院留下来那种应用了40年而无改动的旧式病房,全部转到新建的专业病房大楼去。虽然在1952年初时,人民政府在百废待兴,经济十分拮据。其后,又再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以致三年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苦难。可是,医院还是靠自力更生,靠全体职工的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资金,扩建医院。只十年的时间,全部扔掉旧有建筑。这是卫生事业上的一大进展,也是卫生事业上的稳步前进所带来的成果。

内科搬到新楼去,仍将全科分为三个病区。将原有病区的名称改为内一区、内二区及内三区。传染病区病床增至45张,其中包括12个结核病床,另辟结核病区。其它两个病区每区有35个床位。全内科病床数增至120。但经常加床至150张,工作压力一天比一天大。每个病区设一组护士,及一组医生。仍按过去,三个病区的医生及护士均要轮调,以便医护都能全面适应内科(及传染病区)的全部工作。

张景免医生原来是何金水同届同学,但他在卫生学校毕业后曾直接进入中山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海南医院工作,其后再转到工交系统一个卫生站当医生,多年来几经人事上周转才被调到阳关医院。在临床经验上,他比何金水少了几年;但在学历上,却比何金水胜一筹。可是实际工作及理论水平何金水绝不比他低,医院领导对两者是有明显区别。他是后来专修消化系统的专科医生。

他们两同学是异途同归。

…………

“好的。”主任听他汇报后,同意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