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48岁男性病人,入院前不规则发热近一个月,肝脾肿大,先在县医院留医,未见改善转送我院。入院初期怀疑为败血症,但血培养多次均报告“无菌生长”。但白血球增加,分类以杆状核增多为主。肝肿大至肋下6公分,表面尚平滑,无结节,但质较硬。肝功能有中度损害,血碱性磷酸酶略增高,胎儿甲种球蛋白(AFP)测定无增加,无黄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HBsAg)试验阴性,脾肿大至左肋下4公分,无腹水征。腹壁未见静脉怒张,下肢无浮肿,全身皮下未见出血斑。超声波检查:肝区未见占位性病变,肝波型密集,提示肝内有炎症波型。肺X光检查无阳性病变发现。”当碰头会结束后,全体内科医生到达内二区会诊此病人时张医生作了简单的病情报告:“入院时的初步印象是:败血症,脓毒血症,因而加强抗菌素治疗,但因为找不到原发病灶,血液、骨髓、痰、小便培养均阴性,故未能作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试验而作抗菌素筛选,只能较盲目试用广谱抗菌素,但多天来毫无起色。”
全体内科医生,除了门诊需要留守医生看病之外,全部集中,加上进修实习,将近30人,将病床团团住,倾听张医生报告病情。之后,黄大诚、欧润华、甘涌、王国耀……等医生相继约略检查一下病人。
“何医生,你看一下病人,如何?”主任无再检查病人,因他查房时已看过多次,对病人很了解。他此次的目的是想让何医生对此病人提一下意见。由于是在早上查房时间,不可能耽误太久,故此他提醒何医生。
当何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左侧腋窝部有一粒潜藏得很深的淋巴结,质较硬;双下颌亦可触到各一粒如白豆大之淋巴结,质较软,能移动,无压痛,其它部位淋巴结不明显。口腔检查,双侧扁桃腺中度肿大,但无明显疼痛。
“有无注意到他的淋巴结肿大?”何医生向张医生询问。
“注意到,他的扁桃腺入院时已经肿大,也可摸到颌下淋巴结,病历亦有记录。当时是考虑他是扁桃腺发炎所引起。但抗感染之后,他的扁桃体肿大无改善,淋巴结也无缩细,亦无恶化趋向。”张医生答。
“那么有无注意到他的左腋窝也有淋巴结肿大?”何医生再问。
“入院时检查过,无肿大。”
“如果入院时无肿大,现在发现肿大,而且潜藏得很深,稍一疏忽即会遗漏。现假设他入院时确无肿大,两个星期后的今天发现肿大,这说明他的病情在进展中。”何说。
张医生检查病人腋窝,果然发现左腋深部可触到一粒如栗子大、质较硬、深在性、无压痛的淋巴结。因埋藏得深,易被忽略。按照栗子般大,且质硬,不可能只在这两、三天内才肿大的。不排除入院时已经肿大,只是不易发现而矣。
“我有雨点建议,一是作淋巴穿刺,抽取少许淋巴液实时检查细胞;二是作肝穿刺,亦抽取少许肝液作细胞学检查,两者比较对照,会有意义的。”何医生说。
“淋巴结穿刺抽取淋巴液,很安全,应该无问题。但肝穿刺则要慎重考虑,一是如果现在抽取,未作术前准备,恐怕不安全;二是虽然病人化验检查,其出、凝血机制均属正常,但事先无注射止血药物,会引起术后出血,有一定危险性,应充分注意到这点。”主任提醒何医生。
“这点请放心,”何医生回应主任的话:“对于此类病人我有充分认识,因为现时这病人作肝穿,只抽取少许肝液,不同于肝活体组织时的肝穿刺。后者是钳取肝组织,穿刺针较粗,肝组织损害较大。此病人现在目的只是吸取极小量的肝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所用的穿剌针只是普通皮下注射用的小针头,对肝组织损害程度非常小。因此,在凝、出血机制正常的病人,无需作过多的术前准备,只需事前注射一支维他命K,以及术后平卧两个小时即可。这个病人出血及凝血时间均正常,应该没有问题!”由于何医生提出他充分理由,主任也无异议。随即吩咐护士准备2ML注射器及两个小号针头、消毒药物,以及细胞涂片用的玻璃片几块。这些简单物品实时送到。
在场的人看着何医生做腋淋巴结穿刺及肝小针穿刺。尤其是肝穿,他纯熟、快速、敏捷地进行,在小针剌入病人皮肤之后,抽吸负压快速进入,只需不足1秒即行拔出穿剌针,顺利抽到肝液涂片,病人毫无痛苦,甚至不觉得曾经有针嘴剌入。
两种穿刺,连同皮肤消毒、涂片、清理,全过程所花时间不足五分钟。
这是一个血细胞及肿瘤实验室。其实这只是何金水个人专门实验室。他从进修回来之后在原有一般内科化验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细胞学实验室。谈到血细胞及肿瘤细胞,除了他之外,医院化验科检验师司徒铮也懂得一般骨髓细胞。但无何医生如此经过专门学习那样精通。再加上司徒铮是总检验科,要负责全面化验工作,无更多时间花在细胞学方面。
其后,医院也派王瑞喜及麦惠珍两位医生先后到中山医学院附属二院进修儿科。王医生也兼学血液及骨髓。回院后也开展儿科血液病的骨髓学检查。但没有何医生那样精通。内科病种毕竟比儿科多。
何医生的实验室并不齐全,如果需要生化检查项目,还是要到总检验室去做。何金水注重的是细胞学方面观察,从细胞形态变化,来辨认已变异的细胞。这方面他做得非常出色。
癌症、或白血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其病程越是急剧,细胞形态的变异亦越趋明显,也就越难以辨认。对于那些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人,有些骨髓像变形就像一条小蝌蚪那样,使你看不出它是“谁”来。于是一些化验专家们及时想出了用细胞生物化学检查法,来帮助确认那些不能单从细胞形态来辨认的细胞,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难题。但是,何金水却在这方面具有他的天赋。他能单从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就能辨认出超过98%以上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或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高度异形白细胞,不必借助于细胞生物化学的反应,却能迅速、准确、无误地作出诊断。其后多年来,没有一例诊断误差,成了这个地区血细胞形态学及癌症细胞学唯一的专家。
最初两、三年,他为了检测自己对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每隔一段短时间,他即将那段期间全部标本,拿到中山医学院给他的导师们去鉴定真伪。每次都是获得满分而归。他的成就经得起考验。
“现在讨论刚才大家会诊的内二区18床,请大家发表意见。”上午十一时,在内科会议室开始讨论会诊后的结果,主任主持会场,首先开场白。
“何医生,先谈谈你的意见,好不好?”在等了一段时间之后,无人发言,主任转向何医生。其实何医生胸有成竹,只是想先看一下大家还有什么见解,才谈他自己的意见,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这病人的“元凶”。
“好吧,这个病人患的是一种很罕见的疾病,难怪诊断至今仍未确定。”何医生先顿了一下,继续说下去:“刚才,我首先检查他的淋巴结涂片,发现他淋巴片中有大量极度变形的网状细胞。这类网状细胞不同于正常网状细胞。我们知到正常网状细胞是身体的一道防卫机能中一种重要屏障性细胞,它能吞噬入侵人体的病原,因此,在感染性疾病时,此类细胞就会自动增生、活跃、吞噬力增强,其形态可能因此而会变形,目的,就是保卫身体免受外来致病源的侵袭。但不应有太多以及太大的变形变化。然而,这病例淋巴片内却存在大量高度变形,甚至难于辨认的网状细胞。其形态各异:扭曲、接叠、拉长、多伪足、高度大小不一、胞浆深染成深蓝、胞浆内有大量大小不等空泡。其胞核亦有特征:数量增多、大小不一、明显变大、奇形怪状地堆叠、扭曲在一起、核染色质深及粗糙。核仁方面亦有很显著的特征:核仁多、大、大小不等、深蓝。这类特征,给检查者一个很深的印象:这些变化说明这类细胞“恶”性程度很大。再看一下观察他的肝细胞涂片,发现肝片内同样充满了这类高度变形的“恶”性网状细胞。正常肝脏涂片内不应有这类细胞存在。现在病人肝片及淋巴片内同时存在相同的“恶”性网细状胞”何医生说到这里,再停顿了一下,跟着再说:
“此例病者一周前曾做过骨髓穿刺,当时目的是作骨髓细菌培养。幸好,也有做涂片送化验室检查细胞学,可惜当日骨髓片无送给我,而是直接送去医院总化验室。”何医生回过头来望一下张医生,意思是想问他为何不送到血液室去。
“当时抽骨髓做细菌培养,并且涂片,本打算送给何医生,但是实习同学却错送了去检验室。我一时无检查他们,所以就一直由化验室司徒作检查了。前天他送报告回来,报告上写“骨髓大致正常”,所以就无向这方面考虑。”张医生回答了何医生的询问。
“单纯骨体检查,那一位做都无所谓,问题是这个病人是一个特殊病例。刚才发现病人淋巴及肝穿两种标本所见之后,我认为应该复查骨髓。于是即到化验室找司徒:借了他保存的骨髓标本进行观察,发现了问题。原来骨髓内已经有此等与淋巴及肝涂片相同的异形网状细胞。再询问司徒有无在检查时发现这类细胞?他答:有,但不多,将它归纳在“不明细胞”内,而且他仅仅发现这类“不明细胞”只占0.3%,因数量不多,不能下诊断,所以他的报告是“骨髓大致正常”。其后,我再复检1000个骨髓细胞,发现高度变形的网状细胞占5%。这个数目不算太多,但足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当然,因它在骨髓内只占5%,对其他骨髓细胞还未足以做成影响,所以分类方面其它细胞的比例变动不大。尤其是骨髓内的巨核细胞正常,血小板生成未受影响,故血小板不减少,未能引起化验及临床医生的注意。大家不妨看一下这些显微镜下这类细胞,三个显微镜,分别是淋巴、肝、骨髓标本,三个镜中的细胞虽不尽相同,但特征一样,请大家轮流看一下。”
“这个病人应否考虑他是一种恶性疾患?”郑医生问;“应该是这样。”何答。
“那么是不是网状细胞肉瘤呢?”尹医生问;
“不是,网细胞肉瘤是一种局限性进行性恶性肿瘤性疾患,可以找到“块状”的实体肿瘤,但这病人没有找到实体的肿块,肝脾肿大并不等于是“肿块”。网细胞肉瘤在它没有转移之前,肝脾不一定肿大,淋巴液涂片内也不一定有如此多、如此异形的网细胞,再讲,网状细胞肉瘤病人,如果无合并症,很少有如此例那样的体温明显升高及呈现驰张热型。但当疾病经过一段时间进展之后,扩散至骨髓及全身,那时,可以合并为纲细胞肉瘤性白血病,那么可以有高热、骨髓内大量异形网状细胞、肝脾肿大,以及异形网状细胞向肝、脾、淋巴结浸润。但此例至今仍未发现有局限性“肿物”,因此此例不是网细胞肉瘤,也不是网状细胞肉瘤性白血病。”何答;“这病人根据目前各方面得出的结果,应该考虑为恶性网状细胞增殖症。”何继续说,并且下了他的诊断意见。
“何老师,我可否提一个问题?”实习医生梁永红提出;“当然可以,如果你们不怕时间太长的话,我们可以充分地讨论一下。”
“按你所下的诊断是恶性网状细胞增殖症,那么怎样区别他是不是因为剧烈炎症反应所做成的“反应性网细胞增生?”,两者有无区别?有何区别?”梁永红正式提出她的问题。
“提得非常好,梁医生不提出,我也打算要同大家讲一下,以便明确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何金水答:“首先谈一下恶网(恶性网状细胞增殖症的简称,以下同)的诊断标准,有了标准,就能够区别是恶网状还是反应性网状细胞增生。两者的区别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恶网状到目前为止,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反应性网状细胞增殖症只是一种强烈炎症的一种反应表示,绝大部分病例在积极治疗之下,可以完全痊愈,我们绝对不容许将一个“死症”加在一个“活症”的病人身上,这个误诊是绝对不容许发生的。”何金水非常强调此点,就如同一个法官不能误判一个不该判死刑的人那样审慎,那样细心,那样绝不能苟且。
“恶网因为是一个新的病种,过去对此了解太少,且无太多的病例,因而到目前为止,文献报导尚不多。按目前的意见归纳为:
“(1)临床症状:不明原因持续高热、驰张热,及进行性、消耗性疾病;“(2)应用各种方法,找不到原发感染性病灶;“(3)不明原因白血球增高,而且有分类左移现象(即以杆状核分类增高为主);部分病人有脾功能亢进而继发全血细胞减少;“(4)排除了慢性病如结核、慢性阿米巴痢、尤其是阿米巴性肝脓肿,以及各类癌症引起反应;“(5)肝脾中度至高度肿大,而没有能找到说明肝脾肿大的原因;全身淋巴结或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6)血液、骨髓、痰、尿等等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如有可能,作动物接种检测各类可以检出之病原体,所作的结果为阴性;“(7)骨体检查,淋巴穿刺、肝穿刺涂片发现大量高度变形、异形、畸形的网细胞;这些异形网状细胞可分七个类型:
A)异形网细胞;B)巨核巨网细胞;C)多核巨网状细胞;D)淋巴样细胞;E)单核样细胞;F)浆细胞样细胞;G)吞噬型网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