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个医生的故事
8560600000110

第110章 从黑暗到天明(19)

何金水翻看李时珍的简史,学习前人那种艰苦环境下的成就。每一点成就,都付出巨大代价。就以本草纲目而言。这是他一生中努力,才能获得的成果。然而,有名的著作,并非一下子就被人赏识。此书成书是在1578年。但一直未被当时重视,直到他去世第三年,即1596年(成书后18年)才在南京刊印发行。此书发行不久,即风靡全国,乃至日本,高丽,其后译成多国文字传向世界。

他首先学习李时珍的精神。一种艰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他那种年代,没有实验,没有科学。有的,只是前人的经验,以及自己实事求是的精神。艰苦地钻研下去,总结下去。每一样植物,实践、查证、自己尝试、总结、再用到实践上去、再总结。这样反反复复地获得最终的结论。

何金水开始有时间去学习这本巨著。他重点学习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其方剂,了解前人的思维。但他在学习过程中也是抱着批判的眼光去对待,而不是全部接收。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他必全接纳;对于一些可能有问题的,会留待日后有条件时,再去加以深究、证实;对于一些错误的东西,会加以扬弃,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会不加批判地全盘接收。

除此之外,他开始学习“伤寒论”,“温病学”,也系统地学习中医学院试用的一套中医学教材,从中医基础,中药学,针灸学,以至中医内科,妇科,儿科,骨伤外科……等等。从古中医名著,到现今中医大学的课程,他都去系统地再学习。他认为这很必要,以前的学习,他觉得比较零碎。现在再系统地学习,是将以前零碎的东西贯穿起来,“温故知新”,使认识有更进一步的加深。每天劳动完回到宿舍,无事做,除了同女儿温习一下功课之外。他自己就是学习。那个时候,他没有朋友,谁都未敢同他做朋友。因为他还未定“性”。

(即未决定性质:是反革命?还是革命?未确定。在当时的述语,是将问题“卦起来”)学习,就成了他的全部精神支柱。

他就这样孤孤独独地,除了女儿,就是读书。也由于他未定“性”,故不能离开医院远一些的地方,包括蓬江市也是被禁之列。

这段时间,他的爱人麦医生每个月可以由乡下放假回来三四天。这三四天就是他们一家团聚的日子。

这是他一生中的转变过程:从单纯的西医,转向中医,转向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转向一个更加理解辩证法则的过程。当他学习中医过程中,他再一次地回头来,学一些哲学,尤其是辩证法,矛盾论。中医的阴阳学说,很具哲学意念。

阴与阳是一对矛盾,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互相对立的矛盾。这一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一直存在于我们的一生。这就是中医的“阴”与“阳”。事实上,在西医的生理学中,也不乏类似中医的阴阳相对的例子。就拿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同副交感神经,不也是一对很好的阴阳学说的例子吗?身体免疫系统,免疫功能,就如同阴阳平衡那样地保护着身体,免受外来微生物的侵袭。中医则认为那就是“邪”与“正”的斗争。病邪就是外来的致病因素,也就是西医的细菌与微生物学或物理与化学的致病因子。但中医的病邪,比西医的细菌学还更广泛地包含自然界的因素: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以及“厉气”。中医更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外界环境,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中医的“正”,就是西医的机体免疫力。邪正斗争,包括了“正胜邪退”,“邪盛正衰”

两个互相对立的过程。就如同机体免疫力不足,会被外界致病因素整跨一样道理。邪正斗争同阴阳平衡,是一种中医致病因素的解释。如果运用通了,同西医的理论也非常接近。只不过是文化语言的差异而矣。

中医同西医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何金水开始觉得这种不同的距离,越来越缩短。他开始构思了一篇新型的免疫学,这样的免疫学说,能不能包括中医的阴阳学说及邪正斗争?这一构思,为他今后写免疫学专箸,提供了一个基础。

他越学越有兴趣。他为此首先写了一篇“中西医关于发病学说的不同点”,用中医的观点,同西医的基础医学相对照,来说明古代中医理论的深奥。更说明一点,中医的理论不是玄学。

所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是毛主席提倡的中医政策的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学习中医,不单是因为它够“古”,能够玄耀它的古董价值,而是它有真正的实用。虽然,这个实用的理论,完全同今天的实验医学有很大的距离,甚至相反。不过,假如认真深入钻落去,却又发现它的真实价值。这个价值,未必不是一个还未被发挖的宝藏。

何金水今天能够深入地学习它,在于今天没有任何事物对他的骚扰。劳动锻练了他的体魄,劳动使他的思想得到休息,劳动也使他一心一意学习中医。

中医的四诊八纲,同西医的物理诊断法。其实有很多相类似之处。但是,中医对四诊,较之西医有更深入的理解及认识。加强了他对西医在这方面的不足。

尤其是脉诊与舌诊方面,西医完全忽视了中医在脉象及舌象的变化及其含义,它给他带来在诊疗上的重大启发。

八纲辩症,气血辩症,脏腑辩症,病邪辩症。用西医的观点,去吸取中医的精华。就拿脾胃学说而言,中医的脾主运化,同西医的“脾”,有很大的不同。

西医在“脾”的解剖及生理,完全不是“主运化”的器官。而中医,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消化、吸收,甚至循环,血液及代谢方面均参与的一个重要脏器。这只是理论上的不同,无需去强求他们的一致。

他如饥似喝地学习。除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中医学院的试用教材之外,他也把注意力向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及张仲景的六经辩症。也学习其后发展的温病学派。伤寒学派及温病学派是对于热性疾病、尤其是在传染病方面,是一种重要的中医理论经典。这些经典对于中医在传染病学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逐步体会到传染病单纯按西医的诊断及治疗,有它好的一面,尤其是抗菌素的应用;但如配合中医的六经辩症,以及“卫气营血”辩症施治,他觉得较合乎逻辑,也合乎情理,更合乎病人的需要。

这个在西医方面有深厚功底的医生,学习了中医,并不是用中医来代替西医,也不是用西医的诊断,来套用中医的方剂。而是学习如何中西结合,用西医的各种现代化的检验,增加中医四诊八纲内容,将中医的宏观辩症,加入现代化的微观辩症,融汇贯通中西医的理论来灵活应用。

他就这样,晚上放工回来之后,一是学习,另一是写学习中医心得的文章:写汗法的意义;写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方法;写西医如何学中医才是中西医结合;辩证唯物论与中医的辩症论治;高血压病治疗的新进展(中药及西药的综述);……等等。

“你好,小文。”一天,谭永富在门诊行过,见到一个年青的女病人。她原来是何金水时代的一位过去相熟病者。

“谭医生,我想找你。”小文说。

“甚么事?”谭医生问。

“我头痛,尤其是月经前后较明显,想找你睇一下。”她说。

“好,跟我来。”谭医生说完,他不是带她到诊室去,而是将她带到他在三楼的医务科办公室。自从他升任医务科长以来,这就是他的独立王国。

医务科办公室,内有两间房。一间是进门就见的、较大的正式办公室。另一间是从这间大办公室内,有一道细门进去的一个套房。这个套房内有一张单人床。原本是用来作小休,或午间休息,又或是医务科长工作过于忙碌,作为休息之用。今天,谭医生将小文带来办公室,直接再进入此房间。

其实谭医生虽然升了内科副主任以来,一向极少在内科诊室看病。因为他对内科很多事情都不懂,很多很普通的疾病他都弄不清。怕被下级医生向他提问:

“这是甚么病?”“为甚么会有这些症状?”等等类似的问题,因为他跟本答不上。加上,能够在阳关医院站得住脚的医生,本身的水平较高,提的问题,绝对不会是一般性的。可是他却是一个脓疱,自已心中有数。因此,在下级医生中怕掉面子,所以极少到内科病房去。要吗,查房时,同甘涌一齐去,下级医生提出问题时,如果他不懂,甘涌可以即时代答,毕竟甘涌比他好很多。这些,所有下级医生都清清楚楚,只是心照不宣。

“你的头痛多久?”他问她。

“很久了,大概有十年八载吧!”她答。

他给她解开衣钮,拿着听诊器,开始在她的胸部检查。

他同她看病已有几次了。其实找他看病并不容易,因为他根本不在门诊,而是高高在上。但是一次的偶然相遇:她在门诊候诊,他刚刚经过,并且不经意地碰了她一下。就这样戏剧式地开始相识。当他知到她是来看病的,于是给方便。算是对碰过她的一种歉意。从此,他们认识了,而且,一次次地相约。

她是甚么病?初开始时是一般感冒。其后,每次她来诊病都是一些这样痛、那样不适的,而检查却甚么也找不到病原的“病”。他呢?也清楚这个年轻女性的心态。她看准了他。从第一次,她就知到他是一个医院内的“大干部”,这样“大粒”的医生,巴结住他,或许会有好处。

于是她,不停地“有病”,不停地找他。

他对于这个女性,从第一眼开始。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感。她个子不高,瘦瘦,面尖尖,白白净净,口唇红红,牙齿洁白,剪短泛,外表斯文淡定,谈吐温文得体,穿着并不夸张。看上去是一位很好的姑娘。

其后,多次接触,他觉得这个女孩子挺可爱。她可爱得纯洁,可爱得就像一张白纸那样。而且,她的文学修养很不错。她写得一手很工整的,毫不含糊的楷体书字。这种字体,同他本人的龙飞凤舞的草书字体虽然相反,却很协调。

他越来越喜欢她,她也看得出眼前这个男人的心态。异性之间的接触,其实双方都在观察着对方的一举一动,也在观察着对方的意图,更会不断地揣测着对方的目的。这是人类的天性。双方几次的接触,几次的观察,几次的揣摸。达到了心灵相通。

历史上不管古今中外,凡是被认为、或是自认为是英雄的人物。几乎没有那几个是不好色的。被我们歌颂的历史人物,在他们那个年代,可以容许他们姬妾成群。就算这样,他们还有权在外面搞三搞四,就如粤剧“游龙戏凤”里,那个正德皇帝后宫数千佳丽,他还在外面收藏一个“凤姐”;希特拉横扫欧洲,临死前还同他的情妇一齐自尽;楚霸皇自刎前,还有一幕同虞姬惜别。这些说明一点,就是天下间最残暴的皇帝好,英雄也好,土匪也好,女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少不了的。

谭永富,个子肥肥,颈短而粗,声音洪亮,诡计多多,善用阴谋权术,喜欢不惜一切手段向上爬,权与位,都是他一生追求的目的。这样的人,女人,在他心目中也是不能缺少的一种精神辅助品。只不过在共产党中国,是不容许“乱搞男女关系”的。尤其是他卦了个“共产党员”的招牌。但不管他的招牌如何,他的本质是不能改变的。这种本质变不了,却可以改变方式方法。即明的不能,可以暗的来。只需有人原意自动送上门,没有第三者知到,又不是强逼,更不是利诱。在这样的情形下,为甚么不可以吞掉这么一只送到口的肥羊呢?

当然军代表“老杨”,是因为在军管时,他连续搞了几个女性,被揭发,最后押回军方接受审讯。这件事给了他一个教训:凡事不能胡来。“胡来”是不可能的。老杨太过利害,仅仅在医院一年左右的时间,接二连三地向那些漂亮的女仔下手,上得山多遇老虎。就算你更高级,也不能用高压手段去逼那些女孩子就范,更不能够短期内一而再地进行,否则最终定会被揭发。因此,他这是“乱来”。可是今天则不同,她是自原送上门,一而再地,毫不免强地,甚至是温柔体贴地。这样她是绝不会向任何人泄露秘密的。泄露秘密对她没有好处!

总之老杨被揭发的事,他认为那是“坏事变好事”,可以从中吸取了他失败的经验教训,以便自已更好地、更隐蔽地进行他要做的事。

程才事件,真是丢人!简直连祖宗十八代的架也给他这个“蠢才”丢掉了!

女人只能够去爱她,怎能去强奸呢!不要去想这个胡图虫!

世界上的事情,只要秘密,如果不向外泄露,这件事永远都是“没有发生过”

有人说:“鸡旦甘密都会焙出仔”,(意思是任何秘密事,最终都会被发现)但他仔细想一想,鸡旦甘密能够生出鸡仔,一定要“焙”才能出鸡仔,亦即是说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将“不能生仔”的鸡旦,变成可以出仔的鸡旦。

这是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能使鸡旦生出鸡仔。全部用来吃的鸡旦,都不会生出鸡仔。他放心了,她自动送上门,不具备“焙出鸡仔”

的条件。

他同她的交往,每多见她一次,她就心里加强了一次的冲动;每多见她一次,他就越加深不能控制自已情绪。

自从他认识小文之后,他思想斗争很久,反复思索,反复衡量,自问自答地想着这件事。

“好不好同她继续下去?”他自已问自已。

“怕甚么?只要她自已原意来,她就不会向外泄露,就不会怕!”另一个的他,在答复他,给他壮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