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战国那些CEO们
8549900000046

第46章 帝国斜阳 (1)

一、灭顶之灾

公元前284年,齐湣王十七年。这一年对齐国来说,犹如第二道晴天闪电。而第一道,就是前面说过的田氏代姜的那次。

我们照惯例,先看看当时的情况:

燕国公司,燕昭王隐忍了若干年,他认为复仇的时机到了,就在今年。他的依据是什么?当时齐湣王如日中天,不可一世。而这恰恰就是燕昭王的理论依据: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他认为湣王走到一个顶点后,该衰一把了。同时,他手里还有一张王牌——乐毅。乐毅是名门之后,乐羊的后人,自身又极精通市场攻略,是一个旷世奇才。燕昭王相信他能为自己扳倒齐国。

晋国三兄弟韩赵魏呢,被秦国打成了三只破筛子,天天丢地盘,天天挨揍。三兄弟把挨揍的一部分原因归咎于齐国和秦国达成的互不侵犯协议。齐湣王为了收购宋国,不顾韩赵魏的死活,这点三兄弟内心是极度愤慨的。所以他们当然愿意配合燕国把齐国搞倒,说不定还指望着乱中取利,改变一下狼狈的现状。何况此时魏国CEO是孟尝君,他逃命到魏国,正憋着一股劲要报复齐湣王。

楚国公司呢,毫无疑问,根据遗传学,楚国的董事长愿意看到任何公司倒霉,并且十分乐意再踏上一只脚。燕国稍微一煽动,他就满口答应,No Problem!一定去,一定去。

另外,小三愿意再提供一种心理理论支持这次五国联合行动:不管是超级秦也好,超级齐也好,他们对其他五家公司的威胁太大了,是生死威胁。其他五国都希望他俩出大事,最好天灾人祸一起来,实力消耗到跟他们五家一个水平,到时谁都不怕谁了。

既然没有天灾,他们只好主动地发动人祸。就在这一年,燕国提前跟秦国打了招呼:我们五家去搞齐国公司,你不要趁机在后面捣乱,捣乱对你没什么好处。

秦国当然绝对不会扯五家的后腿,甚至必要时还会无条件支援五家公司。为什么呢?很显然,秦国和齐国隔着韩赵魏三兄弟,秦国对齐国根本形成不了实质性的威胁。要想除掉齐国这个统一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借刀杀人”是上策,何况这次是五家公司主动提着刀要去替秦国杀人。对此秦国对天发誓,表示绝不会插半根毫毛进去。

乐毅分析了秦国的保证书,认为没问题,秦国绝对不会在后面捣乱。他猜透了秦国的心思,心里冷笑:秦国,哼哼,这次如果灭齐成功,回过头来,我就如法炮制,再灭了你秦国,如此大业成矣。

这是乐毅的雄心抱负。秦国有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对齐国有没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哀伤呢?秦国是七家公司里心机最深的,他怎么可能想不到呢。不过秦国不认为乐毅的办法适用于秦国。因为齐国是齐国,秦国是秦国,即便乐毅能灭了齐国,用同样的方法他却灭不了秦国。为什么?完全没有可比性,从实力、员工素质、地理、天时等等各方面来看,两国之间都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不小。举一个很小的例子,秦国有崤山屏障,有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齐国有什么?齐长城、黄河、济水还是泰山?再举一个小例子,秦国土地贫瘠,物产不丰,还毗邻强盗种族西戎,从七百年前起就为了生存天天跟西戎抢地盘,以至于秦国公司的员工个个彪悍善战,齐国呢?齐国有渔盐之利,民丰物饶,员工战斗力不好说吧。

就这样,在乐毅的统领下,五家公司大举进攻齐国,很快逼临济水,大兵压境。湣王听说后,亲自兼任市场部负责人,准备迎战这群不识好歹的乌合之众。他如此自信满满,是有理由的:一则,他上任来还未有敌手,这是真的;二来,前两次合纵攻秦,到最后都变成了旅游观光团,他非常明白合纵其实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当他听说乐毅带队前来后,非但没有害怕,反而有些高兴。他想借这次机会,以一敌五,狠狠地教训一下五公司,从而一举奠定自己远超秦国的霸主优势。

根据以往合纵的经验,这群乌合之众不会太过恋战,因此只要集中力量击破一点,其余的就都溃散了。齐湣王打定了主意,就不断催促当时的经理触子,进攻,进攻,再进攻。触子认为进攻的时机未到,就迟迟不发起进攻。湣王急了,传令到市场前线给触子,“你要是再不进攻,我就派人去挖你家祖坟!”触子没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胆魄,再说他又看不惯湣王这一日催三遍、找死来不及的嘴脸,心说,你说打那咱就打吧。于是触子在济水下了进攻令,果然如触子估计的,时机并未到来。齐国大败,触子没有愚忠于湣王,自己跑了!到死都没再露面。

五公司坚定的进攻决心,让湣王有些始料不及,他本以为这五家人在济水旁边戏戏水,玩玩就算了,没想到动了真格。但是仓促之间,已经来不及准备,临淄门户大开,几乎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守。

湣王无奈,仓皇出逃,往东一路狂奔,直奔莒国和即墨而去,这是齐国历史上最狼狈的董事长。即便是姜氏的齐康王,被田氏流放到海岛,人家走的时候还是名义上的董事长呢。可是这次,湣王屁滚尿流的样子,恐怕也是创纪录的。

他临逃跑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他想起了一个人,就是苏秦。此刻,一个巨大而耗时的阴谋,清晰地呈现在湣王面前。而这个阴谋的总导演兼领衔主演,就是眼前的这个人——苏秦。没错,是他导演了这场世纪阴谋。湣王临走,车裂了苏秦,就是把他五马分尸了。苏秦完成了自己对燕国的承诺,据说走的时候很满足。

我一直想不通,苏秦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我的印象中,传销讲师是毫无道德和情意可讲的,靠着嘚啵嘚嘚啵嘚的一张嘴,颠倒黑白,简直比脑白金广告还烦人。这样的人,按说是不会为了一个承诺而牺牲自己性命的。我想了半天,只有两个解释,要么是苏秦没来得及跑,要么是他对燕昭王的老妈动了真感情。具体是哪个选项,我不得而知。

引用《吕氏春秋》的一句话“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一张嘴皮子,灭了一家公司,如此可笑却又如此真实。

二、孟尝君的前世今生

说到湣王大败,齐国差点破产,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齐国历史始终无法绕开而必须要提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田文。这个人上半辈子在齐国当CEO,滋润得很;下半辈子却跑到外公司,帮助他们对付齐国。不管是什么原因吧,齐国公司的董事长跟他是一个老祖宗,他却帮助外姓公司对付自己的血缘公司,无论如何小三不能理解。

前面一直没有仔细说这个人,是因为他值得我们拿出一个章节来单独聊聊。这样吧,按惯例,先刨祖坟。

前面提到过一个人,田婴。没错,这位齐国前CEO就是孟尝君田文的老爸。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田文从他老爸那里得到了什么荫庇和好处。相反,田文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甚至不敢见自己的老爸,更不敢随便说自己就是总经理田婴的儿子。

田文的命运其实是万幸中的不幸。怎么说呢?万幸的是,他是CEO的儿子,有个名人老爸;不幸的是,田婴一生女人无数,有四十多个儿子。而田文不过是田婴跟哪个不知名的、偶尔宠幸的女人不小心生的。这么多老婆,生了这么多儿子,田婴见了还真不一定认得全。《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

庶出就庶出吧,四十多个儿子里估计正房太太生的没几个,大家彼此彼此。可是更不幸的是,田文又赶上生日不好。他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五月,在古代是“恶月”,五月初五更是非常的不吉利。田文刚一出生,田婴就给他判了死刑,他对田文的老妈说:“勿举也。”意思就是别养活他,不吉利。可是儿子是当娘的身上掉下来的肉,田文生下来,母亲怎么也不舍得把他溺毙或者送人。她偷偷地把小田文留在田府中,并养大了。

儿子逐渐长大了,老是这么当黑户可不行。他母亲就冒着生命危险,找了一个机会,让田文见到了自己的老爸田婴。当田婴得知这就是自己当初要溺毙的儿子时,不但没有丝毫的愧疚,反而大为恼怒,训斥他母亲说:“我让你弄死算了,你竟然敢私自养了下来,你大胆!”

母亲不敢回话,田文这时已经是半大小子了,上前先给老爸磕了头,然后质问父亲:“你为什么那么厌恶五月出生的人?”

田婴说,“哼,你自己明白。五月生的人,如果是儿子,会长得跟房门一样高,这样就对老爸不利;如果是女儿,就对老妈不利。”

田文问老爸:“那你说,人的命运是老天说了算,还是房门高度说了算?”

田婴是什么人,当然知道儿子这个问题是圈套,所以他干脆不回答了。这跟赵本山的先杀猪还是先杀驴是一类问法。田文见父亲识破了自己的伎俩,就干脆连问带答了,“如果受命于天,那我们再忙活也无济于事;如果受命于房门高度,那盖房子的时候,把房门口留高点不就行了?我长不到那么高,不就不妨碍你了,对吧,老爸?”

田婴嘴上呵斥了一句:“闭嘴吧!”其实他发现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很聪明的,因此也没过于计较他老妈的罪过,反而从此跟田文熟悉起来。

有一次田文问田婴,“老爸,你说儿子的儿子是什么?”

田婴回答:“当然是孙子。”

田文又问:“那么孙子的孙子呢?”

“玄孙。”

“玄孙的孙子呢?”

田婴有些不耐烦了,“爱叫啥叫啥,我怎么知道?别再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了。”

田文这才转了正题说:“父亲,你在公司已经先后辅佐过三任董事长。齐国公司的地盘不见一分一厘的扩张,但是咱自己家的存款和不动产却日积月累,噌噌地往上涨。现在咱家的佣人都背LV的包包,公司那些中层干部却连班尼路的T恤衫都不敢敞开买。父亲,你现在仍旧不知足,还是一个劲地往家划拉现金。将来你百年之后,想作为遗产留给你玄孙的孙子,也就是你叫不上辈分的后代吗?回头看公司的业绩却日渐下滑,你不觉得损公肥私、以权谋私,已经太过分了吗?”

这是《史记》记载的一段话,如果真发生过这段对话,我猜田文后面应该还有这么一句:“老爸,你应该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如果公司的业绩继续下滑,最终我们家的资产也必然会受影响,所以本着公司发展我受益的原则去替公司多出点力吧,这样对我们家族也有好处啊。毕竟我们都是老田家的人,跟董事长是一个老祖宗。他挂了,对咱没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