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战国那些CEO们
8549900000047

第47章 帝国斜阳 (2)

田婴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于是把日常迎来送往、招徕能人的任务就交给了田文,田文在薛城分公司的职务应该是公关部和人力资源部的双重经理。田文接手后,做得有声有色,很多人慕名前来应聘,田文把招聘来的有能力的人集中安置在薛城分公司。这样一来,田婴的薛城分公司就聚集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论人才储备,薛城分公司甚至超过了齐国公司总部。田文当时号称“倾天下之士”,也就是说把全天下的人才一网打尽了。没过几年,田文的声名就超过了家族其他四十多个兄弟,他也成为继承田婴家产呼声最高的一个儿子。果然,田婴临死前留下遗嘱,把薛城分公司留给了田文,即孟尝君。

三、孟尝君的人力资源学

孟尝君还没当齐国CEO的时候,根据安排,他只能在薛城分公司上班。而自己的老爸田婴则在临淄,在齐国公司总部当总经理。

在薛城的时候,他为公司网罗了一大批能人异士。尤其是那些有职业污点的人,比如被其他公司开除的啊、被末位淘汰的啊、旷工的、上班期间打架斗殴的等等,孟尝君一概都不计前嫌,收入门下。这些人对孟尝君的评价非常高,都愿意跟着他赴汤蹈火,干一番事业。孟尝君这一招叫收买人心,公司管理学上,应该是属于激励员工积极性、培养员工忠诚度的招术。

有一次,孟尝君在家里举行夜宴。灯光被人挡住了,有食客误以为饭菜的标准不一,起身要走。孟尝君端着自己的碗,到了这人面前,给他看了看自己碗里的饭菜,结果跟这人的一模一样。食客立时下不来台,羞了个大红脸,当晚就自杀了。

司马迁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孟尝君,讲义气,讲究公平、公正、公开。孟尝君力求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跟他最亲近,并且他做到了。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都会学习眼神的艺术,到了主席台,眼神往下面扫一圈,让台下所有的群众都觉得领导在注视自己,关注自己。这一招跟孟尝君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孟尝君重视人才的名声造出来后,有很多人从公司辞职,慕名前去应聘。有一位叫冯谖的,也是其中之一。到了薛城分公司,田文按照惯例对他进行首次面试,以便确认把他划归到哪一类人才上。当时,各公司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人才等级制度。一般的人才,住传舍(临时招待所),吃素菜;稍微再高级一点的,住幸舍(类似于单身公寓),有鱼吃,这类人也称鱼客;高级人才住代舍(专家公寓),顿顿有肉,出入有专车,称为车客。然后,每个等级都任命一个领队,称为舍长。

“老先生你大老远从别公司来到这里,有什么可以教我的?”

冯谖很实在,说:“没什么。我就是听说你好客,我很穷,所以来投奔你,希望在你这里混口饭吃。”

田文一听,明白了,但是他碍于自己好客的名声不便立刻驱赶来投靠的人,于是安排他先到传舍住下。这就相当于明白地告诉冯谖,你的智力只不过是一般人。

过了几天,田文问传舍的舍长,冯谖先生有什么要求吗?

舍长回答说,“冯先生比较穷,不过他有一口宝剑随身携带。他这几天经常手舞宝剑,说,咱回去吧,宝剑,饭菜里没有红烧鱼!”田文就安排食堂给他做红烧鱼,相当于把他的人才等级调高到了鱼客一档。

隔了几天,田文又问舍长,鱼客的舍长说:“他这几天舞剑说,咱回去吧,宝剑,可惜出入没有专车。”田文就给他配了一部专车,这么一来他的等级就又上调了一级,成为车客。田文估计是想看看这位冯先生,到底可以无耻到什么地步。他还从没遇见过啥事都没干,就一个劲地提要求的人。

过了几天,田文又问车客的舍长,舍长说:“他舞着剑说,咱回去吧,宝剑,在这里我养不起家。”田文听了,心里骂娘,有完没完了你?人人都像你这样,我不是企业家,成慈善家了。但是田文发作不出来,礼贤下士的这顶高帽把他的火气给压住了。他强忍住火,和风细雨地关心冯谖道:“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冯谖说:“家有老母,要我奉养。”

田文派人按月送米送面,劈柴担水,帮他养家。这次得到满足后,冯谖好像也很识趣,一年多没再舞剑提要求。可是田文这么一来却惹怒了其他舍人。他冯谖屁事没干,连升三级,我们可都是凭真本事爬上来的,就是没人家冯谖脸皮厚啊。

当时田文已经升职,做了齐国公司的CEO。有了这个头衔,前来投靠他的人更多了。人多,吃饭的嘴也多,花钱的出处就更多。渐渐的,单靠他的年薪和薛城公司的收入已经养不起这么多人。田文没办法,准备动用他另一项收入——高利贷。当时的银行业比较发达,银监会对新成立银行的所有制形式、进入门槛、利率等监管得比较宽松。所以公司里有钱的经理大多自己开办了私有银行,比如田文开办的“孟尝发展银行”就是齐国公司比较出名的私人银行,因其资本金充裕、贷款利息低、柜台业务人性化、信誉度高等优势,经营得非常不错。当然了,有很多贷款者不能及时连本带息还清贷款,田文也不申请法院强制没收财产或者以资抵债,他对这些贷款的管理比较宽松,因此“孟尝发展银行”的死账、呆账也比较多,坏账率居高不下。

田文为了养活自己门下的那些人,就让银行收紧政策,撤换信贷部经理,尽快催收贷款。他问下属,信贷部经理谁比较适合?

下属嫉妒冯谖的不劳而获,就极力推荐他。冯谖也不推辞,接了任命状,前去银行上任。上任的第一天,就在当地最有名的饭店包了场,散布消息说,只要是“孟尝发展银行”的贷款客户,都可以凭《贷款合同》免费大吃大喝一顿。当晚,大部分贷款人都到场。

冯谖在喝酒时就说,各位都是“孟尝发展银行”的客户,但是东家田文本着“急他人之所急”的办行原则创办了这家银行,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帮助在座的各位暂时渡过难关。因此你们手里的《贷款合同》,我说它是废纸一张,它就是废纸一张。但是咱做人得有原则,对吧。这样吧,我做个提议,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手头宽裕的,我们约定个还款期限;手头紧的,你们可以现在就把《贷款合同》烧掉,账目一笔勾销。

田文听说冯谖要烧掉那些还不起贷款的人的《贷款合同》,真是又怒又急,派人八百里加急把冯谖叫了回来,当面问道:“冯先生,我去收利息的目的跟你说得很明白了,我不是为了个人赚钱,是为了供奉像你这样投奔我的人。你可好,去了不但奢侈地包场请客,更把我当成上帝,要烧合同。我不是上帝,也不是无底线的慈善家,你明白不?”

冯谖回答说:“领导,我包场请客是为了聚齐大部分贷款者。这些人不会因为你大喇叭广播一下,就乖乖地准时到薛城公司来吧?但如果你说在最好的饭店请客,他们就都来了。另外,我之所以烧掉一部分合同,理由很简单,能还得起款的都签还款协议了,那些打死也还不起的就是签了还款协议,期限到了他们还是还不起,还不如干脆做个好人,赚个名声,你说呢,领导?”田文听了,在理啊,勉强认了。

史料都讲,战国四公子,礼贤下士,门客三千,风骚一时,被后人千古传颂。小三无意通盘反驳,哗众取宠,个人认为他们四人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招徕能人,原因有四:

一、形势需要。战国时代的公司竞争完全不同于春秋,已经到了不图强即灭亡的残酷境地。而公司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这点各公司认识得非常清楚。于是乎,上到董事长,下到公司的CEO、高级经理们为了争夺人才,不惜使用各种手段,笼络人心。人才的争夺,甚至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

二、攀比成风。你不是门客三千吗?我一定要三千零一,以此来昭示我比你更注重人才,我比你更礼贤下士。

三、拥兵自重。各公司的当权经理们大批招徕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加入自己的人才团队,还有一个不能明说的理由:防止董事长卸磨杀驴或者嫌自己功高盖主而除掉自己,于是就到处招徕能人异士,形成一个与之对抗的智囊团,为自己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自己拥有这么多人才,对董事长也是一种威慑,令他不敢轻举妄动。

四、纵横四海。门客往往来自于各家公司,各种背景,五花八门。因此,这也使得拥有这些门客的经理有了通达四海的本事。即便他们离开公司,出差,或者到其他公司任职,也不会有任何水土不服,会跟在家一样游刃有余。

四、孟尝君两次出走

孟尝君跟齐国董事长是一个老祖宗,可以说,齐国公司就是孟尝君的根基,是他的靠山。离开齐国,孟尝君能混得怎样,还很难说。

孟尝君这辈子一共离开过齐国两次(出差不算)。第一次是在齐湣王刚刚即位没几年,当时秦国为了暂时稳住齐国,送了一个人质泾阳君给齐国。当然,后来我们知道这个人质是带着任务过来的,他的任务主要是怂恿孟尝君入秦。泾阳君有机会见了孟尝君后,对孟尝君是劈头盖脸、天女散花般的一顿猛夸,力邀孟尝君去更有前途的秦国公司发展。孟尝君被捧得欲仙欲死,竟然真的动了去秦国的念头。

这时,一个人劝阻了他。这个人,有的说是苏秦,有的说是苏代(苏秦的哥哥)。但是以小三看来,苏秦和苏代的可能性都不大。这二苏都在窥视机会,恨不能四分五裂了齐国,他们当然会怂恿孟尝君入秦,何来劝阻?这个人,最有可能是孟尝君的一个门客。

这个人给孟尝君讲了一个寓言:我今天早上上班路上碰见了一对偶人,一个木偶人,一个土偶人。木偶人对土偶人说,天就要下雨了,你玩完了。土偶人说,我生于尘土,归于尘土,何来玩完一说?倒是你,要小心,天下雨把你冲得远远的,你最终能漂到哪儿都很难说,你还有心思挖苦我?听完这个故事,孟尝君当即决定不入秦。原因很简单,孟尝君入秦就成了那个木偶人,怕下雨,怕被雨冲得颠沛流离,不知所踪;不入秦,他就是土偶人,不怕下雨。

然而过了没多长时间,湣王三年,孟尝君奇迹般地入秦了。至于原因,史料记载得不是很清楚。小三猜测,可能是孟尝君在齐国混得不如意,而他又单方面把秦国的善意理想化了。孟尝君在齐国公司最大的不如意应该是来自董事长的猜疑,功高盖主向来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