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战国那些CEO们
8549900000014

第14章 一决公母 (3)

小白翻身而起,“比速度就是了!走!”一帮人上马,嘚嘚嘚地赶往临淄。

管仲自以为得了手,头也不回地打马往回赶。回去的路上,碰见了鲁庄公派的一队人马,正护送着公子纠往临淄方向赶。管仲见了公子纠,把射杀小白的事情大概一说。公子纠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活儿得了!当下也不再着急赶路,一路轻松地朝齐国公司总部进发。

弟弟被下属射杀了,公子纠连一点哀悼的动作都没有。不是他无情,这只是当时的常态。兄弟父子,在权力面前,往往是敌对关系,彼此欲除之而后快。如果被射杀的是公子纠,想必小白也不会浪费表情,做多余的动作。

六天后,公子纠赶到了齐国。他被告知:对不起,这个位子有人占了。公子纠和管仲对视一眼,心底纳闷:这个位子是我的,不可能是别人的。是谁动了我的奶酪?

他们被告知,是公子小白,前天先入为主。

鬼啊!

公子纠震惊地回望了管仲一眼,想从他的眼里找到答案。管仲也纳闷,明明中了我的箭,怎么可能没死,还坐上了董事长的位子?但是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他拉上公子纠,连同召忽和护送卫队,转身一口气跑出了老远。眼看着进了鲁国境内,这才放下心。

眼见管仲澄清不了什么,解释不了什么,公子纠也不再多问,他现在没时间跟管仲算账。眼下之计,只能回曲阜,请自己的外甥发兵问罪,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用回曲阜了,纠在半路上碰见了小外甥,他带着大队人马,有说有笑地朝齐国方向走着。两人见面,眼里都是错愕。

鲁庄公是故作错愕:二舅,你怎么回来了?

公子纠是真的错愕:外甥,你要去哪?

鲁庄公说,我要去喝你的庆功酒呢。

公子纠一声叹息。

当鲁庄公听说纠被小白抢了先,就做出一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表情,“那怎么行?你是我亲舅,你放心,我去给你讨个公道!”说罢,把公司外务部和市场部主管叫过来,马上安排人手,去齐国要个说法。

鲁庄公这么一大帮人,刚才是要去哪里?他哪里都不去,就是想去齐鲁边境上等消息,如果二舅顺利继位,他就在第一时间发去贺信,顺便提提海盐的事;如果小白小舅抢先了,那更好,他就趁小白喘息未定,打着替二舅出气的旗号,狠狠地打小白个措手不及,让这哥俩把齐国搞乱、搞垮。

公子纠当然知道这个外甥没安什么好心,要不是好外甥故意耽误我时间,我他妈的早就当上董事长,坐在办公室喝茶了。但是眼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忍着鸡飞蛋打的窝心,把希望放在这个外甥猴子身上。

鲁庄公集结好声讨人马,哗哗地往齐国奔去。好嘛,这次行动真快。当然要快,等小白准备妥当,摆下龙门阵,我还去个什么劲,明摆着打不过人家。这次就是趁乱偷袭,快字当头。可是,鲁公的如意算盘,在家打得劈啪响,到了齐国就不灵了。

齐国这边,国、高两个副总早就替小白收拾妥当,只等鲁国的外甥来替亲舅出气。结果,在乾时这个地方,鲁庄公着实让齐国修理了一番,垂头丧气地回了公司。各位可能有点好奇,这帮队伍里面,不是有一个叫管仲的吗?怎么吃了败仗啊?

要知道此时的管仲,不过是公子纠的一个小下属。连公子纠都得仰人鼻息,管仲当然没有出场的机会。

公子纠短短十几天,从鲁国到齐国,跑了个来回。这一路上,心情就像坐电梯一样,一会上,一会下。心脏不好的话,早就挂了。现在吃了亏,死了心,跟在鲁庄公后面,更是觉得天昏地暗。

鲁庄公的如意算盘被砸得粉碎,心里也一定后悔自己太贪婪。如果早送二舅回去,我稳稳地拿些好处,不就得了。这倒好,一仗干下来,什么没捞着,还给公司树了个冤家,将来小白可不能对我客气了。

一众人刚刚回到曲阜,就接到了齐国的电报,小白通过公司办公室,向鲁国发了一封《告鲁国书》。大意如下:公子纠是我哥,我不忍看到兄弟相残,你鲁国掂量着办吧。至于我哥哥的那两个老师,管仲和召忽,无仁不教,小白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们,我是百分百不能放过他俩的。请鲁国给我送回来,我要亲手处置。如果不按我说的办,哼哼!

虽未明说,但是你鲁庄公不办他们、我就办你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鲁庄公刚吃了败仗,怕齐国真的过来找事,于是照小白的意思,送公子纠上了西去的路。

要说公子纠,纯粹是被外甥鲁庄公误了前途送了命。权力的争夺,是生死之战,公子纠和小白从决定一争公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了其中一个必须从地球上消失。

生命是权力游戏的唯一筹码,站在权力赌桌上,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的,不是家财万贯,不是房子车子,是自个儿的身家性命,一局定输赢。在这个残酷的游戏规则下,输了,就要认命。

六、抓住他,要活的

公子纠死后,剩下两位师傅,管仲和召忽。经理都挂了,做下属的,该何去何从?其实,小白的《告鲁国书》里面,已经给这两人指出了一条活路。

初登董事长宝座的小白本没有这么仁慈,他恨不能活剐了亲手射他的管仲。但是一个人阻止了他,这个人就是小白的师傅鲍叔牙。

鲍叔牙态度很坚决地制止了小白的意气用事,他说,管仲和召忽都是栋梁之才,是不可再生资源,挂一个少一个。如果现在杀了这两个人,我们公司无疑就失去了两位足以令你光耀千古的大能人,你掂量掂量吧。

前面说过,小白的耳朵很好使,他听从了师傅的建议。听人劝,吃饱饭。小白这一辈子95%的时间,都得益于他的耳朵。(生命剩下5%的时候,管仲死了,没有人再在他耳边这么提醒他,他就犯了大错,让自己落得个死了都没人埋的下场。)

他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给管仲和召忽一次感恩戴德的机会。他让鲁国把这两个家伙送到齐国,不是为了亲手杀了他俩,而是要予以重用。

老鲍同志是个“重合同,守信用”的好同志。当初他和管仲、召忽有个约定:先达者相受。老鲍兑现了承诺,力劝小白救两人一命。

鲁庄公处置了公子纠,接下来打算把召忽和管仲囚起来,送还给小白处置。鲁庄公多了个心眼儿,叫来公司的元老施伯。这个施伯是明白人,心思缜密。鲁庄公把送管仲、召忽回齐国的打算一说,施伯大摇其头,“鲁董,你知道管仲是什么人物?”

鲁庄公不以为然,“不过是小舅手下的一个小主管。”

施伯摇摇头,“小主管?这个人暗藏经天纬地的大才,是当世不可多得的顶尖职业经理人。”

鲁庄公哦了一声。

施伯劝鲁庄公说:“管仲是条龙,不过在岸上搁浅了。如果放归齐国,那才是蛟龙入海,必定掀起风浪。不如您先下手为强,把鲁国总经理的位子给他,看看他什么意思。如果他同意,说不定我们公司将来跟齐国就有得一拼;如果他不同意,那就杀了他,为鲁国消除一个后患,以此削弱齐国。我们就推说是替小白除害,小白想必也不会太计较。”

鲁庄公听了施伯一番话,觉得有道理,准备明日召管仲来问话,看看情况再说。谁知,当天小白派来押送管仲回国的特使就到了。到了鲁国,他直奔鲁庄公办公室,见了面什么都不说,就一件事,必须把管仲和召忽活着押回去。

活着回去?这可难住鲁庄公了,又把施伯叫过来,问主意。施伯明白了,这是齐国小白要保管仲一条生路,给了,心不甘;不给,小白就借机找鲁国麻烦。无奈,施伯劝鲁庄公说:“既然如此,不如就做个顺水人情吧。如果管仲回到齐国,受大用,那么齐国必定会形成垄断,到时所有公司都得靠齐国吃饭,鲁国当然不例外。如果这时给了小白一个便利,说不定等他称霸了,他会对鲁国不薄。如果不给,后面的事就很难说了。”

鲁庄公心里堵得慌,我他妈的凭什么要把这个人双手送给小白,还眼看着小白称王称霸啊?我……我……不给不行吗?不行啊,老兄,如果不给,小白还不借机搞搞自己啊,自己又斗不过他。也罢,也罢,两眼一闭,手一挥,给了,给了。

公司这是走什么倒霉运了,我老爸让你们戴了绿帽子搞死了,这还不算,到了我,你们还这么折腾!

七、死者成行,生者成名

召忽听说了小白《告鲁国书》的内容之后,心里当然明白这是一条活路。他找到管仲,说了一大套话:杀君而用吾身,是再辱我也。子为生臣,忽为死臣。忽也知得万乘之政而死,公子纠可谓有死臣矣。子生而霸诸侯,公子纠可谓有生臣矣。死者成行,生者成名,名不两立,行不虚至。子其勉之,生死有分矣。说完,引颈自戮。

这段话的意思是,小白借刀杀了我的上司,现在又想重用我,我靠,这分明是在侮辱我。管哥,我们两人都有大志,可惜,壮志未酬。要不这样吧,你忍辱偷生,去实现我的大志;我去赴死,成就咱哥俩的美名。这样,咱们的公子纠,既有了死臣,又有了生臣。赴死的人是为义保节,偷生的人是为才留名。咱俩算是一生一死,黄金搭档,互相荣耀对方。管哥,我知道,赴死容易,偷生很难。所以我选择容易的,难的就留给你了,管哥你好自为之。召忽同志是个急性子,他没有管仲的韧性。他说,死了算了,活个什么劲?说完,这老兄就自己去了。

管仲可就不一样了,他没有召忽宁折不弯的刚烈,大事还没做,他死不瞑目。他服三年义务兵役的时候当过逃兵,跟鲍叔牙开公司黑过鲍叔牙的分红,他的想法始终很简单:到死那天,一定要功成名就,别管我活着的时候什么孙子样。他是那种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人。打起仗来像林彪,踢起球来像穆里尼奥。

往往这样的人,是最容易成功的。管仲背负了召忽的托付,上了通往齐国的囚车。一部通往生存和发达的死亡囚车。

召忽说的没错:赴死容易,偷生很难。死者成行,生者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