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全书
8542200000028

第28章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保健(1)

我们知道花季少年正是朝气蓬勃,青春似火的锦绣年华,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也是人生发展成功的基础时期。

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这个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发育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会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

有个叫王健的男孩,今年13岁。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孩子,他对图像设计特别感兴趣,还是电脑游戏高手兼填字高手。他记忆数字的能力堪比一部掌上电脑,在拆装机器方面也很有天分,在某些人还找不清头绪的时候,他就可以轻易地拆卸一个MP3或者一台DVD了。

但是,王健有过人的天赋,却从不与人交流。哪怕是爸爸妈妈多次叫他,他也是爱理不理,父母不知所措,终于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可是,就在医生试图与他沟通时,他却坐在沙发上,翘着两脚,忙着玩游戏机,头一抬也不抬。过了一会,他又丢下游戏机,跑到屋子外边大力敲窗户,一直视医生如无物。

在心理医生耐心等待之下,他终于开口说了句:“我看你的衣服特别扭。”

其实,他只是希望医生脱下外套,因为天气实在太热了,可是他还以为自己这样表达最合适。

人的心理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能健康的发展,存有某些障碍,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犯罪,甚至酿成悲剧发生,这方面的案例近年来屡见报端。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残害黑熊事件、云南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一次次地给世人敲响警钟。

虽然这些是个别现象,但它所反映出来的却是目前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更是不容忽视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受到的心理困扰加剧明显。心理矛盾非常突出。进一步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难。不仅是对青少年本身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社会都应该高度的关注与重视。

1、青少年性格与生理的变化

一个孩子从儿童成长为一个少年,不但年龄身体发生了变化,性情性格也跟着相应发生变化。一般的少年都有着良好的性格特点,如开朗活泼、朝气蓬勃,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知道积极进取并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可爱而莽撞的性格行为。就一般人而言,少年时期就是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定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良好的文化教育与良好的心理发展,就能使一个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如若不然,就可能形成偏激、固执等多种畸形的性格。

少年时期由于初诸世事,对社会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个时期的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去判断事的对与错,在主观上有自己独立做主的意识,在性格上就不愿事事都完全依赖大人。

但是,这个时期如果忽略了对性格上的孩子继续引导,就往往容易使孩子误人歧途。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虽然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但还不能准确地辨认事情的对错,他们辨别能力还处在非常稚嫩的初级阶段,对一切的看法还带着一副有色眼镜。如果这时他们认为是对的就对、是错的就错,而没有成人给他们加以分析与调整,就很可能造成孩子对事物认知的假象,这种假象一旦定型,就容易造成孩子畸形的性格。

这个时期孩子性格还会十分的不稳定。如果受到惊吓、挫折、打击、暴力等过于刺激的行为和现象,则会引起孩子的性格向不良的方面发展。孩子的性格发展的与形成与孩子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所以说。心理的变化引起性格的变化,性格变化主导着心理的活动。

青少年的生理变化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蓓蕾与黄金阶段,是身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我们说的少年时期是从7~12岁到左右,青少年是12~18岁左右的时期。

我们先说一说青少年时期都有哪些明显的生理变化,在这个时期,身体的生理特征具有其突变性,表现为形体形态、内分泌等一系列的生理现象都要发生迅速而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内分泌机制完善。少年期人体机能和形体上的巨大变化,是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发生的。少年期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不断增多,最终与成人接近;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素等的分泌也达到了新的水平。

生长素直接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促进机体生长;促甲状腺素促进甲状腺生长;促性腺素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促肾上腺皮质素刺激肾上腺皮质活动,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类固醇和性激素。这些激素是人体发育的催化剂,加速了青少年生理上的突变。

接下来,就是生理机能逐步增强。这主要体现在大脑发育趋向完善上。在此之前,脑的重量及体积与成年人接近,所以在少年时期,大脑的发展主要在质量上的突破与脑功能的完善方面。这时,大脑的发育主要是脑神经纤维变粗、增长、分支及髓鞘化,脑神经细胞分化机能达到成人水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显著提高。

同时,由于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更促进了脑的内部结构和机能的不断分化和迅速发展,这些变化使青少年的记忆力、理解力、思维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另外,心脏再次迅速增大,心肌壁变厚,心功能极大提高,这又为青少年增加活动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再接着就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少年由于身体内分泌和物质代谢等系统功能的增强,特别是性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不断增加、性机能的成熟,从而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明显的变化,男女均出现第二性征。

第二性征在男性方面表现为身体肌肉发达、骨骼变硬、身高迅速增长、肩部变宽、睾丸和阴茎变大、长出阴毛和腋毛、精液的分泌(射精、遗精)、胡须变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而浑厚,并出现所谓的男子气。

在女性方面表现为整个身体皮下脂肪增厚、皮肤光泽、体态丰满、臀部变圆、髋部变宽、子宫及卵巢逐步发育、月经开始(初潮)、长出阴毛和腋毛、乳房隆起变大,出现女性特有的体态和征象。

青少年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却同时又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或“危险期”,因此,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应该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的重视。

青少年的心理变化

人的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变化可分为三种明显的情况。

首先是智力发展的显著变化。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一般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

少年期的孩子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时,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接着就是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意识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人体进入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也就是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在对自己做出评价时,有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突出优点,对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沾沾自喜,甚至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

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带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

另一种明显的变化是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少年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一般指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

青少年在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心理特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包括闭锁性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以及性意识的发展与道德规范的矛盾,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研究这些矛盾可以更好地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

2、过渡期的思想变化

青少年过渡期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出现了少年期的“反抗期”、“危机期”、“飞跃期”、“烦恼期”、“孤独期”、“闭锁期”和“心理上的断乳期”等等特征。

少年时期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即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从不定型向定型过渡的时期,因而过渡性是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特征。而且,与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较,少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并且充满着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少年过渡期这一根本特点,并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心理调适,促使其迅速、健康地完成这一过渡。

进入少年期,孩子在思想上的发展,是由少年向青少年的思维过渡,其过渡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的过渡、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的过渡与心理闭塞与求得理解的过渡。下面我们来细看一下这三个过渡期具体过程。

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

少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并且充满着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由情境性向稳定性过渡。

由于自我评价的内在性和抽象性程度的提高,少年期孩子的自我评价不再轻易地因一时一事而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例如,在初中生中进行两次同样的有关自我意识的问卷调查,时间间隔为一周,结果显示初中生对问题的两次回答一致性很高。但是,与之相应的问题是,初中生的自我评价有较大的主观片面性,特别是自我评价偏高。

由依从性向独立性过渡。

少年期的孩子已不再像幼年和童年那样依从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了,他们已能独立地评价自己了。

同样,他们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看重或认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了,而是认为老师的看法也不一定正确,特别当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偏低时,他们会觉得老师把他们看扁了,甚至认为老师有偏见。这一时期,少年虽然不盲从于成人的权威,但由于与同伴交往增多,希望归属于某一同伴团体,因而比较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到了少年期,由于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和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孩子的心理活动也逐渐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从好奇性向探究性发展。

孩子年龄小时对各种事物总是好奇的,总是向成年人或父母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比如:电视机里的人物为什么和真的一样?留声机和录音机里面是不是有许多的小叔叔、小阿姨在里面唱歌、唱戏?等等。进入少年期后,由于独立性的增强,这种好奇好问的特性就逐渐升华为对事物的深入探究了。这种探究特点表现为钻研性(积极方面)和冒险性(消极方面)两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少年儿童把家里的收音机拆开来研究一番。

行为由模仿性向创造性发展。

处于幼年、童年期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模仿性是很强的。他们常常喜爱模仿父母的说话、走路和一些习惯的动作。比如,模仿爸爸背着手走路的样子,模仿妈妈说话的腔调。

进入少年期以后,由于思想活跃、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就不满足重复别人的动作而喜欢新异刺激,好标新立异,不愿墨守成规。这就是少年孩子创造性的开端。

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过渡

思维无论从个体发展还是从种族发展来看,大致上经历四个阶段:即动作思维(或叫直觉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形式思维——辩证思维。前两个阶段属于具体思维,后两个阶段属于抽象思维。少年期的孩子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