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头奶牛。于是,他又下山找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帮他照顾奶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向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苦行僧的生活。
于是,几年之后,整个村庄就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难以满足。其实,每个人都应学会让自己轻松地生活,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欲望。
一个人可以成为自己欲望的主人,也很容易沦为它的奴隶,这取决于人们对待欲望的态度。当你视欲望为至高无上的时侯,其实你已经成了它的奴仆。当你将它置于一个平衡的位置时,你就能驾驭它,成为它的主人。
知足常乐是好事
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是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当看到自己的欲望难以达到时,人们可以用它来抑制不切实际的欲望。因而“只知耕耘,不问收获”,这类人一般不会欲壑难填,不会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错误,心态平稳,日子会过得比较太平。
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并不是指对美好的生活失去信心和追求。这个生活原则会让你在欲望炽热的时候,找到心理平衡,克服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特别是对物欲的贪婪。
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轻视高官厚禄,追求逍遥自在。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了使臣,带了千金重礼,聘他为相。他对楚国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礼,卿相是尊贵的职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的衣服,送进太庙,杀了祭祀。到那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牛,难道还有可能吗?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我宁可在污秽的小河中自得其乐,却不愿受国君的管束。我要终身不做官,以实现我的志向。”
人就像投入社会洪流的一叶扁舟,有的人一帆风顺,心想事成,跃上成功的巅峰,成了声名显赫的人物;有的人乘风破浪,成了时代的成功者,有的人可能暂时落入失败的境地。但无论一个人的人生是绚丽多彩,可歌可泣,还是平庸乏味,可悲可叹,都告诉我们,应该学会随遇而安,退一步海阔天空,即使到了万般无奈、穷途末路的地步,也能化险为夷。
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并不是指对美好的生活失去信心和追求。这个生活原则会让你在欲望炽热的时候,找到心理平衡,克服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特别是对物欲的贪婪。
宁静是灵魂深处的营养素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永远珍视心灵中的那份宁静。宁静是一方净土,不但能为你带来心灵的安慰,更能叫你享受生活的安宁。心灵上的宁静是你灵魂的一剂健康液,是一剂注入灵魂深处的营养素,正因为你拥有了宁静,才有了欢娱的心里空间,使你更从容地投身你所珍爱的事业,使你更珍视自己,使你有个新起点,豁然达到静美的新境界。
一位社会观察家指出:“财富、健康和幸福的关系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明确。事实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是在令人难以察觉的绝望状态下生活的。这在工业化程度高的西方,尤为严重。”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社会中,一对夫妻一天当中只有12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周之内父母只有40分钟与子女相处;约有一半的人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
时间的危机实际上是感情的危机。大家好像每天都在为一些大事疯狂地忙碌,然后疲惫不堪,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劳动,都在创造,但是,生活真的变好了吗?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已经证明,财富是一种很差的衡量幸福的标准。人们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幸福。在大多数国家,收入和幸福的相关性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只有在最贫穷的国家,收入才是适宜的标准。在富裕国家里,健康似乎更多地受到收入分配方式,而不是平均收入水平的影响,与绝对贫穷相联系的物质匮乏对健康的实际影响并不十分重要;相比之下,社会不平等造成的相对贫穷的心理和社会结果对健康的影响却比较大。
抛开这些抽象的理论不说,物质的进步有时确实使人们作茧自缚。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已经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帮手,不过,如果一项工作每天都面对源源不绝的电子信息,就很可能产生“信息疲乏并发症”。许多企业界的经理人和信息业的工作者抱怨,每天必须接听的电话和处理电子邮件造成精神上莫大的压力,“信息疲乏并发症”甚至会造成长期失眠,严重影响健康。至于伴随文明发展而来的噪音、污染等问题则更是尽人皆知的了。
习惯固定了人们的思考模式,使生活成为机械化的程序,结果是复杂了你的生活和你的心情。你有了固定的轨道和角度,可能只对自己的观念感到愉快,无法接受别人的或者新的观念。
我们对这个嘈杂的社会、混乱的时空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劲,也许只有到临终的时候,才会悲哀地发现,自己的一生,原来是这么的不幸福。
我们不仅要问:幸福是什么?幸福来源于“简单生活”。文明只是外在的依托;成功、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也就是要你永远保持心灵中的那份宁静。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也就是要你永远珍视心灵中的那份宁静。在宁静中你要知道自己的所长,宁静并非自我陶醉,而是摆脱虚无和鄙视,以站立之姿,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平静而不倦怠的生活。
创造自在、简朴的生活状态
生活中,太多的人一直以追求成就、累积财富为奋斗的目标,认为拥有汽车洋房、各种现代化设备等等这些物质条件,就是理想的生活。于是,我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力气,盲目地去拼、去冲、去闯、去拿、去要,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其实我们拥有的早已足够。
在我们的生活里,“金钱”、“财富”这些字眼在人们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有的人甚至整天将之挂在口头上,把它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富是美好生活的保障和象征,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得到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一个人,把财富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一心一意只为聚集更多的财富,除此以外,对别的一切就毫无兴致便不好了。
有位作家曾这样说:“生活大概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所有崇高、伟大、复杂、多变,落定之后无他,好好过日子而已。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疲于奔命地去吃、穿、玩和享受,也许是该从复杂退回简单的时候了!”
其实,回归单纯几乎是绝大多数人心底的呼声。我们常常会听到周围一些人谈论自己未来的梦想:“将来我退休之后,就要到山林里去隐居。”“以后,我打算到乡下开一个农场,种菜、养鸡,自己养活自己。”“我向往到处去旅行,过那种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我们也常常听到人们感叹:“即使是追求这种简单的日子,也好像总是遥不可及。”
日本前几年开始风行一种“清贫思想”,它的要义是说“以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创造简朴的生活形态”。率先提出这个论调的是作家中野孝次,他对“清贫”的界定,和一般所谓的“贫穷”不同,是指人愿意节制欲望,刻意放弃对物质的占有,是出于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
日本社会学者加藤秀俊,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名词:计划性的陈腐化。大意是说现代人为了满足消费欲望,想尽各种方法来加速商品流通,裙子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把能跑的车卖掉买新车,把能用的电视扔掉买新电视,故意把好好的商品弄坏、弄旧,心中也不痛不痒。
其实,我们应该尽量给自己一点自由,尽量使自己变得简单,生活得更有品位。有一句话说得好,物质原是为了提高生活素质,而不是为了压榨环境与生命。如果我们的要求能简单一点,就不会觉得生活是如此沉重的负担,也不必把自己一步一步逼到绝境里。
简单,并不是说就要消极地放弃一切,而是要知道如何选择,是心灵的简单——不追求流行,不参与人际争斗,不接受外在诱惑,不虚伪,不欺骗,不矫情,对自己忠实……这些都叫做“简单”。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积极负责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大半的时间都是用来打拼,目的无非是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到头来才发现,要真正过得好,是简单。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简单。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的生活真的简单、轻松起来呢?以下的方法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第一步,写下你所有的开心事。
第二步,展望未来的一周(或者一天、一个月),事先计划好,在艰难的会议或辛苦的一天之后,在消耗大量精力之后,给自己一点奖励,快活一下。
第三步,把上述情形养成习惯。想不出什么开心事来吗?在这里给你一点提议:洗个热水澡,洗头发;下午休息一下,写几封信,到外面散散步;周末时到外面游玩一下;和好朋友玩游戏;和子女共处一段时间;给自己买一束花;偶尔吃块巧克力;找只猫来爱抚一下;呆在洗澡间里,把门锁起来,和外界隔绝10分钟。
创造简朴的生活状态,需要我们自身的不断努力。
物质原是为了提高生活素质,而不是为了压榨环境与生命。如果我们的要求能简单一点,就不会觉得生活是如此沉重的负担,也不必把自己一步一步逼到绝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