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名匪的黑道江湖
8484000000049

第49章 好斗之徒

孙殿英,小名金贵,字魁元(科元),1889年生于河南永城县孙家庄。在孙殿英年幼时得过天花,因而生了一脸麻子,后得绰号孙大麻子。其父因与一个旗人斗殴,结果将人打死,获罪入狱,最后死于狱中。孙殿英也和其父一样,从小就是个好斗之徒。孙幼年家境尚可,因而7岁时被送入私塾,但他常与同学斗殴打架,且常与一些无赖混在一起,广结流氓恶棍、军警胥吏,不务正业。他颇精于赌技,因而好赌成性;又贩卖毒品,坑骗钱财,到处惹事生非。

早年,孙殿英曾投靠盘踞于安徽省亳州城的姜桂题部下。1913年,他率部投入豫西张治公杆匪,流窜于豫西巩县、宝丰、鲁山一带,后来张治公被招安,任镇嵩军第二路标统,孙亦随之被招安,在张明部当马弁,与张合伙挪用库银,走私贩毒,牟取暴利。

不久,他看中了在豫西颇有影响的庙道会,因为可以利用其掩护贩运鸦片,当时孙殿英正在制造“红丸”,于是投奔庙道会会首李凤朝门下,大发横财,而两年后他竟然已经成为庙道会的一个首领,他利用贩毒赚来的钱又购买枪支,纠集徒众,发展势力。

1922年,他又率众投入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兼豫西镇守使丁香玲麾下,并很快从副官升任机关枪连连长,同时他仍继续贩毒。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驻豫西直军开赴前线,孙殿英见此时豫西空虚,于是立即反叛,不服从上级调派,自立山头,然后再次用贩毒的钱招兵买马,扩大队伍,拥众数千人,自称“河南自治军”,他任总司令。他对匪众们说道:“跟我干吧!要截截皇杠,要日日娘娘,天塌下来我来顶。”

1925年春,镇嵩军将领、豫陕甘剿匪副总司令憨玉昆与国民军胡景翼部爆发大战,此时,孙殿英又一次接受招安,被憨玉昆收编,编为第五混成旅,孙殿英任旅长,驻防密县。其实陕西军阀刘镇华手下的这支所谓镇嵩军就是一个完全的土匪军,其下下分三路,由柴云陞、张治公、憨玉昆分任标统(相当于团长),而这几个人都是当初在河南嵩山当山大王的杆首,收编当上标统。因而当时陕西人称这支镇嵩军的军官都是“嵩山大学毕业的”。不但如此,这些标统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就把一些没能收编进来的土匪外放,作为其编外队员,既所谓的“外队”。这些“外队”与收编后的军队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但实际上当时谁都明白,这些“外队”就是某些标统的外围组织。“外队”仍然继续为匪,干着大家结社的勾当,因而表面上还是官军的敌人,官军还要负责围剿他们,但自然是永远也剿灭不了的。不但如此,官兵们还常与“外队”联系,互通信息,甚至有官军为其提供枪支弹药,而负责在外面带领“外队”的小杆首主要任务就是劫掠钱财,扩充实力,一旦这些“外队”有了些实力,就被再次招安,而一个连长放“外队”回来即可当上营长,营长则可当上团长。这种“外队”比土匪更为可恶,因为他们的靠山就是官兵,因而乡民们称之为“官匪”,也就是管家豢养的土匪。当时,不仅陕西如此,全国各地的官军几乎都有自己的“外队”。

孙殿英和许多被招安的土匪一样,朝匪暮兵,转换无定,当被招安收编后,就更加兵匪合一、兵匪难分了。其实土匪被招安收编为官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向有传统的。如脍炙人口的《水浒传》中的宋江、方腊两支农民军,在官府眼里就是落草为寇的土匪,他们最终也都被招安。每逢乱世,土匪横行,被招安的事也就多如牛毛,就如清帝国崩溃后的民国初期,在民国的将领中就有许多都是土匪出身,如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曾任吉林督军的张作相、当过伪满洲国总理的张景惠、当过热河都统的汤玉麟、当过绥远都统的汲金纯、老桂系军阀首领陆荣廷、曾任广西督军的谭浩明、当过广东省长的李耀汉等许多人,可以开列很长的一个名单,而至师长、旅长、团长一级的出身土匪的就更多了。

官府收编土匪,一方面是由于土匪为害甚深,难以剿灭,一方面也是出于军阀混战,急需要扩大实力。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前后,三方都拉拢土匪为其效力,蒋介石当时就大力收编河南土匪来对付冯玉祥,乃任命张钫为代理河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二十路总指挥,专门收编土匪。当时经张钫收编的河南大股土匪就有许昌、宝丰之间的李万林股;临汝县的范龙章股;宜阳县的王殿阁股;嵩山地区李万如股;自由县(今名伊川)赵冠英股等,这些人都根据实力被封为师长。另外还有大量的民团。蒋介石为了宣示招抚之心,还特意在1931年冬,命张钫带领这一批土匪师长们,乘火车到汉口拜见蒋介石。蒋介石劝勉有加,并赏给每人500块银元作为见面礼。

话说回来,当孙殿英投奔憨玉昆不久后,憨玉昆就战败,孙殿英于是又投奔国民三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叶荃部,任任旅长,不久改称第二师,于是又升官为师长。但这官不好当,因为国民三军要由河南开赴陕西,孙殿英也和许多土匪一样,不愿离开盘踞之地,听编却不听调,因而拒不服从开赴陕西的命令。但他总的找一个依靠,于是与山东张宗昌联系,商谈收编。张宗昌此时正需要扩大势力,于是当即答应孙殿英。于是孙殿英率部起程前往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