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名媛的风花雪月
8483700000009

第9章 西点毕业生

1922年,陆小曼十九岁了,此时她已经出落的更加楚楚动人,身材娇小却越显婀娜,上门提亲的人自然也不少,由于陆定夫妇虽然生育了九个儿女,但不幸都在幼年,青年时死去,最后就只剩下排行第五的小曼,所以对她更是疼爱有佳,不肯将自己的宝贝女儿轻易许配与人,直到一个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人出现后,陆定夫妇才决定此人才是可以将女儿终生托付之人。磊庵在《陆小曼与徐志摩艳史》中记录道:“……小曼之母,看到有这种少年英俊,认为这是雀屏中选的最理想人物,虽是王赓年龄长小曼七岁,她偏说他这穷小子将来一定有办法的,毫不迟疑的,便把小曼许配了他。”

王赓,江苏无锡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军校攻军事,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归国,供职于陆军部,旋又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兼外交部外文翻译。

陆定夫妇看到王庚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成就,对他很是满意,于是就答应了这门婚事。1992年,在他们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奉父母之命而草率结婚了。婚礼在“海军联欢社”举行,由于陆家当时正值鼎盛,且陆小曼也是京城交际名媛,因而她的婚礼热闹非凡,来了许多中外宾客,一时高朋满座,贵胄云集。

然而,当婚礼的红尘刚刚落定,陆小曼却已经感到了索然无味——这朵交际名花失去了诺大的场合,骤然间整日只面对一个刻板的军人,而且他对女人还半生不熟的,她怎么能不感到失意呢?原来婚姻如此乏味!

这次婚姻陆小曼只是完全听从父母的命令,而没有问过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他们结婚半年后小曼就渐渐发现他们在兴趣爱好等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差异。王庚在美国受了多年教育,一心都用在了工作上,况且他是学军事的,思想比较刻板,不懂得去疼爱妻子,只是一门心思用在了他的仕途上。磊庵在《陆小曼与徐志摩的艳史》中这样形容王赓:“谁知这位多才多艺的新郎,虽然学贯中西,却于女人的应付,缺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他自娶到了这一如花似玉的漂亮太太,还是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并不分些功夫温存温存,使她感到满足。”而陆小曼,这个社交界的名媛,平日就喜欢玩乐,参加交际舞会,而现在结婚后,整天只能闷在家里,丈夫又不够细心关怀,使她开始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婚姻状况,她开始后悔自己的草率结婚。而且,似乎王赓这个军人体力很强,陆小曼有些无法承受,王亦令所写的《忆陆小曼》中写道:“有一件事亲口告诉琴(王亦令的妻子),今天为了证明陆绝非生性浪漫,喜爱风流的人,不妨把它公开。她初嫁王赓,虽出于父母之命,但也并非违背己意。王赓当时刚从美国西点军校回国,他是两所大学毕业后才考进西点的,因此并非纯为赳赳武夫,也很有文艺修养,更兼在那里军阀混战的年代,凭着西点军校出身的资历,足保前途无量,所以陆原不以此为怨偶,后来破裂的原因,正是由于王赓体力过人,可以整夜贪欢,而陆小曼觉得无法适应,遂告仳离。”当然,仅仅因为王赓体力强、性欲高就离婚显然过于牵强,况且,陆小曼和王赓在短暂的婚姻中分多聚少,王赓经常要受命到处跑,而陆小曼则多数时间都是独自在家的。他们之间的渐行渐远主要还是陆小曼不甘这种家庭的安静,她向往的是交际场合的那种花天酒地。

结婚第三年,王庚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小曼和他一同前往哈尔滨,在哈尔滨住了一段日子。可由于陆小曼住在那里不习惯,不久就回京住在娘家了。这样两地分居,两人之间的感情更是冷淡了。可是由于当时封建的社会风气,小曼只能忍泪强装欢笑。还是很安分的做好自己王太太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