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名媛的风花雪月
8483700000061

第61章 永远的歌声

周璇是一种永恒,没有周璇,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的夜晚将暗淡许多;没有周璇,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的千家万户将寂寞许多,因为少了绕梁之音。

她有三种魅力:温婉聪慧的头脑、光彩夺目的银幕形象、永远飘荡的金嗓子。

周璇一直有一个女朋友,这一点也曾惹来非议——她们很可能是同性恋?这个女朋友叫朱爱珍,除了养母外,周璇和朱爱珍在40年代曾经相处甚密,周璇在《周璇日记》中就曾多次提及此人,在日记中,除了她的儿子,提到次数最多的人就是她了。朱爱珍也说:“我和周璇是好朋友,她请我帮她,主要是让我教她学习英语。周璇天资聪颖,学习英语进度很快,几年下来,已有骄人成绩。在香港生活,和当地上层打交道,读英文信件,在摄影棚里与外籍工作人员交流等等,甚至在上海生活和工作,都需要用到英语。此外我还经常和周璇一起阅读剧本,帮她背台词,对于剧本中的有关情节、人物的思想和个性,我也会谈一些想法和她一起分析。我常常为周璇能够听取我的一些建议而高兴。”“我热爱周璇,她是我心中的偶像,我为此生能曾经有幸和她结伴成双,常常同出同归,感到幸福和光荣。”

朱爱珍对周璇至今记忆犹新,她这样描绘周璇:“说起周璇,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常常对同样一件事、一件物的态度和反应,由她去做,去表达出来,就会逗得大家咯咯咯地开心地大笑起来,只要她愿意,她的一举一动,一个微笑,一个表示生气的小表情,都是那么地惹人喜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一好白相一一老老好白相的(这是上海方言,意思接近滑稽可笑),我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她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开怀大笑的事情来,又好比电影中的视觉形象,似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仅以她的天真、活泼、可爱,在今天的银幕上,似可与赵薇小姐相喻,当然周璇不是赵薇小姐,两个人生活的年代、形象和气质都不尽相同,我只是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总之,周璇确实确实非常地招人喜爱。”

1948年12月1日出版的上海《电影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对周璇的采访——如果想从近处仔细的观察周璇,那就最好看看这些采访,如果品味周璇的对答,就能了解周璇何以不同于胡蝶、阮玲玉、张织云这些女明星。

记者问:能不能告诉我们关于你的身世、籍贯及通讯处?

周璇答:早年失怙,萱堂健在。原籍广东,年近三旬。现在上海。

问:你的歌喉是天生或是苦练而成的?怎样保护?以你的意见,“金嗓子”还能保持多久?

答:既非天生,也非苦练,我也不懂怎么去保护。“金嗓子”愧不敢当;反正能唱一天就多唱一天。

问:你和白杨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女演员,大家羡慕你,你高兴吗?

答:当然高兴。大家羡慕我,我羡慕他们,他们是一群时代骄子。啊,学生生活!我是一个失学的人。

问:人家称你为“金嗓子”,当你唱歌的时候,你认为你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请你坦白说,是否名符其实?

答:只有惭愧!唱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过在我未唱之前,总是先体会一下歌词的意义。“名符其实”,是你们的夸张。

问:你的人生观如何?

答:做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好好做人,像一个人。

问:如果有人在报纸上说你不喜欢的事,你生气吗?

答:假使有像你所说的事,我绝不生气。心地坦白,何畏人言,对吗?

问:你从影以来,喜欢和哪一个男明星合作?

答:演员以服从为天职,怎容私见呢?

问:你的影坛生活有没有受到意外刺激?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些?

答:背一句古语作为答复吧?“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问:你献身影界已经很久了,曾感到一个电影演员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是什么吗?

答:请多多指示!我在这里,向你立正敬礼。

问:请问你为何要和严华离婚?

答:请你愿谅,免谈往事,好吗?

问:那么谈现在的事,严华又结婚了,你有何感想?

答:世界上或者又多了一个美满家庭吧。

问:大部分影星对婚姻都不太慎重,其用心是否籍以扬名?

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似是而非。

问:你还没有拍电影之前的思想是怎么样的?拍了之后呢?

答:未上影坛之前,我尚在童年,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思想;献身银幕后,越演越越害怕,因为凡事不进则退。

问:你平时喜欢和什么人接近;你讨厌哪些人?

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说不上喜欢和讨厌。

问:你是怎么学唱歌的?

答:“曲不离口”而已。

问:你相信命运吗?

答:可信而可不信,不可全信,不可不信。

问:做一个明星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否受年龄的限制?

答:不一定这么说,我认为对事对人认真的人,是无可限制的。

问:做一个优秀而前进的演员,他应具备有甚么基本条件?

答:认真,万事认真!尊意如何?

问:你对于好莱坞出品的影片有一种怎样的概念?

答:并非“月亮也是美国的好”,好莱坞的出品好在片片认真,这是我的浅见。

而无论她是多么的聪慧,这不能永存;无论她的演技多么好,看了总让人感伤;无论她有多少金钱,最后又落到了谁的手里,这些都是浮华,她不能带走,只有她的歌声,可以回味无穷。

陈子善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这首脍炙人口的《夜上海》是大上海的‘音乐风俗画’,维妙维稍地勾画出灯红酒绿的都市风光和香醇浓郁的海派风情,从而成为上海的一首‘标志性歌曲’,也是上海的一张‘音乐名片’。”没有周璇就没有这首《夜上海》,没有《夜上海》上海的夜也就会不那么完整和迷人,周璇一生的情爱是支离破碎的,而且都是那么短暂,唯有歌声是永恒的,提到那个年代的上海,怎么少得了周璇呢?

周璇一生共拍摄了四十多部影片,还有两百余首歌曲,这些歌曲已经流传了几十年,至今还能听到。周璇的歌声、影片似乎与战争无关,无论是弥漫的硝烟还是震耳的炮声都不能抹去她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当时,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许多制片商以为上海人已经忘记了周璇,因而开始纷纷启用新人,但结果十分不理想,而当周璇从香港重新回到上海后,很快又一次掀起周璇热。当时国泰电影公司开始拍摄《忆江南》这部电影,柳中浩没有启用新人,而是继续用周璇担当主角,并且整个影片也围绕周璇进行量身定制,田汉在《影事追怀录》中记述道:“当柳中浩搞国泰电影公司的时候,应卫云、吴天、周伯勋等兄都参加了。被称为‘金嗓子’的周璇新从香港回来,也被聘为‘当家’演员,因而我被约替他们写一个以周璇为主角的剧本《忆江南》。”而在百代公司同期录制《忆江南》唱片的时候,一位记者遇到了前往徐家汇百代公司的周璇,随即进行了一段采访,他写道:

那天上午10时半许,周璇和她的知友、名歌星姚莉、吴莺音二小姐在徐家汇的百代唱片公司灌音部灌音。她穿着黑呢的旗袍,脂粉不施,不认识她的人,谁也猜不到她就是当今红透影坛的大明星周璇。

周璇在影片中演出,聪明的导演必在片中加以插曲,而作号召。同时,作曲家制成了歌曲,为了生意眼而每多请她灌唱,因此在唱片公司周璇灌唱的片子特别多。

(抗战)胜利以后,制片家们认为内地出来的新明星能有号召,而结果秦怡、白杨、舒绣文诸人主演的片子,卖座只是平平,没有留沪的老牌明星足以号召……周璇因她年轻……各公司争相聘请之……

这才是一种永恒。

作为一个女人,唯一遗憾的是,她终其一生应该说没有遇到过特别值得深爱的男人,有人说:“尽管周璇的演艺生涯曾一度大红大紫,但感情生活却有如《天涯歌女》一曲所唱的那样,‘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其过程简直就要用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去形容。”这样一个灿烂的女人一生竟然没有真爱,始终是让人叹息的。周璇曾在1943年6月在《大众影讯》上写过这样一篇随笔,说到她为何而生、为谁而生,也许这才是她真正的爱、唯一的爱:

冗长的岁月,仿佛在我头顶上掠过。每当早晨,我面对着这架‘披爱农(英文:钢琴的译音)’试练我的歌喉时,太阳、飞鸟、流云,它们都飞跃在我的眼帘前,叫我看到了这大自然的景物,每次会增加无穷的乐趣。

出神了,我有时不自觉地把手放下;似有一美丽的鹦鹉跳跃着,嘹亮地一声,鼓动了我歌唱的琴弦。

我爱唱歌,比爱自己的生命更甚。每天无论在家里、在摄影场上,甚至化妆完毕之后站在‘开麦拉’前面,我也情不自禁地哼着、唱着。

十余年的熏陶,我没有一天离开过歌,放弃过我的歌唱生活。我曾经向我妈说:‘我的一生是为唱歌而活的’妈不大了解我,时常斥责我的怪脾气。

前几年,歌剧像雨后春笋般的、广大地流行着,我投身在歌唱队里,天南地北地到处演着。我到过菲律宾,欣赏那里热带的景色;也到过山海关的边缘,经历西北风的滋味。然而我是快乐的,我的歌唱在这时候打下了基础。

歌唱一半是天赋,另一半是需要磨练。贺绿汀先生说我的嗓音近乎B调,所以让我唱些抒情的歌曲。许多歌所以会受广大听众的欢迎,也是为了这个缘故。

除此以外,我还唱过许多民间山歌似的小曲,这是袁牧之先生给我的启示。《马路天使》插曲一《天涯歌女》和《四季歌》,都是从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中采摘出来的。田汉先生给我配上了动人的词儿,唱的时候自有一种情感,在我心房里爬动着。

情感的流露帮助我的歌唱,产生不少的益处,我又得到许多宝贵的经验,知道唱歌和情感,应该让它俩平衡地发展。

很多观众和歌迷来问我唱歌的经验和秘诀。这教我如何回答呢?歌唱根本没有秘诀,也没有门径。所主要的,不外乎和其它的各门艺术修养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长时间地锻练罢了。“歌唱是我的灵魂,我把整个的生命献给它”。这是我的誓言,我牢牢地实践着,永远地,永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