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名媛的风花雪月
8483700000055

第55章 “郁郁苍苍的身世感”

张爱玲曾经在黄昏时分,站在阳台上向远处眺望,“骤然看到远处的一个高楼,边线上附着一大块胭脂红,还当是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却是元宵的月亮,红红地升起来了。我想着:‘这是乱世。’晚烟里,上海的边线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迭嶂。我想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感。”

张爱玲所站着的阳台就位于上海常德路公寓五楼上,她所发出的地这一句“郁郁苍苍的身世感”也许只是个小资女人看到夕阳西下一句随意的感叹,但却无意间说中了同在这条街上另一个女人的身世,只不过,这个女人的身世不是郁郁苍苍,而是扑朔迷离——这个女人就是周璇,在二三十年代闻名全国、乃至东南亚的金嗓子、电影皇后。

周璇,大约生于1920年,这里之所以用“大约”一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周璇到底出生在哪一年、出生在哪里、出生在哪一家,她自己和别人一样,也知道自己是被周家领养的。

周璇成名后也曾寻找过自己的身世,但也不那么确定。似乎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她原本是常州一个苏姓人家的女孩,后来被她的舅舅拐卖给了一个王姓人家,而王姓人家后来又把她给了周家,她的名字也从最初的王小红改为周小红。她到周家时应该是在6岁左右,她自己的记忆也是从这时开始的,1941年,周璇给柯灵主编的上海《万象》写的文章《我的所以出走》中披露的内容:“我首先要告诉诸位的,是我的身世。我是一个凄零的女子,我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我的姓氏。当我6岁的时候,我开始为周姓的一个妇人所收养,她就是我的养母。6岁以前我是谁家的女孩子,我不知道,这已经成为永远不能知道的渺茫的事了!当然,我的原姓决不会姓周。”

周璇的养父是周文鼎,原为上海工部局翻译,养母叶凤珠曾是粤剧演员,而人们较为熟知的是周文鼎之子周履安,因为他曾是上海无声电影片时代的一个明星。周璇曾撰文回忆说:“我的养母原是广东人,当过粤剧演员,年轻时曾红过一阵子,慢慢人老珠黄,也就一文不值了。”

周璇起初并不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那时周文鼎还有一个太太,她住在虹口,而周璇也就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直到有一天,周家二房太太的儿子来到她这里,无意中说出一句话:“阿爸不喜欢你,你不是阿爸生的!”周璇当时一愣,站在旁边的母亲脸上也有些不自在,这让幼小的周璇觉察出似乎这个家不是她真正的家。她后来得知,她所谓的母亲其实是她的养母,她是因为嫁进周家两年里始终没能生育,为了将来有个依靠就领养了一个孩子,而当周璇询问自己究竟是从哪里被领养来的时,周家人也说不太清楚。有人说她是虹口鸭绿江路联华庵一个尼姑的私生子,也有人说她是从一个王姓人家领来的,原名王小红。

周璇在《我的所以出走》中回忆说,她在被周家收养后,“过着困苦颠连的生活”,因为周家原本还算殷实,但周鼎文长期吸食鸦片,加之嫖赌成性,他并不算多的薪水根本支撑不了一大家人的花销,因而周家越来越入不敷出,周璇因而在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贫困烙印。但周璇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她的养母叶凤珠始终把她当亲生女儿对待,当周鼎文想把她卖到妓院的时候,是叶凤珠保住了她,她因此回忆说:“后来,我们家境越来越困苦了,养母被迫去帮佣度日,那个被鸦片熏黑了肚肠的养父竟丧心病狂要把我卖去妓院当妓女,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免去我一场更大的灾难……那时,日子越来越苦,往往饿着肚子呆呆地坐着,口水直往肚里咽……”

而叶凤珠尽管经济拮据,还是竭尽全力在小周璇8岁那年把她送进了宁波同乡会设立的第八小学读书,这让周璇非常感激,她说:“……我的求学费用以及日常生活所需,都是养母辛勤地劳作得来的。我现在不至于成为文盲,完全是养母的培植,这一点,我是深深感激养母抚育之恩的。”周璇对养母的感情远不像外界所流传的那样互相敌视,而是相反,她们比亲生母女还要亲,几十年来,周璇一直没有抛弃她的养母,而且在周璇感情跌入低谷的时候,母女二人更显得相依为命。1952年,当周璇受到唐棣欺诈的时候,也是叶凤珠站出来,向静安区人民法院起诉对方的。

童年,对于周璇来说,除了苦涩的记忆外,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如果能说出什么让她感到愉快的事的话,那也就只有歌声了,她后来在给《万象》杂志写的文章中这样说:“我自幼爱听人家唱歌,耳音也好,常常跟着哼,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就能上口了,在学校里,我唱歌的成绩总是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