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名媛的风花雪月
8483700000003

第3章 情人不愿受打扰

1921年10月,林长民带着林徽因不辞而别,从伦敦返回北京。整好一年后,1922年10月徐志摩也从返回中国,他先在南方呆了两个月,随后于12月初来到北京。临行前,徐志摩写了一首诗:“设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则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实现/年来梦境缠绕的销魂踪迹,/散香柔韵节,增媚河上风流。”看来,他只是想短暂回国,在“春花香时节”“复西航”,也就是说他原打算在1923年春天再返回伦敦继续修学。

那么徐志摩匆匆赶回国是为了什么呢?显然是听到了一个消息:林徽因已经与梁思成定亲。也就是说,他是打算回来继续追求林徽因的。但他一到北京,就收到了他的老师梁启超从上海寄来一封信,信中说道:“义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然如捕风,然先已予多人以无量之苦痛。”显然,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已经有些不管不顾,近似纠缠,连梁启超都觉得应该插手了,他显然担心徐志摩抢走了他的儿媳妇。梁启超面对徐志摩的紧追不舍,不由地叹劝道:“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若尔尔者!”这话如果说得直白些,就是在说:“呜呼志摩,天下不能什么好女人都让你占了吧!”

然而,徐志摩此时已经毫不顾忌老师的颜面,他竟然回复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不知梁启超看后作何感想。

林徽因在14岁的时候就与梁思成结识,因为林长民与梁启超乃是好友。尽管林长民与梁启超两人早就有让林徽因与梁思成结缘之意,但他们并没有指腹为婚,而是把选择权给了他们自己。林徽因真正与梁思成走到一起,还是在林徽因从伦敦返回北平后,而加速他们恋爱的是一场车祸。1923年5月7日,这一天是五四运动确立的国耻日,北平的学生们又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梁思成和弟弟梁思永也要去参加游行,就骑了辆摩托,但当摩托行驶到长安街上时被当时的国务院权贵金永炎的座车橦倒,兄弟俩人都受了伤,住进了医院。梁思永的伤很轻,几天后就出院回家,但梁思成的腿上伤却很重,住了很久,最后还是落下了残疾,左腿比右腿短了一小截。正是这段时间,林徽因每天都去医院陪伴梁思成,他们的感情也由此确定。而也正是由于这次车祸,梁思成本来早林徽因毕业一年,结果腿伤住院后,只能推迟一年出国,这样正好与林徽因同时毕业,而林徽因此时也考取了半公费留学,两人因而可以结伴留学。

两人在美国的日子正可谓情意绵绵,梁思成经常去女生宿舍找林徽因,但林徽因每次都要精心地梳妆打扮,也就总是迟迟才下来,梁思成因而经常在楼下一等就是半个小时,他弟弟梁思永就写了一幅对联: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

林徽因当时返回北京后继续在原来就读的北京培华中学读书,徐志摩不好直接去学校找林徽因,她家当时就在景山后街一处叫做雪池的院子里,但林徽因时常不在家,因而这里也找不到她。后来,徐志摩才知道林徽因和梁思成幽会的场所,那就是在松坡图书馆。当时,梁启超是松坡图书馆的馆长,松坡图书馆有两处院子,一处在西单附近的石虎胡同七号,一处在北海公园里的快雪堂。快雪堂是一处幽静高雅院落,星期天不对外开放,梁思成自然有钥匙,星期天此处也没人,因而成了两人最好的幽会之地。但当徐志摩知道后,就频繁前来此处,他是梁启超的学生,又是林长民的密友,因而即使梁思成在,他也照来不误。结果,徐志摩总是这么不识趣,终于有一天他吃了一次闭门羹:据梁实秋在《赛珍珠与徐志摩》一文中记载,梁思成终于忍受不住徐志摩的频繁光临,于是在快雪堂去的大门上贴上了一张纸条,上面用英语写道:“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其意为“情人不愿受打扰”。徐志摩见了,也只得怏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