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60

第60章 贾母快死了:菩萨不会保佑她

(第一百零六回王熙凤致祸抱羞惭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贾政是个庸才,但是个大孝子,明明这一切都是贾母引起的,但贾政对老太太不仅没有抱怨,反而一如既往地时时、事事关心。当然,以贾政的低智商、一根筋、凡事想当然,他也未必能想到败亡的根子是贾母,否则他就不会那么认真地责备贾琏了。

贾政在旁劝慰,总说:“是儿子们不肖(没出息),招了祸来,累老太太受惊……若是老太太有什么不自在,儿子们的罪孽更重了。”贾母道:“我活了八十多岁,自作女孩儿起,到你父亲手里,都托着祖宗的福,从没有听见过那些事。如今到老了,见你们倘或受罪,叫我心里过的去么?倒不如合上眼,随(任凭)你们去罢了。”说着又哭。(见第一百零六回开头)

贾母自述,等于给所有独裁者敲响了警钟:过去的享乐安定、红火得势,往往是靠不住的。贾母现在很绝望,她明白自己的私心有多重,也清楚自己用人有多差;但反过来说,如果机会重来,贾母能放权吗?能实行改革吗?

贾母大祭祖先,渴望保佑,没有成功;贾元春娘娘死了,靠山没有了,只能拜佛。但是,佛会保佑贾母吗?

贾母……自己扎挣坐起,叫鸳鸯等各处佛堂上香;又命自己院内焚起斗香(若干香叠放香斗内,烧起来旺盛),用拐拄着出到院中。琥珀知是老太太拜佛,铺下大红短毡拜垫。贾母上香跪下,磕了好些头,念了一回佛,含泪祝告天地道:

“皇天菩萨在上:我贾门史氏,虔诚祷告求菩萨慈悲。我贾门数世以来,不敢行凶霸道。我帮夫助子,虽不能为善,亦不敢作恶。必是后辈儿孙骄奢暴佚、暴殄tiǎn天物(浪费东西),以致阖府抄检……总有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当,求饶恕儿孙。若皇天怜念我虔诚,早早赐我一死,宽免儿孙之罪。”默默说到此处,不禁伤心,呜呜咽咽的哭泣起来。

“我贾门……不敢行凶霸道”,贾母比王熙凤还无耻,撒谎不打草稿,请问:香菱的未婚夫冯渊、金哥与守备之子、鲍二家的、尤二姐、晴雯、司棋、潘又安、收藏家石呆子、酒保张三,他们哪个人的死,贾府能脱得了干系?

“我……虽不能为善,也不敢作恶”,这句话让我怒不可遏,贾母同志,你“不能为善”是事实,但你真的“不敢为恶”吗?你有这么好心吗?你有这么胆小吗?请问:林妹妹是怎么死的?你觉得林黛玉的在天之灵会怨恨你吗?你觉得菩萨会保佑你吗?虽然你表示“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当”,可是你承当得起吗?你能挽回林黛玉等人的生命吗?如果“菩萨慈悲”,断不会放过杀害林妹妹的罪魁祸首!

本人发明一个歇后语,请诸位记牢:“贾母拜菩萨——瞎了眼、迷了心。”

王夫人带了宝玉、宝钗过来请晚安,见贾母伤悲,三人也大哭起来。宝钗更有一层苦楚:想哥哥也在外监,将来要处决……公婆虽然无事,眼见家业萧条;宝玉依然疯傻,毫无志气;想到后来终身,更比贾母、王夫人哭的悲痛。

宝玉……也有一番悲戚……:“老太太年老不得安心……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少似一日。追想园中吟诗起社,何等热闹;自林妹妹一死,我郁闷到今,又有宝姐姐过来,未便时常悲切……”竟嚎啕大哭起来。鸳鸯、彩云、莺儿、袭人看着,也各有所思……便也呜咽起来……满屋中哭声惊天动地,将外头上夜婆子吓慌,急报于贾政知道。

从写作学角度讲,以上二段极不成功,因为小说重在描写而不是解释,重在读者领悟而不是作者跳出来大讲。中国传统小说描写方式的科学性、多彩性,远不如西方小说来得地道。

贾府大厦倾塌,人人自危,人人有悲,不觉各自放声大哭,贾府的末日在哭声中到来了。(高鹗改为贾府复兴,虽然蠢,但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情致与心理要求)

只见老婆子带了史侯家(史鼐nài的家,因其封侯而称)的两个女人进来,请了贾母的安,又向众人请安毕,便说:“我们家的老爷、太太、姑娘打发我来说:听见府里的事,原没什么大事,不过一时受惊……我们姑娘本要自己来的,因不多几日就要出阁,所以不能来了。”……

贾母听了,喜欢道:“……我前儿还想起我娘家的人来lai(呢。北方语气词),最疼的就是你们家姑娘,一年三百六十天,在我跟前的日子倒有二百多天……告诉你家姑娘:不要把我放在心上,我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就死也算不得没福的了;只愿他(她,湘云)过了门,两口儿和顺百年到老,我便心安了。”说着,不觉掉下泪来。那女人道:“……姑娘过了门,等回了九(过门九天回娘家),少不得同着姑爷过来请老太太的安。那时老太太见了才喜欢呢。”

大家族仆人都会说话儿,贾府的自不必说,史家的两个女仆也说得自然得体,深得老北京语言之妙。贾府被抄家,被说成“原没什么大事……一时受惊”,接着迅速转为介绍史湘云的喜事。

贾母(史太君)疼爱娘家孙女史湘云,倒也天经地义;她先喜后悲,以至泣下。史家仆女特意为贾母述说湘云的喜事并瞻望更高兴的未来。可惜,湘云没有得到应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