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15

第15章 宝玉:我愿做头傻牛,听你弹琴(一)

(第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正如前苏联、北朝鲜把国家、民族、政党混为一谈一样,有些中国人则搞不懂命运、性格、制度的区别。我们不知道面相、手相、骨相、生辰有无科学依据,但世界各民族总有一些或真或假或巧合的例子来证明它们与命运相关。让我们来看贾元春娘娘的传奇故事:

薛蝌道:“我在外头,原听见说是贾妃薨hōng(诸侯、王妃之死)了……”薛姨妈道:“……头几天老太太不大受用,合上眼便看见元妃娘娘(贾元春)……大前儿晚上,老太太亲口说是‘怎么元妃独自一个人到我这里?’……还和(向)我说是:“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恰好第二天早起,里头吵嚷出来,说娘娘病重,宣各诰gào命(一品至五品官员夫人)进去请安……”

宝钗道:“……前几年正月,外省荐了一个算命的,说是很准的。老太太叫人将元妃八字(按阴历把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干支纪年法记下刚好八个字)夹在丫头们八字里头……他独说:“这正月初一日生日的那位姑娘……定是一位主子娘娘……可惜荣华不久,只怕遇着寅yín年卯mǎo月……”

“网易文化频道”有篇《元春的生辰八字被故意写错(2)》,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看:“根据以上这些排法,元春的八字‘甲申、丙寅、乙卯、辛巳’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出现‘飞天禄马格(根据生辰八字来表示大福大贵的命格)’。”

元春托梦与贾母,同当年秦可卿托梦与王熙凤几乎为同一版本,只是贾母根本不想“退步抽身”,只想大权在握、勇往直前。

作者讲述元春传奇无非想证明“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读者们别上当,命运问题很复杂,生辰未必决定命运,正如你熟读《成功学》未必成功一样。

宝玉……换了衣裳,忽然想起蒋玉菡给的汗巾(长布腰带),便向袭人道:“你那一年没有系的那条红汗巾子还有没有?”袭人道:“我搁着(放着。北方习语)呢,问他(它)做什么?”宝玉道:“我白问问。”……

袭人笑道:“并不是我多话。一个人知书达礼,就该往上巴结(努力。中性词)才是。就是心爱的人来了,也叫他(她)瞧着喜欢尊敬啊。”宝玉被袭人一提,便说:“了不得!方才我在老太太那边,看见人多,没有和林妹妹说话……”说着就走。

蒋玉菡与袭人以后的夫妻关系真可谓“千里姻缘汗巾牵”,袭人的思想真可谓特别符合社会主流: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上爬,否则读书何用;地位高了,才能让亲人高兴。多亏世间还有一个林黛玉没有这样认为:宝玉……瞧着黛玉看的那本书,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得……有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勾,中间又添个“五”字;也有上头“五”字“六”字又添一个“木”字,底下又是一个“五”字……“妹妹……看起天书来了。”黛玉“嗤”的一声笑道:“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中国七弦古琴的谱)都没有见过?”……

宝玉道:“我不信,从没有听见你会抚琴……”黛玉道:“……我在扬州……也曾学过,只是不弄了,就没有了。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书上说的:师旷(人名,晋国乐师)鼓琴,能来风雷龙凤;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人名,鲁国乐官;),一操(弹奏)便知其为文王(周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说到这里,眼皮儿微微一动,慢慢的低下头去。

读者们可能没有见过中国琴谱,我初看时也如宝玉的感觉,据一位善抚古琴的朋友说:中国古琴自有丰富的表现力。当年的孔子一听《文王操(乐曲)》,便恭敬而立,似乎看到了伟大领袖周文王。黛玉说到“高山流水觅知音”,亦不觉心动,却一时默默无语。

黛玉笑道:“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琴上第九个点)’,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个字,乃是一声:是极容易的。还有吟、揉、绰、注、撞、走、飞、推等法,是讲究手法的。”宝玉乐得手舞足蹈……

黛玉笑道:“……即如大家学会了抚起来,你不懂,可不是‘对’——”……缩住口,不肯往下说了。宝玉便笑着道:“只要你们能弹,我便爱听,也不管‘牛’不‘牛’的了。”黛玉红了脸一笑。

儒家吹牛说:舜的时代,天下和谐,音乐一响,“百兽率(都)舞”。所以,“宝玉乐得手舞足蹈”让黛玉想起了“兽”,也想起了“对牛弹琴”的典故。

秋纹带着小丫头,捧着一小盆兰花来,说:“太太(王夫人)那边有人送了四盆兰花来……叫给二爷一盆、林姑娘一盆。”黛玉看时,却有几枝双朵儿的,心中忽然一动……

那宝玉此时却一心只在琴上,便说:“妹妹有了兰花,就可以做《猗yī兰操(赞美兰花的乐曲)》了。”黛玉听了,心里反不舒服。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高洁。王夫人此举是为了稳住黛玉还是稍稍弥补罪恶?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宝玉、黛玉已经没有“成双”的可能性了,而此时,那几枝双朵的兰花,正开得清香如莲、高洁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