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10

第10章 孙媳妇人选:凤姐终于明白贾母意属宝钗

(第八十四回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宝玉好久没有见过宝钗,爸爸一说:你可以走了。他有礼貌地慢慢退出房间,然后撒腿就狂奔向奶奶贾母那里:

薛姨妈笑道:“你宝姐姐没过来,家里和香菱作活呢。”宝玉听了,心中索然,又不好就走……凤姐执壶斟了一巡才归坐……贾母便问道:“可是(确实是)才姨太太提香菱;我听见前儿丫头们说‘秋菱’……那孩子好好的又改了名字呢?”

薛姨妈满脸飞红,叹了口气,道:“老太太再别提起。自从蟠儿娶了这个不知好歹的媳妇,成日家jia(成天的)咕咕唧唧,如今闹的也不成个人家了……”……

贾母连忙接着问道:“……新过门的小夫妻,过些时自然就好了。我看宝丫头性格儿温厚和平,虽然年轻,比大人还强几倍……都像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不是我说句冒失话,那给人家作了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的不宾服呢?”宝玉头里li(刚才。北方方言)已经听烦了,推故要走,及听见这话,又坐下呆呆的往下听。

薛家已闹得不可开交,贾母只匆匆地说了几句“过些时自然就好了”,立刻转到宝钗身上,大夸宝钗“百里挑一”;这一次,贾母暗示得更明确了,所有的启发诱导之语,王夫人、王熙凤都听在耳中,思索着答案。

琥珀走过来向贾母耳朵旁边说了几句,贾母便向凤姐儿道:“你快去罢(吧),瞧瞧巧姐儿去罢(吧)。”……大家也怔了。琥珀遂过来向凤姐道:“刚才平儿打发小丫头子来回(禀报)二奶奶,说巧姐儿身上不大好……”贾母因说道:“你快去罢(吧),姨太太也不是外人。”凤姐连忙答应,在薛姨妈跟前告了辞。又见王夫人说道:“你先过去,我就去……”……

贾母道:“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说得过去),只是心重些(心思大。北方习语),所以身子就不大很结实了。要赌灵怪儿,也和宝丫头不差什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及他(她)宝姐姐有耽待、有尽让了。”薛姨妈又说了两句闲话儿……便告辞,同着王夫人出来,往凤姐院里去了。

王熙凤的宝贝女儿贾巧病了,按说,照顾小孩子用不着王夫人,那王夫人急忙忙跟着王凤姐走,只有一个可能,她想与亲侄女猜测一下贾母的言外之意。薛姨妈也很高兴,她们三人一同前往凤姐院中,心心相印,心中有数。

这一路上的故事应该十分丰富:王夫人向亲妹妹薛姨妈再次肯定了宝钗的完美,是宝玉媳妇的最佳人选;薛姨妈心花怒放,一口应允;王熙凤当场表示,这个话由我向老太太说。

此时,贾政也积极地为宝玉的婚事操心,一位名叫王尔调(字作梅。呵呵,不如字“作媒”更妙)的门生想到了一门亲事:“是晚生的相与(交往者),做过南韶道(南韶省长)的张大老爷家,有一位小姐,说是生的德、容、功、貌俱全……瞧着宝二爷的人品学业……晚生过去,包管一说就成。”可巧的是,张家还是邢夫人的远门亲戚:

邢夫人道:“张家虽系老亲,但近年来久已不通音信……听见说只这一个女孩儿,十分娇养,也识得几个字,见不得大阵仗儿(大世面儿),常在屋里不出来的。张大老爷又说……必要女婿过门,赘zhuì在他家(做倒插门的女婿)……”贾母……不等说完,便道:“这断使不得……”邢夫人道:“正是老太太这个话。”……

贾母便问:“巧姐儿到底怎么样?”凤姐儿道:“只怕是搐chù风的来头。”……只见奶子抱着,用桃红绫子小绵被儿裹着,脸皮趣qú青(很青。此处“趣”为北方方言,读二声),眉梢鼻翅微有动意。

这门亲事明显不合适,贾母不可能允许宝玉去女方家,果如此,也太丢贾府的人了。况且张家女孩小家子气,见不得大场面,哪里配得上贾府的门第!

巧姐儿病得很严重,而作为母亲的王熙凤不仅不为孩子积德行善,反而助纣为虐:

贾母忽然想起张家的事来,向王夫人道:“你该就去告诉你老爷(你丈夫贾政),省了人家去说了,回来(过后。北方方言)又驳回。”……凤姐……已知八九……笑道:“不是我当着老祖宗、太太们跟前说句大胆的话: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

贾母笑问道:“在那(哪)里?”

凤姐道:“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

凤姐这话,绝不是心血来潮之语,如果没有顶头上司王夫人的明确授意,她绝对不会贸然说出。(凤姐其实更希望黛玉成了宝玉妻子,因为宝钗心眼子太多且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但一旦贾母或王夫人作出最后决定,凤姐比任何人都积极主动地做坏事)贾母心领神会,笑得开心,却明知故问:

贾母笑了一笑,因说:“昨日你姑妈(王夫人)在这里,你为什么不提?”凤姐道:“老祖宗和太太们在前头,那(哪)里有我们小孩子家说话的地方儿?况且姨妈过来瞧老祖宗,怎么提这些个?这也得太太们过去求亲才是。”贾母笑了,邢、王二夫人也都笑了。

贾母“笑”了:你昨天怎么不说?这个答案让我等得太久了。这种中等难度的问题难不住王凤姐,她其实不是注意礼节,而是昨天她不知道贾母的真实想法且没有得到授权。

她们都笑了,而有心的读者真想为那被蒙在鼓里的林妹妹放声痛哭。我替她草成一首小诗,一恸:

残阳如血日又斜xiá,

秋尽无缘再葬花。

大观园里回头望:

天涯何处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