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8450700000022

第22章 妇产科疾病(2)

(2)有失血史,慢性营养不良史,经期、产后感受寒湿史,情志内伤史。

(3)局部无红肿,无畸形,无严重外伤、风湿痹及其他疾病史。

(4)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改变。

(5)辅助检查: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阴性。本病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而发,或遇经行则身痛加重,经净疼痛渐减。不同于内科痹证,痹证则不随月经周期而发。

三、辨证施治

1.气血虚弱型

【辨证】经行遍身酸痛麻木,肢软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

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证属素体气血亏虚,经行时阴血下泄,气血更虚,筋脉失其濡养而引起身痛。

【施治】补气养血,和络止痛。

【方药】圣愈汤加味:熟地、当归、白芍、党参、炙黄芪、鸡血藤各20g,川芎10g,桂枝、香附、延胡索、紫丹参、炙甘草、大枣各15g。水煎,日1剂,3次分服。

2.气滞血瘀型

【辨证】经行前后遍身疼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瘀块下则身痛稍减。舌质黯或有瘀斑,脉沉迟而涩。证属气郁日久,血脉瘀滞,复加经行不畅,瘀血痹阻肢体经络,不通则痛。

【施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味:当归、紫丹参、益母草各20g,赤芍、桃仁、红花、香附子、延胡索、淮牛膝、茜草、生姜、甘草各15g,川芎、五灵脂各10g。水煎,日1剂,3次分服。

3.外邪侵袭型

【辨证】经期遍身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或痛处游走不定,或疼痛剧烈,犹如针刺,或肢体关节肿胀、麻木、重着;初起可恶寒发热。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证属素体虚弱,腠理空虚,若经期调摄失宜,风寒湿邪乘虚而袭,稽留于筋肉骨节之间,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施治】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苡仁30g,秦艽、白术、茯苓、熟地各20g,杭芍、桂枝、防风、生姜、炙甘草、大枣、杜仲、防己各15g,羌活、川芎、独活各10g,细辛3g。水煎,3次分服,日1剂。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小活络丹、消络痛、鸡血藤片、舒筋活血片。

2.验方

(1)黄芪20g,当归15g,党参、丹参各15g,赤芍、白芍各20g,鸡血藤20g,香附、泽兰、炒白术、陈皮各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2)黄芪30g,鸡血藤20g,当归、秦艽、羌活各10g,细辛3g。

水煎服。

(3)防风、羌活、独活各9g,桑寄生15g,白芍12g。水煎服。

(4)黄芪15g,麻黄6g,白芍10g。水煎服。

五、调护

(1)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2)保证充足睡眠。

(3)饮食宜清淡,蔬多于荤,鱼多于肉。

(4)戒烟酒,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经行阴痛

妇女在经行期间,出现外阴掣痛,牵掣至两侧乳头亦痛,似有筋脉从阴部吊至乳上,阵发性发作,经后自行缓解者,称为“经行吊阴痛”。

本病常与阴疮,阴肿等病同时并发,但阴疮,阴肿不属于本病范畴。

一、病因病机

阴痛,多因郁热损伤肝脾,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或中气下陷;或风邪客于下焦,与气血相搏,肝肾经络为之壅闭,症见阴痛,甚则痛极难忍。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阴痛病,一是指妇女阴中或阴户作痛,或阴器时时抽掣疼痛,或阴道干涩作痛,或外阴红肿疼痛而非阴疮者。二是指妇女外阴一侧或双侧红肿,甚至化脓,溃烂引起的疼痛而属阴疮者。中医学把前者包括在阴中痛、阴户痛、小户嫁痛、吊阴痛、玉门肿痛等病症中,把后者包括在妇人阴肿、阴蚀、阴匿、狐惑等病症中。

2.诊断

妇女阴中作痛,名小户嫁痛,痛极往往手足不能伸舒,由郁热伤损肝脾、湿热下注所致。本病当与痛经,经行乳头痛等病相区别。

三、辨证施治

1.肝郁气滞型

【辨证】阴中掣痛,连及少腹,甚则两胁,乳房牵引作痛,胸闷大息。

【施治】疏肝理气,养血通络。

【方药】川楝汤加味:川楝子(去核)、酒炒小茴香、猪苓、泽泻、白术、乌药、槟榔、乳香、元胡、木香、当归各6g,川芎、丹皮、栀子各3g。

2.肝肾亏损型

【辨证】阴道干涩疼痛,无带下或带下极少,腰脊酸楚,神疲肢软,头晕耳鸣。

【施治】滋养肝肾。

【方药】左归饮加味:熟地9~30g,山药6g,枸杞子6g,炙甘草3g,茯苓5g,枣皮3g,小茴6g。

3.肝经湿热型

【辨证】阴部红肿胀痛,或灼热疼痛,甚至有多个大小不等之疮,行走不便,坐则痛甚,白带多或色黄腥臭,常伴有目涩不爽,口苦咽干,胁肋胀痛,小便黄浊。舌苔黄腻,脉弦数。

【施治】清肝泻火,和血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泽泻12g,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生地各9g,龙胆草、柴胡、甘草各6g,当归3g。

4.脾湿下注型

【辨证】女阴皮肤发白,增生肥厚,溃疡流水,阴痛肿胀或作痒,带下量多、色黄白、质黏腻,或有秽气。伴有胸闷烦躁,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濡细。

【施治】清利湿热,健脾止痛。

【方药】完带汤加味:苍术、白术各20g,山药、车前子、白鲜皮、蛇床子、白芍各15g,萆薜、苦参各30g,乌药9g。

5.肝肾阴虚型

【辨证】女阴刺痛瘙痒,外阴萎缩而色白,内有干涩灼热感,或有少量黄水,阴内潮红。伴有头晕目眩,腰酸,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施治】滋补肝肾,和血止痛。

【方药】两地汤加味:黄连6g,白芍、麦冬、枣仁、地骨皮、生地黄、山药、龙胆草、钩藤各10g,龙骨15g。

6.气虚下陷型

【辨证】阴户坠痛,或阴户肿痛不闭,白带清稀量多。伴有神疲乏力,短气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施治】补气升陷止痛。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西洋参(另煎兑服)8g,黄芪、牡蛎各20g,白术、益母草、枳壳各15g,当归10g,柴胡6g,乌贼骨12g,陈皮、升麻各9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逍遥丸、柴胡疏肝丸、龙胆泻肝丸、十二温经丸、痛经丸、茴香橘核丸、月月舒冲剂。

2.验方

(1)荔枝核、枳壳、元胡各10g,白芍24g,甘草6g,蜈蚣2条。

水煎服(适用于肝气郁滞者)。

(2)淫羊藿、肉桂各10g,川牛膝、川芎各6g,白芍12g,续断、桑寄生各15g,柴胡8g。水煎服(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3)桂枝、艾叶、小茴香各10g,白芍、乌药各12g,香附15g。

水煎服(适用于寒凝肝脉者)。

3.外治方

(1)外阴溃疡宜用苦参30g,煎汤洗外阴。

(2)白胡椒10g,葱白1根,食盐200g。炒热后敷脐部。

(3)小茴香、川椒各50g,大青盐200g。炒热后熨小腹及两乳房。

(4)吴茱萸、乌药各1g,细辛3g。共为细末,醋调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适用于属寒属虚型吊阴痛)。

(5)蛇床子适量。绢盛蛇床子,蒸热外熨患处。

五、调护

(1)保持阴部清洁卫生。

(2)清心寡欲,安神定志。

(3)勿劳累过度,用力持重。

(4)忌食辛辣之品。

闭经

凡超过18周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无月经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曾有规则月经来潮,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这里不包括生理性闭经及生殖畸形的假性闭经。根据闭经的原因,可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脑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闭经的原因众多,有生殖器官本身的各种原因和全身的诸多原因。妊娠、哺乳期和绝经前后的闭经是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一、病因病机

闭经的原因颇多,概括起来不外虚、实两类。虚者,乃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多属气血亏虚,肝肾亏损,阴虚内热。实者,因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多为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

根据病证,虚者补而通之,或补益肝肾,或调养气血;实者泻而通之,或活血化瘀或理气行滞,或除湿化痰。切不可不分虚实,滥用攻破方药,亦不可一味峻补,反燥涩精血。至于因他病而致经闭者,又当先治他病,病愈则经自调。同时,应排除是否受孕,以免引起流产。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妇女年满18岁后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有过正常月经,现又停经6个月以上。一般原发性闭经,发育迟缓,年幼多病,初潮延迟,潮后由稀少而渐闭,有失血伤精、饮食锐减等病史,经闭之后小腹无胀无痛者,多属虚。若突然停经,腹痛,乳胀,异常肥胖,或有精神刺激,环境变迁,经期,产后伤于生冷,感受风寒,长期水湿作业等病史者,多属实。临床闭经患者属虚及虚实夹杂者为多,纯属实者为少。继发性闭经多表现为周期性下腹痛,多因生殖道闭锁引起的经血潴留,大多数有生殖道炎症、刮宫病等病史。

2.诊断

诊断本病,首先要考虑病变部位及闭经的类型。然后根据病变部位确定其病因。因此对闭经病人应按步骤作系统检查。

继发性闭经患者,应了解既往月经史,分娩史,有无长期哺乳,刮宫手术,生殖器炎症,产后大失血等病史。

(1)详细询问病史:原发性闭经患者,着重询问生长发育过程,幼年期生活环境,患病情况等。

(2)体格检查:有无结核病、贫血及血吸虫病等,并注意全身发育情况、面色、脉象、舌苔等。

(3)妇科检查:注意第二性征的发育,子宫大小、有无缺损或畸形,盆腔有无炎症,卵巢有无肿瘤,处女膜有无闭锁(如无孔者,可见处女膜向外突出,呈紫蓝色),阴道闭锁者则不见阴道,肛查时均可扪到增大的子宫。

(4)特殊检查

①诊断性刮宫:已婚妇女,可作诊断性刮宫,刮出内膜送活检,了解子宫内膜有无卵巢激素的影响,有无结核病变。

②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及宫颈黏液检查:可反映卵巢功能。

③基础体温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卵巢激素水平。

④试验性治疗:用雌激素及孕酮代替卵巢周期,停药后,观察有无激素减退性出血。如有出血,则表示子宫内膜功能正常,病变在卵巢或垂体;如无出血,则病变在子宫内膜。

三、辨证施治

1.肝肾不足型

【辨证】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量少,渐至停闭,乳房平坦,面色晦黯,腰酸神疲,带下清稀,性欲淡漠。唇舌淡,脉沉细。

【施治】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味:熟地、淮山药、茯苓各15g,山茱萸、当归、枸杞各10g,杜仲、菟丝子、血藤各15g,制首乌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肾精亏甚,癸水不生者应加鹿角胶(烊化)、龟胶(烊化)各10g;阴虚而生热者加麦冬、白薇、龟胶(烊化)各10g;偏肾阳不足者加巴戟天、淫羊藿各10g,黄芪15g。

2.气血虚弱型

【辨证】月经逐渐后延,量少,色淡质薄;继而停闭,数月不行。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或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毛发不泽,赢瘦萎黄,口淡无味,唇舌眼睑淡白。脉沉缓或虚数,舌苔薄白。

【施治】补气养血,佐以调经活血。

【方药】圣愈汤加味:黄芪25g,党参15g,当归、川芎各10g,白芍12g,熟地15g,益母草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头晕目眩甚者加天麻、望江南各10g;心悸气促甚者加柏子仁、太子参各10g。

3.阴虚内热型

【辨证】经血渐少而致停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潮热,盗汗,心悸失寐;或骨蒸潮热,皮肤干燥,或咳嗽唾血,甚则喘促不安,唇红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施治】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方药】一贯煎加味:当归、川楝子各10g,生地、黄精、沙参、枸杞各15g,麦冬、丹参各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潮热盗汗甚者加玄参、地骨皮各10g;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咳甚者加百合、川贝。

4.气滞血瘀型

【辨证】闭经期间,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小腹胀痛拒按,或胸胁胀满,面色晦暗,食少暖气。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或沉弦而涩。

【施治】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逐瘀汤加味:柴胡6g,赤芍12g,当归、川芎、元胡、蒲黄、五灵脂、没药、桃仁各10g,红花6g,小茴香3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胸胁胀痛者加青皮、香附各10g;乳房胀痛甚者加夏枯草、蒲公英各10g。小腹胀痛拒按者加三棱、蒲黄;见小腹冷痛,四肢不温者,加吴茱萸、艾叶。

5.痰湿阻滞型

【辨证】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带下黏稠,性欲淡漠,纳呆便溏。苔白腻,脉滑。

【施治】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加味:当归、川芎、香附、苍术、半夏、枳壳各10g,茯苓15g,陈皮、甘草各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神疲倦怠甚者加党参、黄芪各15g;白带多者加乌贼骨、贯仲各10g;如小腹冷痛,四肢不温者,可酌加桂枝、干姜、莪术、香附。

6.肾气不足型

【辨证】年逾18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初潮较迟,以后月经周期后延,经量渐少,经色淡或黯,质稀,继而出现闭经。亦可见体质纤弱或矮小,乳房平坦,腰酸神疲,带下清稀,性欲淡漠,月经量少,渐至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