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人中的心理学
8449200000086

第86章 慎称“不称职”

有一位中学教师,由于在教学中很有成绩,被破格提拔为一个区的教育局副局长。虽然他教育有方,但他毕竟从来没有做过任何领导,对副局长的这一职位很不适应,为此他多次向上级领导提出辞去这个职务。上级部门根据本人的要求,调整了他的工作。这位教师回到教学岗位,如鱼得水,工作得很出色。但事隔不久,电台、报纸从另一个角度报道调整领导班子经验时,却把他归入了“不称职”的干部之中。为此,这位教师就受到了来自许多方面的压力,他心理很痛苦。

在我们现有的领导队伍中,思想水平不高,工作不称职的千部是有的。对这些人也是应该予以调整的。但是,简单地把调整出领导班子的干部统称为“不称职”是不妥当的。因为“不称职”这个概念给人的印象是干部个体素质差而不能胜任工作的结果。事实上,干部不胜任现职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据调查,近几年被调整出领导班子的干部中,确系个人触力差而被调整下来的,约占一半,而另一半更多的表现为对所担任职务的不适应。究其原因,则又很大程度上属于组织上不能用人之长。

对被调整出领导班子的干部慎称“不称职”,还有一个原因即“称职”与“不称职”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月前干部的上与下还缺乏规定性的指标和标准去衡量,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领导看法也不尽相同。而每一个干部所从事工作的难度也千差万别。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贬低被调整出领导班子的干部,不但不利于干部的“能上能一厂”,反而会增加“下”的阻力。在我们国家里,无论从干部到群众,对“能上能下”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人们愿意“上”,不愿意“下”。在这种情况不切实际地去贬低“下”的干部,这只能促使人们更加不愿意下。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教师,本来高高兴兴地从事他的专业工作去了,但一顶“不称职”的帽子,反而使他的情绪受到了波动,引起了新的思想阻力,起了反作用。

因此,对调整下来的干部,也要实事求是,尽量使“下”的人心情渝决地离开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