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人中的心理学
8449200000003

第3章 庞统为何被贬视

庞统是三国时代与诸葛亮齐名的被称为最有机谋、有才学的名士。然而,诸葛亮一开始就被刘备所仰慕,受到重用,而庞统因为长得难看,两次受人荐举,均未受到重用。第一次是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孙权见其相貌不扬,当场打发而去。第二次投奔刘备,刘备见了庞统的长相,也不大高兴,勉强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县令。

庞统之所以受到贬视,就是因为刘备和孙权犯了同一个萝,在识人问题上“以貌取人”。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对他人的认识依赖于许多因素,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即一个人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以及相貌等等。一个面貌端正、举止文明的人在初次见面时总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反之,一个其貌不扬、举止失当的人,则往往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第二,知觉的组织结构。所谓组织结构,就是一个人在认识他人时并不象照镜子一样的简单反映,认识他人的人总是自己有一定的观点、态度的要求。例如,组织部门考核干部就要用“四化”标准去衡量,不仅要看其才,还要看其德。日常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识,也不仅看其相貌,而且还要视其为人、品德等等。由此可见,认识一个人不仅仅受其外貌长相、个人德才学识等方面的影响,还受识人者本身的知觉组织结构的影响。·据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依据外貌对人作出判断是很普遍的。外貌美容易给人造成好印象,因为爱美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而且,外貌美还可以产生一种光环效应,即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他方面的优良品质。心理学家狄恩·柏斯切德和沃尔斯特在1972年作了一项实验,他们从一部《大学年鉴》上选出一些学生照片让被试者看,有些照片上的人很有魅力,有些一般,有些则无魅力。被试者对照片上的人的评价是,越有魅力,对他们个性品质的评价越高,相反则越低。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以貌取人的识人方法是不对的,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在认识、情感等方面的局限性,以貌取人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刘备、孙权是历史上著名的爱惜人才的人物,也在这方面犯了错误。日本以前一些人也热衷过以貌取人。比如说“眉宇狄窄的人不诚实”、“方下颗的人意志不坚强”、“下鄂小的人意志薄弱,不宜当推销员”等等,事后他们发现,这些纯属无稽之谈。为此,他们大肆鞭挞相貌取人的识人方法,而强调事在人为,考察人的实际。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对人的认识,决不能简单地看外表长相,而是要全面地、历史地看人,不能以个人情感的好恶来判断,而是要以德才兼备去衡量。否则,庞统一类优秀人才势必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