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人中的心理学
8449200000112

第112章 真假电报与思维方式

共连队在五夭内先后收到两份电报。两份电报时间相隔两天,但内容基本相同,只是一份说“母病危速归”,另一份说“父病危速归”。这两个战士是同乡人,两家相距只有几公里路。但两个战士在部队的表现相差比较大。一位表现比较突出、群众威信较高、连队首长也比较信任,另一位比较调皮,缺点也比较多,是这个连队的一位“捣蛋兵”。

第一份电报是“捣蛋兵”的。连队首长进行了研究,意见分歧较大,除少数人认为他母亲可能真有病以外,绝大部分人表示怀疑,认为他又耍什么小聪明了。这样拖了两天,恰好第二位战士的家长发来了内容相似的电报。见了这份电报,连首长们一致认为这位战士表现好,决不会有其他可能。当即同意并即报上级批准,让他迅速回家,同时交给他一卜任务,到“捣蛋兵”家去看一下,他老母亲是否真是有病?

这位战士到家后,见自己父母身体很好,其他家里人也都没病原来,是母亲盼儿心切,让他的小弟编了假电文。当这位战士赶到“捣蛋兵”的家里,不料这位战士的母亲在两天前已经去世了,而且说,已经又去了一份电报,不知为何还不回来。这位战上一边安慰老人,一面立即发了电报告诉了连首长。

部队基层干部对“父病危”,“母病危”一类电报是常见的,对这类电报,有时还真有点真假难分。在这种复杂的情况面前,有的人用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比如上面谈到的那种情况,形成的思维轨迹是:

老实人—真电报,“捣蛋兵”—假电报。

这样简单思维方式,造成了判断失误,处理结果就自然要出间题了。

一般说来,人们对“老实人”与“捣蛋兵”所形成的概念:“老实人”犯假的可能小,概率低;掩蛋兵犯假的可能大,概率高,因此,把这种概念作为分析问题的一种参考也是可以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要作出决断性的结论就反映出明显的依据不足了。

据一些有经验的连队干部介绍,解决好战士的假电报,一类事情,关键是改变思维方式,加强平时对战士的了解。连队经常与战士家庭取得联系,汇报战士成长情况及部队的有关规定,并把部队的规定及连队的设想告诉家长。同时,利用连队干部探家和依靠地方政府,加强对战士家庭的了解,沟通连队领导与战士的感情交流等等。这样,战士家长、地方政府以及战士本人,都了解了部队的要求与规定,而连队领导,也比较深入地了解到战士家庭的情况,就不可能简单地从印象、概念去处理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