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人中的心理学
8449200000111

第111章 小人之心与君子之腹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一个实验:他找来80位大学学生分别询间他们是否愿意背一个大牌子在校园内走。其中,有48名表示愿意,32名表示不愿意。然后,他又分别询问了这些大学生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推测别人是否也会愿意和他一样同意或反对在校园内走。结果表明,48名表示愿意背大牌子在校园内走的人中,有62%的人认为别人会和自己一样,32名表示不愿意的人中,有77%的人认为别人也不会愿意。

罗斯的实验揭示了一个很有趣的人的习惯心理现象,即人们在判断事物时,尤其是判断他人的行为动机时,往往以自己行为准则去推测。认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如果自己以某种方式行动,那么其他人也会这样。这种类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社会现象,社会心理学把它称作为“自我中心”归因偏见理论。

产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情况,主要有两种表现:

州、当别人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相同时、就以自己行为的动机去判断他人。如果一个本身是狭隘、保守、自私的人,那么他对于相同行为的理解,往往也认为是出于自私和保守。一个具有恶性嫉妒心理的人取得一点成绩时,如果别人对他稍有不恭,即使别人是无意的,他也会觉得别人是在嫉妒自己。相反,一个人思想作风正派,做事大公无私,当他看到别人努力工作或取得成绩时,那他一定会从正面理解他人,肯定他人是积极进取的表现。

二、当别人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不同时,就怀疑别人另有图谋。在日常生活中,某一种情况出现以后,人们就会采取一种自己认为是合适的态度和行为。当这种行为与评判人的主观想象不一致时,评判人就可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另有动机。心理学家沃利斯研究认为,社会成员中经常出现一种倾向,喜欢选择与本人、本阶级或本时代相结合的行为,而拒绝一切不调和的现象。如果一个人表现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行为,虽然这种行为是对社会有益的,但有相当多的人会对这种行为作出错误的归因,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以自己行为作标准去衡量别人。

“自我干心”归因偏见理论,在用人实践中经常遇见。其表现主要反映在对人的评价上。因为,用人者考核干部、使用人才,首先要去了解使用对象。而反映情况者和了解情况者都可能受“自我中心”的影响,造成对考核对象的偏见。

克服自我中心归因偏见,对一个领导者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领导者本身应努力消除这种偏见,不从主观想象去推测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同时,对下属反映、汇报的情况,也应去伪存真,不能偏听偏信。否则难免会造成人事决策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