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担当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8446900000006

第6章 清扫心灵的尘埃

扫帚虽轻,却也有责任。从手握扫帚11年,到80岁走向诺贝尔领奖台,这中间紧密连接的就是两个字——责任。

罗伊·格劳伯从小就迷恋物理,他的梦想就是为物理奉献自己的一生。成年后,他如愿当上美国哈佛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鉴于他做出的贡献,人们称他为“量子光学”之父。在他快要过70岁生日的那一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可惜最终这个奖项却没有落到他的头上。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对量子光学的研究,开始问自己是否能够凭着这项研究成果如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样的怀疑对自己来说是致命的,因为格劳伯发现自己在研究的时候经常出现精力不集中的情形,更可怕的是格劳伯经常会问助手一个同样的问题: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

正当格劳伯为自己怀疑自己而苦不堪言的时候,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幽默科学杂志《不可能的研究纪录》举办的“伊格诺贝尔奖”——又叫“搞笑诺贝尔奖”邀请他参加。格劳伯参加了这个活动,并和那些科学家们一起自娱自乐,大喊大叫。但当身边有科学家提到这一生要是真的获得诺贝尔奖,真的走上瑞典的诺贝尔颁奖台的时候,格劳伯觉得心底又有一阵阵的痛。

伊格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结束之后,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会场,只有格劳伯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他的大脑中还在想着真正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事。也许是看到台上太多的纸飞机和颁奖后留下的纸屑,格劳伯不由得拿起角落中的扫把,开始清扫起会场来。他一下一下努力地挥动着扫把,看着慢慢积聚起来的纸屑,格劳伯忽然间觉得自己的心是那么的宁静,他忽然间为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不安觉得可笑。当那些纸屑被格劳伯倒进垃圾桶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心灵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就像自己心灵上的那些尘埃随着扫把一下一下地都扫进垃圾桶里了一样。

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已经白发苍苍的格劳伯还是头戴斗篷手拿扫把,早早地就站在伊格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他已经等不及那些人离开再扫,他在人们一边颁奖的时候,就一边扫那些台下的人投掷上来的纸飞机。仿佛他的眼前也只有纸屑和飞到台上的纸飞机,至于那些奖颁给谁,谁上台领奖已经与他无关。就这样格劳伯一直在伊格诺贝尔的颁奖典礼上,整整当了11年的清扫工。

2005年,真正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落到了格劳伯的头上。这一年,格劳伯刚好80岁。人们以为获得了真正的诺贝尔奖,格劳伯不会再出现在伊格诺贝尔的颁奖典礼上,更不会再拿起扫把。然而就在这年的伊格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格劳伯又拿起了扫把,站在台上。

格劳伯的一名学生冲到台上,想拿走格劳伯手里的扫把,格劳伯却对他的学生说:“你以为诺贝尔奖的真正获得者就不是常人,他们的心灵就没有污垢?所以你不能拿掉我清扫心灵尘埃的扫把,你要知道我在清扫颁奖会场的时候,其实也在清扫自己的心灵。”一位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拿着扫把整整清扫了11年伊格诺贝尔奖的现场,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更让人感动的是,已经82岁的格劳伯在2007年仍对那些希望他放下扫把的人说:“我手中的扫把,我将一直握下去,因为它能够让我清醒、执着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这是我清扫心灵的扫把,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拿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