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编辑小语
8428800000004

第4章 我打算把所有的财富退回给大地——陈海勇诗集《飘扬的石头》选读

作为商人和诗人,陈海勇至少从两个角度仔细地研究过金钱或财富。其实在当下,人们对金钱或财富的钟爱之心早已不再遮掩,而且这种钟爱之心大多是那么的直白,以至于许多人已经懒得再有在前人的许多哲理之下再狂妄地增添点什么的非分之想,无论诗人或商人,谁都缺乏继续关注的信心,废话少说,空想少发,该写诗的写诗,该赚钞票的就去赚嘛。而这位陈海勇,偏偏还要花许多时间沉溺其中,偏偏独自不知风险地还在那里琢磨,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

在这样一个初冬的细雨落在地上非常均匀而固执的夜晚,我被陈海勇这样的诗句久久地打动着:

我打算把所有的财富

退回给大地

我要把三十多个秋天

锁进历史的抽屉

这首写于一年前同样一个冬季的佳作,无疑是诗人在经过长久思虑之后的真实坦言。这个夜晚,诗人是那么的平静,我仿佛听到了他的喃喃自语声,站在深夜的窗前,面朝大地。

大地那么光彩,那么丰饶,那么纯洁。诗人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卑微,这种隐隐的内疚与自责,其实正是觉醒与抗争。作为一个商人,终于开始正面回答财富对他的诘问了;作为一个男人,他的人生意识也同时勃起了;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他揪住了诗的要害部位。

我暂且不去分析海勇在大量诗作中流露的这样一些观点正确与否,顺应社会、时代的潮流与否,但显而易见,这些观点是海勇多年打拼商界以及潜心诗歌之后的内心所感,“为了权力,为了财富/我们变卖了许多良心”(《城市随感》),“在镀金的天空/许多人真实地虚伪着”(《镀金的天空》)。同时,诗人在抒发这些情怀时,自己几无移动地站在大众的、善良的、代表历史和正义的基石上。当诗人在码头拐角的巷子深处,发现一些女人“棕色的裙摆/泄露了她们致富的秘密”时,他坚定地说:“我原本就不想进入你们。”(《肮脏的下午》)在另一个盛夏的午后,他坐在空调房里,望见露天场地上“工人们戴着遮阳帽/生命不断地透支”,他的感触是“祖国给予他们/陌生的形象”(《生命如此多情》)。令人感到震惊和痛快的,除了海勇这些直面社会,对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的指责,对为了金钱良知丧尽者的指责外,还有笔下那些几乎都充满了激愤的诗句。这种激愤在《祖国,你宠坏了谁》中宣泄得最为淋漓。凝练、简洁的四句诗,是诗人捧着自己一颗鲜血滴答的滚烫的心在义愤揭示。从诗歌写作艺术所达到的水准看,我以为这首短诗也是难得一赏的佳作。全诗没有“前言后话”,而是直截以最精致的所在呈现给我们,速度之快,恰如高手出剑,令人咋舌;四句诗,句句意象鲜明而独特;在节奏上,第三句一分行造成的顿挫运用得实在老道。

诚然,关于“灵魂被财富收买”,“金钱和财富使人堕落,使得社会失去或者黯淡了真善美”,并不是陈海勇的首创或独有的说法,但对于一个物欲越来越强、拜金主义越来越被人们推到心理顶层的社会来说,陈海勇说出的这些严词不啻是一副清醒药剂吧!

一边数着钱,一边构思着诗句;一边写着诗,一边想着明日的生意。顺着这两条主要线索,陈海勇已经填写了许多答案。而当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当它们矛盾,它们结盟,或者与更多的线索纠缠时,那就有更多的答卷在他的面前摊开了。身处生意场,是诗人陈海勇的一大资源;成名诗坛,也是商人陈海勇的一大优势。从生意的角度可以看到社会的、历史的、人生的、命运的许多内容;从诗人的角度,最终要探究的,不也就是这些东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