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我生命的乐章
8410900000006

第6章 在印度的童年生活(3)

那四年对我们一家人来讲比较艰难,尤其对母亲更是如此。那时父亲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学业及生活,不能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支柱,母亲便不得不独自照顾我和弟弟。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外祖父母家里比较殷实,母亲倒是没有过多经济方面的负担。

在纽约,经过名师的严格训练,父亲的音乐天赋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了。他每次去音乐会后,都把节目单寄给我们,还把对每个作品的评价写在上面。

我在孟买的一家西班牙耶稣会创办的学校读书,耶稣会的学校在印度被认为是最好的学校,他们用英语授课,这一点正合父母的心意。在那里的求学经历对我和弟弟日后的生活确实有很大的影响。玛丽高中接收各种宗教背景的学生,因此,学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环境。班里约40多名学生,分别来自六七个不同的宗教背景,有印度教,□□教,拜火教,锡克教,犹太教和基督教。我们相处得很融洽。谁也不会想着把我们变成天主教徒。《福音书》在那里是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学习的。我觉得在这所学校的生活教会了我高度尊重民族多样性,尊重人们的不同。我明白了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若接受彼此的差异,相互理解,是可以融洽相处的。

玛丽高中的生活似乎是我日后生活的一个缩影。应该说,我周游世界,与各种人接触的人生是从玛丽高中开始的。无论身在何方,我始终是个印度人,这也是我无论在哪里生活,都不放弃印度国籍的原因:我属于这个生我养我的国家。

从纽约回国后,父亲非常关注孟买的音乐界,他举办个人音乐会,邀请杰出的音乐家来孟买演出。家中又像小时候那样,充满了音乐。他教我如何识乐谱,使我的音乐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那时我刚13岁,正是吸收知识最快的时候,便迅速对众多重要的交响乐作品相当熟悉了。虽然对有些作品,我只是认识了钢琴乐谱,并没有真正听到过乐曲,但这些对我后来的学习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不过唯一遗憾的是,在这个时期,我从未有机会接触过歌剧。

我最喜欢交响乐,很小的时候就幻想着长大后做一名指挥家,从内心讲,今天能成为指挥家,是因为从小我就渴望有一天能指挥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乐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配乐诗。家里的唱片和乐谱上有这些音乐,我早已耳熟能详。那时的唱片音质虽然不怎么好,但父亲所收集的各种唱片至少让我有机会聆听,诸如托斯卡尼尼、斯托科夫斯基和富特文格勒,那些卓越的指挥家们所指挥的音乐。家里收藏的托斯卡尼尼的唱片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张,雅沙•海菲兹的唱片比较多,还有很多他的小提琴保留曲目。可以说,这些唱片对我来说是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对父亲而言则是帮助他铺垫音乐路程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