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我生命的乐章
8410900000005

第5章 在印度的童年生活(2)

我在音乐的熏陶中长大,常常听到父亲在房间里练习拉小提琴的乐声,屋里到处散落着好似天书一般的乐谱。我喜欢看这些乐谱,尽管我根本读不懂它们。父亲还有一样奇妙的东西,一部电唱机。当时酷爱音乐的我们对它自然是爱不释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唱机可真是一件老古董。那时,20世纪40年代,用电唱机听交响乐或四重奏,一张唱片播放不了五分钟,就得换下一张。当时还没有出现刻槽比头发丝还细、能录制很长乐曲的塑胶不知不觉中将年幼的我带向音乐的乐园,从此再没有什么能让我离开那里。

如我前面所说我出生在一个印度拜火教家庭。印度拜火教,对于其他国家的读者来说,恐怕还不太熟悉。拜火教来自一个古老的宗教团体,这个宗教团体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Zarathustra)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地点位于今天的伊朗北部地区。因此,拜火教又称为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作为国家宗教,历经数个朝代,直到7世纪□□教徒占领波斯(伊朗的古名)后,虔诚的拜火教徒不得不迁徙到印度,大约9世纪在孟买北部地区定居下来。因此,今天的拜火教徒是波斯人的后裔。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被称为“帕西人”(Parsis)。这是波斯人的译音。

这个崇拜一神的宗教,将光明与黑暗、真实与谎言对立,与犹太教的教义相似,直到现在到底是否是拜火教影响了犹太教的问题仍然是学术界争论的议题。

创始人琐罗亚斯德的名字由两个单词组成:ustra是骆驼的意思,zarath则是指身体健康的人,这反映他出生在一个游牧家庭。这个历史性的人物与后来广泛流传自康德和尼采所说的神话与传奇故事并非完全吻合。

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当初所确立的教义,2500年来已成为拜火教徒的最高信仰,这种信仰简单地说就是善思、善言和善行。目前,全世界有大约8万拜火教徒,我是其中之一。在印度,我首先是一个拜火教徒,然后才是印度人。在其他地方,却正好相反。按拜火教的规矩,不可以通过传教而成为拜火教徒,而只能从父系一方继承,这也是目前拜火教人口在不断减少的原因。教内有两种对立的派别,自由派和保守派,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分歧。我把自己归为自由派,认为即使父母双方有一方不是拜火教徒,孩子也可以继承为拜火教徒,前提是父母双方的信仰必须是一致的。

印度是个多语种国家,也有许多方言。拜火教徒讲古吉拉特语,这种语言在孟买北部的古吉拉特被使用。比较巧合的是,圣雄甘地的母语就是古吉拉特语。

父亲一向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希望自己演奏小提琴的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应该有位老师对他进行悉心的指教,把他培养成像俄罗斯小提琴手那样一流的演奏家。194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近结束,父亲决定远渡重洋,到美国纽约拜师求学。我、母亲及小我两岁的弟弟扎林(Zarin)则留在孟买。这一别就是四年。父亲获得了拜火教的慈善资助金去求学,但他那时年龄太大,已不能进入著名的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只得拜师求艺。父亲幸运地得以师从当时颇具有传奇色彩的亚美尼亚人伊凡•加拉米恩(IvanGalamian)。伊凡是他那个年代相当显赫的小提琴老师,俄罗斯的莱奥波尔德•奥尔音乐学派的大师。他教过的音乐家有米歇尔•罗宾、伊沙克•帕尔曼(ItzhakPerlman)、平夏新•祖克曼(PinchasZukerman),这些人后来都取得极高的成就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