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需要分寸感:做人靠谱,做事有度
83927500000002

第2章 所谓情商高就是有分寸感

高情商的人,面对任何人说话都有分寸感

高情商的人都有一项本领,那就是看人说话。他们懂得先看清对象,想好之后再说,这样和任何人说话都会有分寸感,不至于聊不到点上,更不至于话说过头而得罪对方,因此他们才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有分寸的说话方式。因为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都不一样,如果不分对象乱说一气,肯定会得罪人。

有一年元旦同学聚会,有人提议想去看看很久没见的班主任张老师。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张老师家。虽然已是快六十岁的人了,但她依然打扮得很时髦。“哎,我孙子都出生了,我越来越老了啊。”张老师看到我们很高兴,随后又感叹道。

“谁不是越来越老啊,老师您已经很不错了,看着比同龄人要年轻很多。”我们都知道张老师怕老,所以都刻意避开这个话题。

张老师对我们很热情,忙着添茶倒水。可能是这几天应酬多,她透着疲惫,加上感冒后声音沙哑,整个人看起来都不是太精神。

有一个同学毕业后很不如意,这次看望张老师是想顺便请她指点迷津。“张老师,好久没见了,挺想你的。”那位同学把带来的水果放下,开始跟张老师寒暄。

张老师坐下后,那个同学继续说道:“老师,你的声音听起来很沙哑,人也不精神,看起来比之前苍老了很多。”

这么一说,张老师跟受了打击一样,脸色立刻就变了,气氛瞬间陷入了尴尬。

“我只是感冒了,有些疲惫而已。”张老师说话时明显带着不悦。

那个同学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也没敢再说明自己来的意图。

我们连忙岔开话题,谈论起张老师的孙子……而这一整天,张老师都很少跟那个同学说话。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犯类似的错误,他们说话不看对象,不分场合,没有分寸感,最后只会冒失地得罪人,无法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与人交往,必须掌握说话的艺术,才能为交际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交流是相互的,如果只顾表达自我,不顾对方的感受,那就是情商低下的表现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看人说话,在沟通时要懂得用对方喜欢的方式表达,如此才能获得他的认可。

有人认为,这是曲意逢迎,无异于说假话,溜须拍马。这么理解是错误的,因为看对象说话是为了统一大家的沟通方式,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其实,这是很有深意的事,其中包含了很多交际技巧。我们要注意观察对方的为人,了解对方的喜好,熟悉对方的交际方式——只有摸透了对方,在谈话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也许你说话不是字字珠玑,但懂得看对象说话,能说到对方的心窝里去,你就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也更容易得到信任。至于谈话对象,可以根据他的性格、喜好、文化程度、身份地位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但是,跟性格随和的人说话时也不要太过拘谨。这些人有些大大咧咧,跟谁说话都“不客气”——他们认为随意是一种亲近的表现。所以,跟他们交流,你如果咬文嚼字、中规中矩的话,他们就很难对你产生好感。

俗话说“入乡随俗”,懂得看人说话,沟通就会更顺利。

阮成是某玩具公司的采购员,他就很懂“看人说话”这一套。有一次,他跟合作的包装箱供应商谈业务,负责接待他的是小赵。小赵是东北人,性格爽朗,能力很不错。他之前见过小赵几次,也算熟悉。

“你小子最近忙什么呢?好久不见啊!”阮成很豁达地说,他放下了平时的客套劲儿。

“哎呀,是你大驾光临啊,真是想死我了。”小赵笑哈哈地打招呼。

“这不,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公司要准备提前给代理商铺货,这次要的包装箱准备得怎么样了?虽说数量有点大,但要是没准备好,我可饶不了你啊!”阮成佯装发狠地说。

小赵一听,马上乐了:“放心吧,我就是不给别人也得先给你供货啊,谁让咱俩‘臭味相投’呢。”

这看似随意的谈话,其实是故意为之,因为阮成了解小赵,他喜欢跟爽快的人做朋友。如果自己说话中规中矩,效果反而会不好。

跟沉闷、固执的人交流时,说话要简洁,有重点。因为这类人反感滔滔不绝,讨厌兜圈子,喜欢直奔主题。面对傲慢无礼的人,要耐着性子交谈。对这类人说话要有力,有主见,但万不可伤了他们的面子。因为这类人常常唯我独尊,一旦觉得丢脸了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跟这类人交往时既要强硬,又要适当地示弱。

跟地位比较高的人说话时,要恭敬有礼,尽量说符合对方身份的话。你不能按照平时的方式去说话,不能太随便,也不需要多亲切。

跟文化水平高的人说话时,可以适当地对语言进行修饰,书面化、专业、含蓄一些。但跟文化水平低的人说话就不能如此了,因为你文绉绉的话,对方会很不适应。为了避免尴尬,最好说大白话。

面对虚荣的人,不妨多称赞、恭维对方一些,他们会很受用。而面对深藏不露的人,最好先向对方表达自己,之后对方才会变得主动。

面对性格温和的人,说话不要太急,配合好他的节奏就行。而遇到自私的人,不妨先提一些对方可以从中获得的好处,那样你们自然会变得“友好”起来。

总之,在交流时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和谈话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说话方式,这样才是高情商的表现,才能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恰到好处把握细节,是沟通的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那些微乎其微的细节往往会对事情的结果起决定性作用。人际交往或者说服他人过程中每一处细节都能体现出你情商的高低。细节同样决定着你留给对方的印象,决定着对方是否愿意继续与你交往、保持联系或者是否愿意接受你的说服。

如果你在交谈中,把一些小的细节处理得有分寸、恰到好处,那么往往会打动人心,并使对方对你的好感倍增。一个小小的细节很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性。所以,通过对细节的注重也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江波是公司业务部的经理。因为业务需要,出差是江波的家常便饭。每一次出差前,他都会先和合作对象联系,然后到当地会面。几个月前,外地的李经理突然决定要取消合作,江波决定找李经理再商谈一下,希望能留住这个大客户。

到达李经理所在的城市时,江波发现李经理的手机临时停机了。江波想,可能李经理还没发现自己的手机停机。于是,江波立刻为李经理充了一百元话费,并发了一条短信以示问候:“工作别太辛苦,愿你时时都有好心情。”

收到短信后,一直没有察觉手机停机的李经理这才发现了自己的疏忽。他立即打电话和江波取得了联系。

江波为李经理充话费的这个小小的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李经理,没有经过商谈,李经理当即就决定继续和江波合作。

江波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只是看到对方停机时帮了个小忙。江波是为了尽快能和李经理联系上,节省在外地盲目等待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才做了这件小事。

令江波意外和开心的是,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举动,竟然成功地“说服”了李经理这个大客户。

细节,就是要着眼于细微之处。有时候,也许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细节存在于我们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注重了每一个细节,那么你就能获得更多的益处。

一些小细节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决定你留给别人的印象。所以,交际绝不可以忽略细节与技巧。

不要小瞧了和别人沟通时的细节,就像我们不能忽略打招呼这个简单而最基本的礼貌一样。在交往时,言谈举止往往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因此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你的言谈举止可能会使对方喜欢你,也可能会使对方讨厌你,是能否说服别人的关键。

你要时时反省、审视自己的举止言行。虽然只是一些细节,平时也要多加注意才不致出错,令对方对你产生反感。

交谈中,你能否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和你是否注重交往的细节有很大的关系,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小小的动作、行为或语言,这都有可能成为对事情起关键作用的细节。那些令人反感、厌恶的小细节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暴露你的大缺点,从而使你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大打折扣。

细节有时会体现在你为别人小小的付出上。比如,在原本的基础上为别人多做一点事情,对别人做出细微的关照,这些小事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杨秀是一个从农村来的女孩,没有多少文化,却有着一手缝纫的绝活。为了一家的生计,她在路边摆了个小摊,帮别人做些缝缝补补的活儿。

一天,一位顾客匆忙拿了一件旧衣服交给杨秀修补。顾客只给了修补衣服的钱,杨秀把衣服缝补好,又用电熨斗把皱巴巴的旧衣服熨平整后才交给顾客。

杨秀帮顾客熨衣服,这一个小小的细节让顾客很感动,他说:“我只给了你修补衣服的钱,而你却帮我熨得这么平整。真是太感谢你了!”

周围的同行都觉得杨秀傻。杨秀却不在意这些人的议论,勤勤恳恳地做着自己的活儿。

后来,那位顾客把杨秀介绍给了他一个开服装厂的亲戚,杨秀成了服装厂的工人。

多年后,那些嘲笑杨秀的人仍然在街上做着缝缝补补的零活,而杨秀却已当上了服装厂的总经理。

细节体现在行动上。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真诚的握手,一个温馨的提示都能帮你获得意外的收获。比如,遇人时要面带微笑,哪怕是陌生人也不能做出一副严肃、冷峻的表情。包括与人握手,与人对话时都要注意细节。

只有在行动上把细节做得恰到好处,才能在对方心里树立好的形象,从而打动、说服对方。

细节体现在修养上。有时候决定细节的是一个人的修养、胸怀和人格。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提升个人魅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才能获得别人对你的认可。

比如,对别人的错误不要当场批评,可以找个合适的时机委婉地指出;在背后坚决不说别人的坏话。这些小的细节都能体现和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细节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比如,见过一次面后,一定要记住别人的名字。如果可能,还要对别人的兴趣爱好加以了解,还可以问一下他的生日并暗暗记在心里。当对方过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份对方喜欢的礼物。

在各种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发条短信问候或祝福一下,或者邮寄过去你精心准备的礼物。这是你真诚地向对方表示最好祝愿的时机。把握住这些时机,也就等于抓住了生活中的小细节。

细节在于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很有必要的,注重细节的习惯会让你在交际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重细节的习惯,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和培养。如果你准备得很充分,当机会来临时,你就不会因为不注重细节而失去它。我们都应该从珍视细节开始。生活中如此,工作中如此,交际中亦如此。

热心也要有分寸,并非所有事情都能帮

《闲人马大姐》这部电视剧,相信很多读者都不会陌生。由蔡明扮演的马大姐是个热心人,热衷于处理街坊邻里的家庭琐事并传为一段佳话。现实中,如马大姐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喜欢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乐于助人,这当然是好事。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表示:“帮助他人,才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不过,如果为了帮助别人却让自己陷入另一种困境,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帮助别人需要占用自己大量的时间,如果我们从不拒绝,那么势必会忙得不可开交。只顾着帮别人的忙,自己的事情却做得很少,这当然会极大地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总有一些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央求我们帮忙,甚至有些请求已经违背了我们的原则和底线。面对这样的人,如果我们不懂得守住底线,依旧毫无保留地帮忙,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他这个人什么忙都帮!以后有什么事情都找他!”

就算是马大姐热心肠、不上班,恐怕也不可能永远义务劳动,永远不忙自己的事情,更不会帮助一些坏人做坏事。所以,帮助人是好事,但是我们也要保留自己的底线,拒绝得寸进尺!

孙强在大学时期是学生会主席,总是很热心地帮助同学们。到了工作岗位也是如此,很热衷于帮助同事们。这个同事太忙,来不及做计划书,他就帮忙把文本格式做好;那个同事中午加班没时间吃饭,他也会帮忙带上一份饭回来。所以,孙强在公司里有很好的口碑。

这天,一个同事要连夜加班,于是找到孙强说:“孙强,我手头有个客户的资料,需要录进数据库,你看,你能帮帮我吗?”

孙强听完,皱了皱眉头说:“咱们公司有规定,客户资料一对一跟进,不能随便泄露,包括同事。再说,我晚上也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忙,这次真不好意思。”

“你,你怎么这样呢?让你帮个忙,又不是让你干什么……”同事显然有些不高兴。

孙强义正辞严地说:“真的,不是不帮,而是咱们有明确规定。你说其他事我推辞过吗?我不能因为帮忙就破了底线!”

恰巧,有一个很佩服孙强的新人庄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急忙说道:“没事,我来!哥,你交给我!”

看见有人主动帮自己忙,同事当然很高兴,将资料递给庄羽就去忙了。孙强拉住他说:“庄羽,帮助人没有关系,但是,有原则的事情,你不能就这么……”

庄羽说:“孙哥,你太小心了!没事,我注意点就好!”

看着庄羽,孙强摇了摇头。

没想到,最后的结果还是让孙强说中了。因为庄羽的粗心,那份重要的客户资料录入错了,还不慎在玩微博时进行了共享。结果,客户资料被泄露,老板大发雷霆。最后,还是孙强求情才让这件事平息下去。

庄羽有些不服气,找到孙强诉苦。孙强说:“小庄,你要记得,虽然帮助别人可以让你在公司里有个好名声,但是底线不能碰!第一,你不能耽误自己的工作;第二,不能触碰公司的规矩。否则,到头来吃亏的只有你!”

与孙强相比,小庄显然还太稚嫩。对于帮助别人,孙强很能把握住度,首先是不耽误自己的事情,同时还能很好地控制住底线。毕竟在工作中,每个人的职责都是明确的,你没有义务在别人的工作上插手,而且有时候你帮他人做事,还会涉及越权问题,不仅不会得到好处,还有可能会被上司批评。但小庄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结果捅了大娄子。

所以说,帮助人是有限度的,我们不能听到对方有要求就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儿去帮忙,哪怕明明知道对方的要求是违反原则的。这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听到有人要你下河救人,你根本不拒绝就往水里跳,这不等于自找苦吃吗?

当然,如果我们有帮助人的好习惯,那么就应该保持下去。毕竟,乐于助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值得被赞扬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分寸感、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底线,在帮助人的同时也能够有原则地说“不”。

讨好也该有个度,没了分寸就失去了自我

生活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人——他绝对是众人眼中的老好人,每个人说起他来都是点头称赞,对待家人从来都是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对待自己的朋友也是真诚相待,哪怕他对待一个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他从不会因为自己所受的辛苦和委屈而有任何的抱怨。

这种人似乎很完美,因为他有一颗善良无私的心。但是心理学家却认为,这种对他人过分友善的行为可能是一种病态。工作中,我们肯定有去讨好某个人的时候,特别是在领导面前,行为举止也大多会在意领导的眼光,办公室里常常会上演在老板面前点头哈腰的一幕。

但是那种只想着一味地去取悦他人的人也要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这种人似乎总是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不相信自己,也不能承受生活带给自己的压力和挫折,而且讨好他人的时间一长就会愈发地感到自己被孤立。就像巴巴内尔在他的《揭开友善的面具》一书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

工作中讨好他人的时候肯定是有的,因为一个人能力超群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一定能得到老板的青睐。你的能力比他人强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好员工,一个优秀的工作人员。老板会赏识你的工作能力,但是会不会器重你还要综合其他因素,比如你的人格魅力。

小王家里很有钱,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她自身条件其实很优越,但是因为从小就对出口贸易感兴趣,所以她寻觅了很久,终于找到了这家做贸易的公司。

刚进公司时,小王表现得异常热情,对每个同事都非常有礼貌。出于对他们的尊重,小王每次有什么问题要请教的时候总会热忱地称对方为“老师”,因为她觉得这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但是同事们都对这个称呼觉得非常别扭。

有一天,小王为了答谢多日来同事们对她工作上的帮助,决定请他们吃饭。同事们都以为就是普通的饭馆之类,没想到居然是一家五星级的大饭店,这让同事们都面面相觑,惊讶得不行。结账的时候,服务员递给小王一张接近三千元的账单,小王二话不说直接付钱,在座的同事觉得这顿饭太贵,都不好意思了。

出了饭店时间还早,小王又说请大家去KTV唱歌,但是同事们听了都连连摆手,以各种借口推辞离开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王每天都会给他们带一些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并且每次送的东西都不便宜。同事们自然也不好意思一直收她的礼物,又不好拒绝,只能再买东西还礼。渐渐地,小王的这个举动让周围的人越来越反感,后来甚至到了只要小王说要买什么东西大家都直接拒绝她的地步,而且还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

遭到周围人冷落的小王心里十分纳闷,她对每个人都这么好,为什么大家会对她这种态度呢?

其实,小王不知道,工作中重要的不是如何去讨好他人,而是怎样去提高自己。如果你只知道盲目地去讨好周围的人,反而会失去周围人对你的尊重。

如果你想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让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于是费尽心思博得他人喜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与快乐来取悦别人,这种努力是徒劳的。成为老好人的你,并不会被他人念叨你的好。这种友善无私的好实际上是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是对拒绝、敌意等消极情绪的畏惧,从反面映射出了你的自卑与自责。不做老好人,你才能活出自我。

在小玲的认知中,说“不”是一种不好的言行。在上学期间,小玲就从来不拒绝同学的请求。帮同学带早餐,一带就是一整个学期。教室的扫帚、拖把似乎成了小玲的专属物,只要地板脏了,无论是轮到哪个同学值日,只要同学一起哄,小玲便会面带笑容地拿起工具。她有时也会感到累,也有不想动的时候,只是当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夸奖她,或者埋怨她怎么变懒了,小玲便会立刻拿起卫生工具投入到劳作中。只是,当小玲自己需要他人帮忙时,虽然她不会轻易开口求助于人,但还是会遭到拒绝。这时的小玲会很难过,却总能替他人的拒绝找到借口。

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的小玲仍旧成为同事心目中的“老好人”。只要同事有需要,小玲便随叫随到。有时由于自己正在工作中,抽不出身来帮助同事,之后她还得笑脸道歉。为同事沏一杯茶,倒一杯咖啡,跑个腿拿些材料成为小玲的分外兼职专属工作。只是,当小玲偶尔做得没能完全符合同事的心意时,面对他们的抱怨,小玲也会觉得委屈。可是当下次同事再让她帮忙时,小玲还是会答应,而且会更加小心翼翼。

小玲有时也会觉得不情愿,但她担心自己的拒绝会伤害同事间的感情,而且自己所做的事真的只是小事。小玲的人缘很好,公司里的人都喜欢她,小玲也很享受这种感觉。小玲帮助别人并没有想要有所回报。她心甘情愿地帮助他人,他人也心安理得地接受小玲的帮助。

因为搬家去了另一个城市,小玲不得已辞去了工作。而当小玲惦记着同事打电话给他们时,他们只是不停地抱怨小玲走了,没有人再帮他们端茶送水、跑腿了。直到这时,小玲才开始有所醒悟,自己从来不对别人说“不”,成为众人眼中的老好人,却失去了自我。

当你成为众人眼中的老好人,不要为此感到庆幸,而是该自我警醒,自己是否已成为老好人的“牺牲品”?我们应该远离老好人,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你去一味讨好一个人的时候,也就证明了你不如这个人。与其这样不情愿地讨好别人,不如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强大自身上。

讨好他人的方式也需要灵活使用,不是对谁都一味地奉承。你将自己的尊严都丢弃了,还指望谁会来尊重你呢?这些人只会觉得你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一个只会卑躬屈膝、没有自我的人。

爱面子要有度,过分之后将成为累赘

爱面子是人的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但有些人爱面子已经到了让人受不了的程度——这就是问题了。

现代作家林语堂认为,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分别是面子、命运、恩惠,而且在这三个“女神”中,面子比命运和恩惠还要有力量。

中国人的确讲究面子,比如说,甲跟乙借五千块钱,尽管乙最近手头也不宽裕,但依然会爽快地答应,因为不借会丢面子。

爱面子无可厚非,但要有个度——有的人就过度了,他们往往因为要面子而使自己受尽了委屈,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一种高成本、低回报的投资,往往会让人得不偿失。说穿了,这种人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他人而活。

如今,“死要面子”这一人性的弱点还在不同程度地上演着。但是,这虽然能满足人的虚荣心,也能因此而毁了一个人的人生。

生活中死要面子的人不在少数。例如,正在谈恋爱的小伙子往往喜欢在女友面前摆阔,即使借贷也要装成有钱人;有的学生顾忌面子,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好意思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的反面教材比比皆是,我们要引以为戒。

有一个男人是工薪族,可是因为他生性豪爽,要面子,有人缺钱时总是第一个找他借。因此,他家的钱总是以奉献为先——哪怕手头紧,他就是再去找别人借钱,也要满足朋友的要求。

刚结婚时,妻子有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所以并没有怎么限制丈夫的开支。可婚后不久,随着孩子的出生,这对“月光族”才开始想到攒钱。此时,因为孩子花销大,再加上妻子要照料孩子而辞去了工作,仅靠丈夫的工资未免捉襟见肘。

一次月底,丈夫的同学登门拜访,寒暄一阵后提出了借钱的请求。

妻子坦言他们最近手头也不宽裕,可没想到丈夫当即斥责了她,说她是个小肚鸡肠的女人,懊悔自己当初怎么会跟她这种人在一起了。随后,他痛快地答应了同学的请求。

同学离开后,妻子对丈夫说:“你天天要面子,这个找你借钱,你借;那个找你借钱,你也借——你不就是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吗?刚才你当着外人的面羞辱我,你以为你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吗,其实你恰恰丢了面子!”

妻子的一席话让丈夫恍然大悟:他当着同学的面轻贱妻子,不就是对妻子和自己的不尊重吗?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呢?

面子会让你活得很累,甚至会把你引入深渊,会破坏家庭的幸福。可见,投资面子得不偿失。

俗话说:“面子无常价,是宝也是草。”很多人觉得面子等于自尊,不重视它会给自己造成麻烦。面子固然重要,但我们不必为了无意义的面子而折腾自己,让自己受苦、遭罪。所以,顺其自然最可贵。

其实,面子就是虚荣心的表现。为人处世,虽然没面子会受人歧视,可是太爱面子,也容易吃哑巴亏。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面子,把握好要面子的分寸,在要面子的同时,也要过正常、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