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06

第6章 正确认识和对待“人脉”

人际关系(人脉)是和人类社会一起诞生的,只有哪一天人类社会不存在了,关系才会彻底消灭。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无一不是渗透在人情和关系里的,不管你喜不喜欢,赞成不赞成,它反正是存在着;如果某人有一天想把什么关系都抛弃掉,那就意味着:要么隐居世外,要么死亡。因此,对于关系,人们回避不了;既然回避不了,那么就要清醒认识、冷静分析、合理归类、正确对待。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经营人脉资源。

生活中的关系,实在是太多了:血缘、亲缘、友情、爱情、上下情、师生情、同志情、同胞情、医患关系、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工作关系……种种人情关系交叉纵横,容易让人迷惑其中。可不论关系的种类如何纷繁复杂,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个方面:公和私。

纯粹的私人关系,只要不与公共利益挂钩,处理起来就不会太难,一般不会遭人诟病;纯粹的公共关系,只要不与私人利益纠缠,处理起来也必十分容易,一般也不会遭人痛恨。但一旦私人关系和公共利益、公共关系和私人利益纠缠在一起的时候,诟病和痛恨也就接踵而至了。处理公共关系之时就不应该掺和进私人利益,处理私人关系之时就不应该触及和伤害公共利益,公私分明、区别对待。分不清公共关系、私人关系、公共利益、私人利益,那就会出大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得到关系垂青之前,便对关系及与关系有关的一切人和事甚至与之无关的某些方面都骂不绝口,骂得还十分有深度;而一旦得到关系的青睐以后,就对关系竖起大拇指,口中不吝赞美之词,或者干脆沉默。人们陷入了这样一个困境:得不到时骂别人,得到以后别人骂。

其实,任何社会都需要一般意义上的人际联系,西方也不例外。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人群存在,办事就离不开关系。

世界一流人脉资源专家哈维·麦凯从大学毕业那天起就开始找工作。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很少,他自以为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好在哈维·麦凯的父亲是位记者,认识政商两界的一些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查理·沃德是布朗比格罗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月历卡片制造公司。几年前,沃德因税务问题而服刑。哈维·麦凯的父亲觉得沃德的逃税一案有些失实,于是赴监狱采访沃德,写了一些公正的报道。沃德非常喜欢那些文章,他几乎落泪地说,在许多不实的报道之后,哈维·麦凯的父亲终于写出了公正的报道。

沃德出狱后,他问哈维·麦凯的父亲是否有儿子。“有一个在上大学。”哈维·麦凯的父亲说。

“何时毕业?”沃德问。

“正在找工作,他刚毕业。”

“噢,那正好,如果他愿意,让他来找我。”沃德说。

第二天,哈维·麦凯打电话到沃德的办公室,开始,秘书不让见,后来提到他父亲的名字 3 次,才得到跟沃德通话的机会。

沃德说:“你明天上午 10 点钟直接到我办公室面谈吧!”第二天,哈维·麦凯如约而至。不想招聘会变成了聊天,沃德兴致勃勃地聊起哈维·麦凯的父亲的那一段狱中采访。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说:“我想派你到我们的‘金矿’工作,就在对街——‘品园信封公司’。”

在街上闲晃了一个月的哈维·麦凯,现在站在铺着地毯、装饰得金碧辉煌的办公室内,不但顷刻间有了一份工作,而且还是在“金矿”工作。所谓“金矿”是指薪水和福利最好的单位。那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哈维·麦凯在品园信封公司工作当中,熟悉了经营信封业务的流程,懂得了操作模式,学会了推销的技巧,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这些人脉成了哈维·麦凯成就事业的关键。42 年后,哈维·麦凯成为全美著名的信封公司——麦凯信封公司的老板。他说:“感谢沃德,是他给了我工作,是他创造了我的事业。”当然,这也正是哈维·麦凯利用人脉获得了一个好机会。

有人在分析比尔·盖茨时就指出,比尔·盖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成功地经营了人脉关系。尤其是在创业之初,他知道借用自己亲人的人脉资源。因为比尔·盖茨的母亲是 IBM 的董事会董事,所以比尔在 20 岁还是大学学生时,他签到了第一份合约,就抓住了 IBM这棵大树。

但是,对这种人际联系的依赖程度,中国与西方国家显然有着很大差别。在西方,如果你认识关键、重要的人物,也会更有利于你的职业升迁或商业成功,但即便你没有什么“关系”,你也能存活,甚至活得不是太差。但是,这种关系的形成由几千年的宗法社会影响而来,其所形成的负面特点就是:必须使用极其“隐晦”“心照不宣”的手法去“拉上关系”,从“陌生人”发展成“熟人”甚至亲人或“故里”。因此人脉与传统的风俗、人情世故及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

其实人人都知道这种宏观意义上“关系社会”的弊病,但人人更清楚微观意义上自己没有“关系”,或没有“高层关系”的不利之处,于是,人人都拼命拉关系,因此,“关系”资源分配难以平等,也永远不会平等。

人们之所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之时会寻求关系,那是因为人们自身在困难和问题面前相对弱小,仅凭一己之力解决不了;或者是自身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故从这个角度看寻求关系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可若遇事即寻求关系、一味地依靠拉关系,放弃其他方面的努力,这就是很危险的。

此外,西方社会的运作主要靠规则来调节和维系,西方的人际联系固然也重要,但它不能超越法律、道德和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社会基本上是一个“规则社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导向容易使人们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的外在的东西。而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又容易使人们往往简单地理解矛盾的两个方面。对满足、成功、富贵、权力等,总是期望达到顶峰,人人在我脚下才好;对空虚、失败、贫穷、低下等,则唯恐降临自己身上。这样,他们处高位不觉得满足,处低位又一蹶不振。因此,贪污、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开始滋生,不少人为此陷入牢囚。

当前社会上,对于“人脉”这件事,基本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人,他们非常看重人脉,非常想获得“关系”,非常想借助“人情”为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展打通道路。

为此,他们会锲而不舍地努力着,凡有“活动”一定去参加,每一个社交场合都不放过,甚至像患上“社交强迫症”一样,生怕少参加了一次“活动”,就会错过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人物”。

他们经营人脉的方法,无外乎“请客吃饭”“礼尚往来”。然而,没完没了的“应酬”,种种“人情”的维持,耗费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精神和金钱。他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但一想到人脉的重要性,想到自己某个朋友新近遇到了“贵人”,获得了成功,他们就会重整旗鼓,不屈不挠地把“人情”进行到底。

而第二种人则完全不同,在他们眼里,“人脉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因为,一个人有怎样的老爸、老妈,怎样的三姑六舅,怎样的老乡,怎样的同学,这都是“命运的安排”或者“随机碰到”的事情,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而只有当一个人“碰巧”与有权有钱的“大人物”成为亲友,人们才纷纷跑来与他结交,和他进行所谓的“资源交换”,从而为他带来越来越丰厚的人脉。

在他们眼里,所谓“人脉”,不过就是“你送我一个人情,我还你一个人情”,我拿我的资源和你交换,你拿你的资源“套走”我的资源,仅此而已。所以,人脉的作用,根本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而且人脉也不是每个人想有就有的,不是可能经营出来的。

所以他们信奉“万事不求人”,即便遇到困难苦于无人相帮,但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绝不轻易欠下别人的“人情”,因为别人的“人情”早晚是要还的!

实际上,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都已经不适应 21 世纪官场、商场、职场的生存规则了。甚至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在当前的社会,重视人脉的人很多,但绝大多数人经营人脉的方法是盲目的!

所谓经营、操控人脉,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拉关系”或者“认识人”,首先需要“真本事”。也就是在你的职业范围内,更好地将自己传播出去。在每个人成长道路中,“本事”与“关系”是不可割裂的,它们其实就是一回事。这里的“关系”,是一个在自己的事业范围之内,与形形色色的人所进行的沟通、交流、合作的关系。

特别是在现代化的企业环境中,对每个职业人来说,“本事”与“关系”一样也不能少,没有“真本事”的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一个人不可能拥有稳定的职场人际关系;而不重视人脉经营的人,肯定会处在封闭的信息环境中,缺少“良师益友”,工作能力也难以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

所以,除了庸俗的、不正当关系,我们不排斥其他一切好的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提升自己。多一分好关系,人生就多一分美好,多一分可能。

其次,经营人脉要把目标放在如何创造机遇上,只有让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了关键人物的认同,你才能有获得机遇的可能。不可否认,经营人脉的本领,很大一部分来自天赋,它是一种无形的能力、一种不经意间的处世方法。所以,很多“关系资本”的掌握者,他们往往是凭着自己的优异天赋,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就给自己打造了庞大的人脉。

最后,提升人脉,重在“做事”。如果你不好好做本职工作,每天只顾着和别人“沟通感情”,那可就是舍本逐末了。

另外,创造机遇不等于“投机”,千万不要抱着投机的态度去做事,你得坚持不懈地努力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才行。

对那些职业履历尚浅、又热切盼望机遇的年轻人来说,明白了经营人脉的实质,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看他会不会“做人”,假如一个人能把这种种“人情世故”都熟稔了,都做透了,在朋友们眼里,他就算是个会做人会办事的人,其人脉一定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