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07

第7章 人情大于事情

一提起人脉,人们常说的一个词是“联络感情”。所谓“发展人脉”,传统的观点认为不外乎对同学﹑同事、老乡﹑亲戚朋友等人的热情款待,或者是与这些人进行各种层次的“人情往来”。

人情中的血缘和姻亲关系与过去的小农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个时候商品经济很弱,社会中人与人的联系只能通过这样的关系,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财产关系。今天的社会是个商品社会,以往的那种人际关系中的人情因素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际关系往往通过所谓“人情”来联结的,又与办事紧密联系。这就使人情复杂化了。尤其是人情与金钱挂了钩,变得已不是那么纯粹了。

当然,人们会首先感受到人情带来的好处。有什么事,找个熟人就能给办了。有些事不太好办,通过人情关系找个管事的人,再花点钱,估计也能给办了。再有些压根儿就很难办的事,如果再走人情关系,也许就不能办了。因为帮着办事的人也得掂量着,要办很难办的事是要担风险的,要是拿自己的官帽或者性命做担保,那是划不来的。所以,人情或金钱在这种时候可能就不怎么管用了。当然,也有那种傻大胆儿的,不知道利害或者抱着侥幸心理,在重金重情的诱惑下,明明看见刀口,也觉得自己能闯过去,就去硬闯,当时可能把事办成了,可是事后捅出来娄子,他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人情一事最怕掺上公事。人情本来就是私人关系,在私事上还是有益处的。但如果掺上公事,这事情可就麻烦了。如果不掺上公事,私人人情说得再大,也出不了什么大格。可是一掺上公事,就没准了。如果是正常的程序,有没有私人人情其实没有多大关系,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有没有人情应该都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是不正常的程序,或者所涉事情本身有可能违法,那搭上人情就不合算了。

这就是说,讲人情是有底线的。但是,对于现实的中国人,人情一时半会儿是丢不掉的。自古以来,人们对会做人情的人是赞赏的,比如,三国时期的关羽义释曹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令众人尊敬的红脸英雄关羽,华容道上不也是卖个人情给曹操么?而且,后人对他的这种义举大加称道。

如今,在职场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有业绩的能人得不到肯定,品德高尚的人得不到表彰。

原因何在?不是能力的问题,不是努力与否的问题,也不是才气的问题,而是不懂人情世故。

人情说起来简单,可是,人情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有的人做起来和谐圆满,有的人做起来生硬笨拙,适得其反。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贾府在京城有一门连宗的穷亲戚王成,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来往了,连贾府主持日常事务的王熙凤都不知道他。早些年,因为家业萧条,王成觉得城外好过活,就搬到城外去住了。王成死后,儿子狗儿长大成人。狗儿的岳母就是刘姥姥。

狗儿一家人的生活实在窘迫,他成天在家喝闷酒。刘姥姥看不下去了,她认为在家跳塌天也不中用,既然和贾家有那么一点联系,就应该去打通打通,碰碰运气,或许还能和贾家攀上关系。狗儿抱怨说,长时间不走动,人家都不认识咱,肯定不会帮忙。但刘姥姥仍坚持要去走动走动,于是,刘姥姥一进大观园。

她带着外孙板儿,蹭到贾府(荣国府)角门上,不敢说去见王夫人(王熙凤),就去找昔日和王成关系不错的周瑞,见到了周瑞的老婆。因为周瑞的老婆是王夫人的陪房(以前的陪房,那可是当家太太的娘家人,算得心腹),所以在周瑞老婆的计划和协助下,见到了当时权力如日中天的王熙凤,结果,王熙凤先赏了他们一顿好饭,后又给了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的路费。

得到了贾府二十两银子,狗儿一家人通过辛苦努力,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于是在这一年的丰收之后,又来到了贾府送礼。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

按理说刘姥姥一家此时已经不愁吃喝,没有必要再来贾府了,但相信刘姥姥此次来贾府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其一,这里面有报恩的因素,可见刘姥姥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有良心,投桃报李,也进一步了积累人脉。其二,以刘姥姥的见识来看,绝不会轻易断掉和贾府的这层关系。她深知,贾家能给自己带来的绝对不止二十两白银这么简单!实际证明了刘姥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正确的。

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赶上了好时候,那个阶段的荣国府正经历着一段短暂的中兴,王夫人的女儿当了贵妃,贾家又看到了红火起来的苗头,上上下下兴致都格外地高,尤其贾母,更是天天宴玩。大观园里的太太小姐们是一帮闲人,没有正经事情可以做的,而每日的玩乐项目也都差不多,就是吃吃喝喝听听戏作作诗,没有太新鲜的玩意儿,都玩儿腻了。正好这时候来了个山野村妇刘姥姥,这帮子贵妇千金没见过也没接触过这样的人,觉得有趣,光看着都能笑破肚皮,于是刘姥姥也干脆抹下了脸皮,当了一回女版“赵本山”,把这帮太太小姐伺候高兴了,那自己可就财源广进了。

刘姥姥这个“帮闲”做得不错,付出换来了回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共在贾家住了三天,这三天里,自己本身收获不少,用她的话说:“虽然住了两三天,日子不多,却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过的,都经验了。”对一个贫家老妇而言,这三天的生活可谓神仙一样的日子,精神收获是远远大于物质收获的。对于一个贫民老妇,算是这一辈子的一个奇遇。但同时我们也知道,贾家上上下下都是富贵眼睛,他们虽然口口声声说的是怜老惜贫,但真要是像刘姥姥这样贫穷的亲戚,她们也必定不愿多来往,更别说会留她住三天了。刘姥姥以如此低贱的身份,却能够在荣国府中大受欢迎,可见她营造人脉的过人之处!

刘姥姥知晓人情世故,能了解别人的立场,能与人同理交谈,能知悉对方的意思、顾虑和心情,就能把事情说得更清楚,彼此的心意也较能被接受,与人冲突和误会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所以能在贾府受欢迎。

处理人情世故的智慧,是人们不可一日或缺的智慧,也是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在生活中养成习惯。

如何才能提高处理人情世故的能力呢?

首先,从书本中学习。多看看现在反映官场、职场、商场生活的作品。社会是个大学校,这些作品中的情节、故事、道理有很好的可读性,在刻画人心、人性与人情方面,在如何做人、成人、成功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多多品读,多多领悟,必有裨益。

其次,在生活实践中体悟,搞清需求,善于察言观色,见性知心,见行知智;不但要善于洞悉人性,更要洞察人心。人性有贪婪、自私、懒惰、沽名钓誉、趋利、避害之说,你搞清楚每个人,共事中的某种需求并且尽量帮助对方达成,当很多人都愿意帮助你成功的时候,想不成功都难;做事多想想你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这些好处,无非名利权,你能在某方面帮助别人成功,人家谁会不还你一个人情呢?

最后,要有共赢的心态与共好的思维。韦小宝为什么能混战江湖?法宝就是见人三分笑,低头哈腰装孙子;有问题该单独面谈的就只能单独谈,而且要弄清对方的真实意图,投其所好。另外,背后多说人好话,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圈和职场利益圈,要多抬轿子,少拆台子,会装孙子,在坚守自己的做人原则与底线前提下,能帮则帮,能让则让,一起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