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05

第5章 人脉如东风,送我上青云

荀子《劝学》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培养和经营人脉,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人气”,借助别人的强大力量。

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曾说过:“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是有限的,就算有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我们在这个社会认识的人越多,可以选择的发展道路也就越多。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闯出一番事业,全靠自己的能力,无疑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要知道谁都不可能事事通达、行行精通。但是,我们可以借他人之手成自己之美,而这其中最巧妙的一点就是“借”的本事,如何能让别人心甘情愿、乖乖地被你“借”用,这就要看你“借”的水平了。

很多人总希望关键的时刻“贵人”能够帮上一把,困难的时候“贵人”能够支持一点,迷茫的时候“贵人”能够指点一下,履新的时候“贵人”能够送上一程。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确实是我们获得人生幸福与事业成功的关键。

曾国藩遇到穆彰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曾国藩当初一心想进翰林院,但是他在第三次赴京会试的时候,只考了三十几名。根据朝廷惯例,他只能去某个部门任管事,或者去全国各地某一个县做县令。这对曾国藩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以至于他无心参加朝考,在同窗的鼓励下,他才参加了殿试。

让曾国藩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位贵人出现了,在他殿试的时候帮助了他,并为他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成功的机会。

此时,穆彰阿担任殿试主考官,协助皇上阅卷,他在调阅试卷的时候,发现曾国藩的文章写得特别好,很有大器之才,就把曾国藩的成绩改为一等第三名。穆彰阿把殿试的成绩上呈给皇上,并在皇上面前夸赞了曾国藩一番,皇上也觉得曾国藩的文章比较出色,就把曾国藩调升为第二名。

而后,在曾国藩与穆彰阿交谈的时候,他们谈了很多的国事,穆彰阿发现曾国藩很有标新立异的见解,这些正是自己心里的想法。他叮嘱进翰林院的曾国藩要努力。在穆彰阿的提携下,曾国藩在翰林院步步高升。后来,穆彰阿还找机会让曾国藩见皇上,获得皇上的好感。曾国藩很快就官居二品,这对一个汉臣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正是穆彰阿发现了曾国藩之才,并肯为他提供机遇,曾国藩才有了一次次施展自己才华、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曾国藩没有穆彰阿所提供的机会,他怎会得到显赫地位?

一个人想做一番大事业,除了具有优良的品德和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善于创造机遇,只要结识了生命中的贵人,机遇自然会摆在你的面前。

当然,贵人并非仅指高官巨贾,其他能帮助自己的人也可称之为贵人。

刘邦从一个街头布衣混混开始起义,最终南征北战,吞并天下,他也是借助贵人的帮助。可以说他是借用人才的力量,成就了大业。刘邦得天下之后,有一天,兴奋地与部下总结他建立大汉的成功经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我所用之,此我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

又有一天,刘邦与韩信喝酒聊天,《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上(刘邦)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而反观项羽,尽管其继承祖业,拥兵百万,勇武过人,骁勇善战,但他总是个人英雄主义至上,善于单打独斗,最后只能落得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结局。所以,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人脉高手的最高境界可以用《诗经·小雅·北山》里面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举凡天底下成就大事业的人,大都是“振臂一挥,应者云集”的主儿。也就是人气旺,各种各样的人才为己所用。这些人知道自己的知识、智慧、能力、财力、物力、精力、时间都很有限,所以,他们善于组织协调,运筹帷幄,整合资源,“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慎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慎兼而用之”“贤者居上,能者居中,庸者居下,智者居侧”。如此这般,天下人才,地上万物,无不用其极,于是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奔而来,汇成碧波浩渺、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丽景观”!

登高望远靠的是五岳之巅,高瞻远瞩需要站在巨人的臂膀之上。无数事实表明,人脉的高度决定了事业的高度,人脉之路有多长决定了事业之路能走多远。

当今职场上,很多人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但渴望成功、出人头地却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理想。正如克富洛夫所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我们需要的,就是架在河上的那座桥梁。贵人之所以珍贵,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刻,他能起到构架现实与理想的桥梁作用。

小李是一家培训公司的业务员,虽满腔热情,却被贫乏的人脉所阻,无法结交更多有需求的企业高管。一次偶然的业务咨询,小李认识了五粮液集团一位大区的刘经理。两人虽然有年龄和阅历上的差异,但小李青春的激情依然让刘经理感动,刘经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也为小李所崇拜。所以虽然业务没做成,仍然不影响两人私底下的来往。得知小李的处境后,刘经理问,自己由于工作的关系,认识很多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要不要自己的帮忙?小李一是怕太唐突,二是怕那些大人物太“大”自己无法应酬,不敢应下约见的机会。但即便如此,小李仍然从刘经理那得到很丰富的资源——刘经理将自己这么多年来所认识的企业高管、企业名人的名片都给他打印了一份,小李可以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拜访这些名单上的人。这样,小李足不出户,就得到了很多有效资源,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便利。

认识谁就意味着你可以从谁那里得到方便和帮助。你认识的人越多,你可以得到的方便和帮助也就越多,你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好解决,你就越容易赚到大钱。你认识的人层次越高,能力越强,你可以得到的方便和帮助也就越大,那么你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

当然,光有“贵人”还不行,还要你自己会“借”。比如,创业不能引“无源之水”,栽“无本之木”。每一个人创业,都必然有其凭依的条件,也就是其拥有的资源。一个创业者的素质如何,看一看其建立和拓展资源的能力就可以知道。

创业者的资源,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两种。内部资源主要是创业者个人的能力,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及知识技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只不过这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属于个人罢了。创业者的家族资源也可以看作创业者内部资源的一部分。如果拥有一份良好的内部资源,对创业者个人来说无疑是幸运的。但大多数创业者需要自己去挖掘和运用外部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借助自己的人脉资源,即创业者构建其人际网络或社会网络的能力。一个创业者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之内建立自己最广泛的人际网络,那他的创业一定会非常艰难,即使初期能够依靠领先技术或者自身素质,比如吃苦耐劳或精打细算,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功,但要把事业做大则不那么容易。除非他像比尔·盖茨那样,能开发出一个 WINDOWS,前无古人,无可取代。

没有这样大的本领也不要紧,但一个能成大事的人,一定是一个拥有个人魅力的人。所以,一个想要借势生财的人,一个想借人脉获得成功的人,首先一定要让自己身上有那么几处可圈可点的优点,这样你才可以在别人面前昂首挺胸,气宇轩昂。

此外,好口才价值百万,能说会道总比笨嘴拙舌更能赢得人气。一句话说得好可以使人心花怒放,半句话说得不投机,就可能树立一个仇敌。一个人不仅要能轻松地说服他人为我所用,还要懂得为人处世之道,要懂得在长时间的沟通和交流中加深与人的感情,从而进一步强化、稳固人脉关系网。

在金融界的创新指标——花旗银行(Citibank)里,这个由许多个“第一名”聚集而成的金字塔组织,同岁的程耀辉、曹中仁两人,是企业金融处最年轻的副处长及副总裁,也是高层刻意培养的接班人。他们两人,一个主管电子中、下游产业的客户关系,另一个主管电子上游产业客户关系,平日往来的对象都是各大电子业的老板与财务长们。银行高层评价说:“论聪明、论专业,很多人都是一时之选,但是,他们的人脉竞争力却高人一筹。对内,可以服众;对外,则可以取得客户的信任,这是他们出线的原因。”

许多人以为,只有保险、业务员、记者等行业,才需要重视和借助人脉,因为人脉是他们吃饭的家伙,也是最大的资产。但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科技、证券或金融等各个领域中,人脉竞争力都是一个日渐重要的课题。

因此,借助人脉的技巧和能力,也体现了“人脉竞争力”。只有遇“东风”并善借者,才能直上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