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12

第12章 有“礼”走遍天下

人情世故本是一种正常的交际与生活方式,但是发展到现在却已成了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在一些人看来,最重要的人际因素就是面子和金钱,这便是人情世故的根本。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国人,一时还改变不了这种情况。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这个字在中国已经风行了数千年。礼有两种形式:礼者敬人也,要知礼、懂礼、讲理,要示人以尊重,简单说就是有尊老爱幼的品德;礼者,礼仪也,就是衣着打扮、言行举止要合乎规范,也就是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过去这个“礼”字,似乎跟“礼物”联系得并不紧密。

然而,经过几千的历史演变,人们把“礼”字从道德精神中分化出来,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物质因素。礼和权力、财产的分配与日用消费结合在一起,展开道德的、经济的、文化的全面联系。“礼轻情意重”似乎早不流行了,写封信、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吃顿便饭、聊聊天、谈谈心,交流一下感情,这种形式早已被丢进垃圾桶里去了。

现代商业社会,人们去医院动手术之前,要给主刀医生递上一个红包,不送心里不踏实;给记者“捐赠”车马费,这几乎可以视为当下中国企业进行媒体公关的要义;去驾校学车,要给教练递上一条香烟;去政府部门办事儿,要托熟人;小孩上学,要交择校费;去开家长会,要给班主任送点礼物;亲朋好友的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统统都要细心打理,怠慢不得……细细想来,随礼真不随便,随礼,逐渐成为每个家庭不情愿的人情消费,演化成“钱尚往来”的送钱怪圈。遇到什么问题,先请客吃饭,事情放一边,吃饭为大。国人对于吃饭向来很是讲究,事情大小决定了饭店的规格,是爆肚鱼翅,还是剁椒鱼头,由事情大小来定;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酒是用来壮胆的,桌子是用来拍板的,酒和桌拼在一起,则无事不可为。

每个中国人都会受这些“人情世故”所烦扰,也不知道这个送礼办事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何开始的,现在要一举消灭这种“习俗”似乎是不可能短期实现了。即使你不去遵从这种“人情世故”,别人也照样去做。甚至其他国家的人也这样做,世界各国都有约定俗成的、各式各样的礼仪。礼物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传递自己心意传达对他人祝福的意思,在一些场合,送礼给别人其实不如说是送礼给自己,送出去这点小礼物以求别人给予自己更大的利益。收别人的礼物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是有时候收了礼物不就等于接受了一项任务,多了一份责任,事情办不好就对不起这份人情。

因此,无论是送礼者还是受礼者,都有了不小的压力,礼尚往来的学问越来越大。有些人把一句名言修改为“‘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此话虽然夸张了些,但对“礼”的作用则可窥见一斑。

美国一位研究者经调查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靠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

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充分运用了自己的礼品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引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三是他们又很执著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可见,礼物在商务交际中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今的商业社会中,“利”和“礼”常常是连在一起的,而且还是先“礼”后“利”。这就是说,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可实际操作起来就难了。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礼品虽小,但却能够打动他人的心呢?

在当今人际交往中,送礼确实需要讲求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让人费尽心思的事情。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它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艺术气质以及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因此,我们在送礼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盲目去做,要多动脑子,通过礼物来表达自己的诚意。

(1)尊重受礼人

送礼是奉献欢乐,首先你要了解对方真正需要什么。所送的礼品是双向的,不能只以送礼者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以自己的喜好而嫌弃对方所送的礼品。只要双方能将心比心,多为对方想一想,就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了。

如果你不是太了解对方的喜好,那么就选择你自己也希望接受的礼品。如果你送的礼品连自己都不喜欢,别人怎么会喜欢呢?从收礼的一方考虑,不要把收到的过时礼品再转送给别人,或索性丢弃它,因为送礼的人通常都会留意你有没有使用他所送的礼品。

如果你比较富有,送礼给一般的朋友也不宜出手太过于阔绰,以免使对方无所适从,有时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得到反效果。而送一些富有创意的礼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若是买来的礼品,送礼时要记得把礼品上的价格标签拿掉。把标签留在礼品上,礼品就变成只能传递两个信息:一个是,“我们的情谊值多少钱”,另一个是,“看着吧!下次得给我回送同样价格的礼品”。而这些信息,可以把所有送礼的情分都打得稀里哗啦!此外,无论礼品本身价值如何,最好还是要用包装纸包起来。有时注意这细微的地方更能显示出送礼者的心意。

此外,还要考虑到接受礼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上你送的礼品。比如,朋友乔迁之喜,你准备送他一幅大大的装饰画,首先应考虑,他家里摆得下这么大幅的画吗?

细节考虑周到,更能体现你对受礼者的尊重。

(2)赋予礼品意义

让受礼人惊喜赞赏是所有送礼人的心愿。礼品是感情的载体,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任何礼品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求人、或联络感情等。所以,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要针对不同的受礼者的不同条件区别对待。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品非同寻常,备感珍贵。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实际上,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的礼品。因此,选择礼品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3)礼品要轻重得当

送礼是双方共同的行为,适度是原则。一般来讲,礼品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礼品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品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会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对方拒收,你的钱已花出,留着无用,便会生出很多烦恼,就像平常人说的“花钱找罪受”,何苦呢?因此,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选择轻重适当的礼品,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4)把握送礼的时机

每一次送礼,都需要一个新颖的说法。用“师出有名”来形容送礼的时机最恰如其分了。

生日礼物送祝福:平常日子不妨把上司、同事和下属以及亲朋好友的生日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并在家里的挂历上用红笔画个圈标个记号,等到某某人过生日的这天或前一天,你可以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甚至为他筹办生日宴会,这会很令他感动,是达成办事效果的有效手段。

偶发事件送感动:比如当你听说某家楼房煤气爆炸,某栋住宅楼发生盗窃,某个住宅突发火灾,或是某个地区遭遇洪灾,而这些出现灾情的地区正好有你的亲戚、朋友或熟人,这时你不妨打个电话去或亲自登门,带点礼物,探问探问。这样,得到你关心的人会有遇到真朋友的感觉,从而会对你铭记于心的。日后有事去求他,他一定会尽心尽力帮助你的。

卧病在床送温暖:人一旦生病卧床不起,都会变得脆弱与烦躁,名声、虚荣也都顾不上了,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别人来探视他,你要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

如果亲朋好友因病休假在家,你就应该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带着礼物去他家里探病慰问。闲聊时不要谈及工作,多讲些轻松、有趣的故事和消息。告辞时说些祝福的话,要表现出真心、关心、同情与诚恳的样子。且探视看病,时效性强,越快越好,不要犹豫不决。

婚丧嫁娶送真情:结婚、生小孩以及死亡举行丧礼等是送礼的好时机。亲朋好友、上司或下属的孩子有婚嫁之喜、生小孩之喜时,要及时地送去礼金礼物,对于结婚会场、宴客应酬也要尽心帮忙。最好在这样的时刻替他们照相,日后可作为一份礼物送给他,这样会很讨得他们欢迎的。

当你听说有人去世了,应主动慰问死者的家属,举行葬礼时还要去送行。如果实在抽不出时间,可以打电话致意。抓住送礼的机会,既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又有利于你所办的事获得成功。常言道:“礼不可乱送,药不可乱吃。”送礼时机必须把握好。

(5)注意送礼的场合

不同的场合、情形有不同的送礼方式。送什么礼、怎样送是经常困扰人们的问题,尤其是在怎样的场合下送礼至关重要。场合不当,即使是送上最珍贵的礼品、拥有最深的爱,有时也无济于事。送礼一般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以免给公众留下你们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支撑的感觉。那种做贼似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间的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许多礼品都会涉及风俗习惯和个人风格的问题。

送礼时最重要的是令人开心,而不让人伤心、窘迫。例如,一位男士送给一位女士一枚钻石戒指会让她觉得很尴尬,而她丈夫这样却会让她欣喜万分;在欢庆的日子给主人送上一件易勾起主人对往事伤心回忆的礼品,一件揭开主人内心不可告人的秘密的礼品,无论多么珍贵,都不合时宜。

(6)了解风俗禁忌

广博的知识可以避免送礼过程中带来的不快。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带去了一袋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误会和难堪。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家病故?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例如,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