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8377400000013

第13章 悟透“人性”,低调做人

社会是各色人物、各种“圈子”构成的,做人之难,难就难在人性太复杂。做人说到底就是研究人,这门学问,有人花了毕生精力也不能勘破其中因果,多少不甘寂寞的人穷究原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塑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然而人性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悟透人生的全部内涵。

在历史上,有多少大英雄不明白这一点,最终玉石俱焚,为后人留下无穷的遗憾。

东汉有个叫冯异的将军,品格高洁、才能出众,在中国历史上传为佳话。冯异驰骋沙场几十年,战功累累,是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时的杰出统帅,但每次战役结束后,诸将并坐论功时,他为了避功,把封赏让给部下,常常独坐在大树下读书思过,因而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他有帅才,却从不使气,虽战功赫赫,却仍低调做人。

更始元年(公元 23 年),大司马刘秀率王霸、冯异等将领历经艰险,攻克邯郸,擒斩王郎,平息叛乱。冯异在邯郸之战中,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连夜为夜宿河北晓阳地区的大军筹措粮秣,熬煮稀豆粥,使将士饥寒俱解,恢复战斗力。

刘秀率军行至南宫时,正逢大雨滂沱,寒气逼人,又是冯异四处奔波,取薪燃火,供将士取暖烘衣,送上热气腾腾的麦饭,使官兵衣干腹饱,重上战场。

邯郸之战,刘秀大胜。他赞扬冯异“功勋难估,当为头功”。正当刘秀召集将领盘坐旷野、论功行赏时,冯异却独自离众,待在一棵老槐树下聚精会神地读《孙子兵法》。当侍卫连拖带拉地将冯异带到刘秀跟前时,冯异却对封赏一再推让。实在推托不掉,他便建议将此功让给属下的一名偏将,令这位偏将大受感动。刘秀见冯异淡泊功利,又赏他许多金银,冯异却悉数分给这次作战中表现勇猛的士卒。

冯异的做法,使他调动起部下来得心应手,部卒愿意为他效力,同级之人佩服他,上司也欣赏他。

相对冯异来说,年羹尧就是一个不知深浅的人物了。

他久历沙场,战功赫赫,拥立雍正登位又立下大功。

因此,雍正皇帝登基之初,对年羹尧倍加赏识、重用。年羹尧一直在西北前线为朝廷效力,因平定西藏时运粮及守隘之功,封三等公爵,世袭罔替,加太保衔;因平郭罗克功晋二等公;叙平青海功,进一等公,给一子爵令其子袭,外加太傅衔。雍正二年(1724 年)八月,年羹尧入觐时,御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恩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年羹尧的亲属备受恩宠,就连家仆也有通过保荐,官做到道员、副将的。他的胞妹又成为雍正帝的贵妃。

年羹尧对此不但不知收敛,却更加得意忘形,更加骄横,还霸占了蒙古贝勒七信之女,斩杀提督、参将多人,甚至蒙古王公见到他都要先跪下,以此他遭到了群臣的记恨和非议,弹劾他的奏章多似雪片。

内阁、詹翰、九卿、科道合词奏言年羹尧的罪恶,于是部议尽革他的官职。雍正三年(1725 年)十月,雍正帝命逮年羹尧来京审讯。十二月,定案。在审理的九个月内,议政王大臣等定年羹尧之罪共九十二款:计有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专擅之罪十五、忌刻之罪六、残忍之罪四。

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帝差步兵统领阿尔图,来到关押年羹尧的囚室传旨说:“历观史书所注,不法之臣有之。然当未败露之先,尚皆为守臣节。如尔公行不法,全无忌惮,古来曾有其人乎?朕待尔之恩如天高地厚,愿以尔实心报国,尽去猜疑,一心任用。尔乃作威作福,植党营私,辜恩负德,于结果忍为之乎?尔悖逆不臣至此,若枉法曲宥,何以彰宪典而服人心?今宽尔磔死,令尔自裁,尔非草木,虽死亦当感涕也。”年羹尧接旨后即自杀。此案涉及年家亲属及友人,其父年遐龄、兄年希尧罢官,其子年富立斩,诸子年十五以上者遣戍极边,子孙未满十五者待至时照例发遣,族中的文武官员俱革职。

这就是年羹尧高调做人,嚣张跋扈的结局。每个人都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环境靠一己之力是不能改变的,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既要成就一番事业,又要避免被环境所吞噬,这要用到许多智慧。

历史上,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晋时嵇康跟随隐士孙登在山林间遨游了三年,嵇康向他请教问题,他从来不回答。将要分别时,嵇康对他说:“先生,您难道在最后分

别时也无话可说吗?”

孙登于是说:“你认识火吗?它生来就有亮光,如果不用,那就浪费了它!人的才能就像暗夜的火光一样,如果不用,也会浪费殆尽!保存火光的关键在于免遭外部的风雨,发挥才能的关键在于顺应外界的事物,有十分清醒的见识,只有这样才能长久。我看你不随流俗,刚有余而韧性不足,才气多而见识太浅,在当今世上恐怕很难有所作为!”

不出孙登所料,嵇康入仕后一直没有被朝廷任用,最后竟然因吕安事件牵连入狱,被司马氏杀害了。

《汉书》中有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就是说,河水太清澈了,鱼儿就没法生存;一个人太苛刻了,就很难交到朋友,没人敢跟他打交道。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保证自己不犯一点错呢?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看法和思想的区别,对方不可能跟你的行为举止一模一样。毕竟,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我们不能抱着自己那套标准严苛地去要求他人,总得容忍一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和事。

美国的乔布斯和沃兹是“苹果Ⅱ”微电脑的开发者,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合作者是马克库拉。其实,最初光顾乔布斯和沃兹两位年轻人的并不是马克库拉,而是乔布斯的老板介绍来的一个名叫唐·瓦尔丁的人。

当唐·瓦尔丁来到乔布斯的家中,看见乔布斯穿着牛仔裤,散着鞋带,留着披肩长发,蓄着大胡子,不管怎样看都不像是一位企业家。于是,唐·瓦尔丁就把这两位奇怪的年轻人介绍给了另一位风险投资家马克库拉先生。

马克库拉原来是英特尔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对微电脑十分精通。他并没有被乔布斯和沃兹的样子“吓坏”,而是先考察了乔布斯和沃滋的“苹果Ⅱ”样机。最后,马克库拉问起了关于“苹果Ⅱ”电脑的商业计划,而乔布斯和沃兹只精通于技术,对商业买卖一窍不通,所以二人面对马克库拉的提问,一下子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但马克库拉并没有因此失望,而是决定和这两位年轻人合作,并出任董事长。

唐·瓦尔丁就因为对乔布斯和沃兹的外表形象过于求全责备,而丧失了一个有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功机会。而马克库拉却与他相反,没有对乔布斯和沃兹求全责备,而是与他们进行了深度的接触了解,所以他成功了,他抓住了人生中重要的机会。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很多肯定和我们不是同路人,无论是志趣、政见还是性格都与我们不合,甚至格格不入。但这些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他对我们的事业发展是不是有用。在这个时候,苛求完美不是一种正确态度。

不要强迫别人一定要跟自己相同,须知“方便有多门,根机有多种”;更不必要求人人都顺从自己的意思,眼耳鼻舌各司其职,才能成为健全的有用之人。如果你过于追求完美,对人求全责备,那一定严重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就会没有一个人敢跟你交朋友,你也将因此错过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