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借梯登天
8337400000026

第26章 用“脑子”来借钱

借钱不仅仅需要伸出双手,更重要的是善于动脑。学会用“脑子”赚钱,你就能更轻松、更快捷的获得财富。

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再亲的亲戚、再好的朋友,也会认真考虑自己的钱出去后是否有回报。所以会借钱者总先要让人家明白他将会得多少好处,让他心甘情愿地将钱拿出来给你使。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得靠脑子,这也就是会做生意。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所以一般人们发家都是完全依靠自己一文钱一文钱地积累,这个发家过程无疑相当漫长。所以现代人有很多都喜欢跳过最初资金积累阶段,直接由多次借贷过程,转而成为传统商人。

胡雪岩就是一个“钱眼里翻跟斗”的高手。他刚开始起步时其实身无分文,他之所以能在以后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知道如何在“钱眼里翻跟斗”,他辉煌的业绩,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胡雪岩要开办药店,在和刘,不才商量药店事宜的时候,他一开口就是“初步他想凑十万银子的本钱”。就凭这句话,他们便可看出他不畏艰难险阻的决心。其实不管是干任何工作,只有你下定决心要把它做好,你就一定能将它做好。当你下定决心之后,你就会想千方设百计地去制定某些计划。胡雪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成功之前也是动了不少脑筋的。

首先,他向杭州城里那些为官不廉、中饱私囊,已经被“喂”得脑满肠肥的官儿们去借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开药店本身就是极稳妥的生意,且又可以得到济世救人的好名声,从这个角度去看,官儿们就极有可能从他极饱的宦囊中拿出一笔钱来投作股本。

同时,胡雪岩也打听到刘不才的专治军队行军打仗容易发生,而他时疫的“诸葛行军散”系祖传秘方,配料与众不同,其效如神。于是胡雪岩打算与专管军队后勤保障的“粮台”打交道。他先采取只收成本的方式给军营送“诸葛行军散”,或者让他们以“诸葛行军散”代捐,指明数量多少,折合银子多少。只要军营的兵将们相信这药好,那么和粮台打交道刚开始起步时,争取承接为粮台供药的业务是起步时的关键。粮台虽不上前线打仗,但其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仗下来料理伤亡,粮台上用药相对来说会比较多。药店可以把药卖给他们,药效要实在,价钱比市面便宜,还可以欠账,并且要让粮台本人公事上好交代。所以,除“诸葛行军散”之外,药店可以弄到几张能够一服见效且与众不同的好方子,譬如刀伤药、辟瘟丹之类,把真材实料修合起来,然后再禀告各路粮台,让他们来定购,当领下定购药品的款子时就正好可以用来经营药店生意,这样下去,药店就能在无需筹钱的情况下壮大起来。

我们不得不赞叹胡雪岩高超的借钱本领。事实上他变成巨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胡雪岩有一双像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并随时睁大眼睛去捕捉机遇。一旦有猎物,便迅速行动。

商场上的玄机变幻莫测,但善于经商之人稍作戏法便可扭转不利局势。胡雪岩就是一个善于随机应变,独辟蹊径之人。

胡雪岩在将湖州收到的生丝运到上海时,小刀会正在那儿起事。上海当时也正因此而暂时与外部交通断绝,可是,胡雪岩左想右想都觉得这洋庄的生意会赚钱。

做洋庄的生意,第一步是要控制洋庄市场,垄断其价格。按惯例,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想方设法和上海搞生丝的合作,从而迫使洋人就范。再一个便是在上海就地收丝,囤积起来,以针对洋人市场。由于胡雪岩做生丝生意是刚起步的,所以当时的地位和名气都不足以使他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经过反复斟酌,觉得第二种方法比较合适。这既是垄断价格、控制市场的基础,也是迫使洋人就范之后能获取更大利润的条件。

但是,在上海就地买丝就需要大笔本钱。而胡雪岩当时只有价值10万两的生丝存在上海裕记丝栈,而他的生意伙伴尤五为漕帮粮食生意向“三大”借贷的10万银子确实已不能再续转,并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尤五最多只能筹集到7万银子。照这样看来,胡雪岩要想就地在上海买生丝遇到了一定的麻烦。

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许多难题也许仅仅只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有时只需稍微变通一下即可。胡雪岩就是用手头裕记丝栈开出的那批10万两生丝的栈单稍微“变”了一次戏法。首先,他将这一张栈单拿给“三大”看,以证明“三大”的贷款可以归还,并再三提醒说等这批生丝脱手之后才能料理清楚。这样,有栈单为证,货又明明摆在货栈里,他们自然会确信,这样也就生出了10万元的调用资金。接着,他又用裕记丝行的生丝作抵押,向洋行借款,把栈单变成现银。洋行有栈单留存,所以就给贷款,且栈单也不会流入钱庄,这样“三大”方面也就不会知道栈单已经抵押出去了。就这样胡雪岩仅仅一张栈单便做成了百万元的生意。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多动脑子,灵光一闪,金钱自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