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借梯登天
8337400000027

第27章 借钱生钱:成功创业的捷径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资本积累已经不太现实,还会大大阻碍你前进的步伐,懂得借钱生钱,就能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任何巨额财富的起源,大都是建立在借贷基础上的。就是说,要发大财先借贷。借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西方生意场上有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因此,无本生财者应当充分认识这一点,并尽可能每天都考虑怎样去借钱。当然,借钱就得付利息,但你不要害怕,你利用别人的资本赚钱,你所得的收入,可能远远超出你所付的利息。

亚洲饼干大王拉江,皮莱与其说是饼干大王,倒不如说是借钱大王。他创建的公司叫皮莱公司,1991年他的公司营业额达7亿美元,可是他却负债累累;1992年,甚至负债高达1、15亿美元。虽然,皮莱公司有如此高额的借贷,可却并没有被债务压垮。他把借来的钱,投资在不会衰退的粮食产业上。因为拉江·皮莱明白,人总是得吃呀!这样,皮莱公司所冒的投资风险相对来说很低,这就是拉江·皮莱深思远虑的一招。

因此,不要害怕借钱,与拉江·皮莱的高额贷款相比,你借的那点小钱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你有非凡的才华,再满怀信心,就定会有机会赚大钱的。其实只要你多动动脑筋,处处都可以找到借贷的机会。从现在开始,你有了这种常识,就不必为没有本钱发愁。为了发大财,你可以去借贷。

但是,你要明白,银行不会主动送钱上门,必须要靠你想办法巧妙去借。只要你有诚信,你总会借到自己所需的钱。作为大上海游乐场老板的黄楚九,创业之初也是靠借钱起家的。

黄楚九借钱,最初是从一个富孀开始的,他先借20元,约定3天后还。借到这20元,黄楚九并没有把它用掉,而是放在家里,第3天他就把钱给还了。过几天后,他又上门借,这次他借50元,约定5天内还,到第4天,他又上门还钱了。以这样的方式建立的信誉,使他借的数目从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一直借到2万元,黄楚九将最后借到的钱盘下了中法大药房,制造艾罗补脑汁。

这就是黄楚九创业的第一桶金。除了开药店外,黄楚九陆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还开办了一家日夜营业的银行,以高额的利息和简便的存款取款手续吸引顾客。因为利息高,手续简单,很多顾客向银行存款,从而将这些存款扩大自己的经营。黄楚九就是靠这样的借钱手法吸引资金,扩展自己的企业的。

借钱做生意就是负债经营,通过借钱生出自己的钱来。做生意需要本钱。向别人借钱,要付利息,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通常来说,债主因为数目太大了,他逼你也没有用,如果逼倒你,连本钱也收不回,就不用说利息了,只好长期放这笔钱给你,每月收取利息。

因此,只要你胆识过人,眼光独到,看准市场的行情,洞察市场变化规律,科学地周转手中的钱,那么,靠借来的钱再生钱,生出来的钱远比你所付出的利息多得多。

在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中国人普遍都很注重亲情,亲戚朋友有什么困难,大家都愿意帮一把。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正是这个道理。实行联营,是实现经营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之一。老板可以要求其他企业入伙,壮大自己的力量,发挥两个拳头的合力。利用联营形式筹集资本,形成“联合舰队”,企业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这对联营各方都有好处。此招也是小资本同大资本竞争的有效手段。

赵菊花是台州市第一家农民联谊饭店的经理。在创办饭店之初,她仅有17万元的资金,并且这些资金还是向村民挨家挨户借的。她在接手饭店后,打破“铁饭碗”机制,建立完整的岗位责任制,把职工的固定工资制改为半浮动形式。按工种、按楼面、按厅、按定位率、按职责、收入、作用等计算工资,定超收奖、节约奖、卫生奖,以此为杠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几年下来,饭店赚钱了,积累了一笔数量可观的利润。

可是,由于联谊饭店处于南海饭店、椒江大厦的包围中,竞争十分的激烈。于是,赵菊花对职工说:“我们只有走改造之路,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改造设备需要资金,我们是农民饭店,国有大饭店有国家撑腰,我们的资金是一分一厘自己筹来的。为了饭店和大伙儿的前途,我建议,这笔奖金暂时不分,用作改造设备。”

如果按照承包合同,分得最多的应该是经理自己,可如今经理自己提出不拿钱,大家谁还愿意去争那属于自己的一笔钱呢?赵菊花就是用这高明的一招,把该分给职工的奖金借用为改造设备款,迅速实施改造原有设备的计划,把所有的大房间改成两三个台面的小房间。后来,当联谊饭店借款盖成3层大楼营运时,由于没有空调,利润平平,而为建此楼所借的贷款利息却必须按时支付。她咬咬牙,果断地从职工那里又一次借款100多万元,为饭店安上最先进的中央空调。饭店因改善了设备而摆脱了竞争中的不利困境,从1993年以来,每年赢利达几百万元,饭店和员工各获其利。皆大欢喜。

借钱生钱的道理,在于用借到的款项,发展自己的经济王国。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是一个合理负债的企业;一个成功的老板,通常是一个懂得如何向银行借贷的人。有钱不知道用在哪里的经营者,不是能干的人;而通过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可以借到的钱而不借,从企业发展和扩张的角度来说,是没有眼光的愚蠢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