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发表后,据说斯大林读了非常生气,在发表它的杂志页边上批了“坏蛋”二字。一位曾在《红色处女地》杂志编辑部工作过的女作家说她曾见过斯大林的批语,还说斯大林把副标题中的“贫农”二字改为“富农”。1989年,女学者丘达科娃在她的题为《斯大林与普拉东诺夫:优先权问题》的报告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批评家B.瓦西里耶夫进行反驳说,至今谁也没有见过斯大林作了批语的那本杂志,这本杂志至今没有找到。可见,斯大林的上述说还没有确凿的材料可以证明。
不过那时接着发生的事情说明这一传说并非空穴来风。不久《红色处女地》发表了法捷耶夫的《关于一篇富农的纪事》的文章,对普拉东诺夫的小说痛加批判,同时也为发表这部小说认了错。接着出现了叶尔米洛夫等人的文章,指责普拉东诺夫诽谤农业集体化运动。如果上头没有指示,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根据了解情况的人说,在这之前政治局专门开了会,斯大林在会上大发雷霆,批判《红色处女地》刊登“普拉东诺夫的这部富农的反苏维埃的小说”,但是至今尚未见到这次会议的记录,因此也就不知道斯大林具体说了些什么。看来,根据传说,斯大林对《有好处》的“文学批评”也就仅只是“坏蛋”二字了,而且还不知道这说的是作者还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1932年上半年,肖洛霍夫同样取材于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小说《开垦的荒地》(中译本先后译为《被开垦的处女地》和《新垦地》)开始在《新世界》杂志上连载。斯大林在小说第1部尚未连载完毕就进行了夸奖,说它是“一本有趣的书”。据说,《新世界》编辑部读了手稿后对其中描写了消灭富农的场面有意见,不敢发表。肖洛霍夫求助于斯大林,后者批评《新世界》编辑部里“尽是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说道:“我们连消灭富农都不怕,怎么害怕写这些!小说应当发表!”《开垦的荒地》(作者给自己的小说取名为《流汗流血》)写了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尖锐复杂的斗争,也有关于运动中过火行为的描写。斯大林并没有表示不满。那么他为什么对普拉东诺夫的小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呢?也许是他不喜欢普拉东诺夫用讽刺文学的笔法写农业集体化这样严肃的主题,也许他反对作者根据贫农的心灵状态来写这个运动,也许是因为小说在写偏差和过火行为时过了头,也许是认为小说中关于只会鼓掌的自动化装置的描写是针对他的……因为不知道斯大林具体说了些什么,对此只好进行揣想和猜测了。
上面讲了斯大林关于他比较关注写农业集体化题材的作品的不同评价。从三十年代起,也出现了不少写工业化和改造自然的题材的作品。这里要提一下莎吉娘的《中央水电站》。1931年,这位女作家在小说完稿后为了使它能早日顺利发表,给斯大林写信,请求他给小说作序。斯大林在回信中说:“应当请您原谅,现在没有可能读您的大作和写序言。两个月前我还有可能满足您的请求(我将会愉快地这样做),但是现在——请您相信——由于超负荷的实际工作已无可能满足。
“至于说到为了加快《中央水电站》的发表和让您不受到不知分寸的‘批评’,那么我一定会这样做的。请您具体说一下,为了推动这件事,我应该对谁施加压力。”
斯大林也许真的没有时间读这部并不十分突出的作品并为之作序,但是从他决定帮助作者的坚决语气来看,他相信这部写工业化的作品在政治方向上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列昂诺夫于1935年写了长篇小说《通向海洋的道路》。据当时担任作协理事会责斯大林同志读了,对它很喜欢,肯定了这部作品。
这里要顺便说一下斯大林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维尔塔的《孤独》的看法。1936年5月1日,高尔基在给斯大林的信中对文学创作的不景气和文学编辑工作水平之低表示不满,并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维尔塔的《孤独》为例来加以说明。斯大林在5月21日给他的回信里这样说:“关于我国年轻文学,我表示同意:它经常缺乏起码的文化。《孤独》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不例外。与此同时应该说,我认为这两部作品对我国文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和重要的优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您应该是知道的,至于维尔塔,据说他是一位初次发表作品的年轻作家,他笔下的斯托罗热夫(富农)还将在第2部出现。”从斯大林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两人的作品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同时他还指出,《孤独》尚未写完,对它下结论为时尚早。
四
斯大林学生时代写过诗,有较高的诗歌才能和鉴赏能力,但不知为什么,很少发表诗歌评论。他器重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和帕斯捷尔纳克等三位诗人。叶赛宁早逝,他未能对其创作进行评述,这在情理之中。他只给马雅可夫斯基作了一个总体评价,称其为“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但未见对具体作品的评论。帕斯捷尔纳克和他交往较多,他对这位诗人的诗风不十分欣赏,但也未见他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相形之下,斯大林对戏剧和电影的创作十分重视。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他从小就爱好戏剧,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像上面已经提到过的那样,认为戏剧和电影覆盖面广,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产生的影响比其他文学体裁要大。他喜欢读剧本、看戏和看电影,一方面这成为他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部分,但是另一方面他这样做又是他领导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他阅读新创作的剧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一些剧本上演后,他观看演出,继续发表评论。他关注电影脚本的创作及其拍摄过程,对合格的脚本加以肯定,不合格的脚本则要求修改,如再不符合要求,则不许搬上银幕。有时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某个剧本和某部电影,并作出决定,由此可见重视的程度。
上面已经讲了斯大林对布尔加科夫的剧本《土尔宾一家的日子》和《逃亡》以及别泽缅斯基的诗剧《射击》的评论。在这前后引起他的注意的还有基尔顺的《铁轨隆隆作响》。这个剧本上演后,他先后观看了几次。但是也有一些剧本他并不十分满意,例如他对斯皮里多诺夫的取材于巴库公社的剧本《二十六名公社社员》就是如此。1929年6月11日他在给高尔基的信中对它作了比较详细的评论。他这样写道:“我读了斯皮里多诺夫的剧本《二十六名公社社员》。依我看来,剧本写得很差。这是关于极其重要的事件的一般的叙述,而且是粗枝大叶的叙述,作者并不理解这些事件内在的联系。
“从剧本中无法理解巴库的布尔什维克为什么和如何放弃政权(恰恰是放弃,而不仅是失掉)。这是巴库事件中的主要问题。要么顾全邵武勉和其他同志的声誉,完全不去写二十六名公社社员,如果要写,就不能回避这个主要问题,而用各种琐事来掩盖它。作者在这里犯了一个违背历史真实的大错,并且不只是违背历史真实,而且违背了年轻一代的意愿,他们希望从老同志的错误和失误中(就像从他们的成功和成就中一样)学习一些东西。
“不能赞同作者把里海的水兵描写成一伙十足的酒鬼和卖身投靠者的做法。这从应符合历史真实的观点来看是不对的。国内战争时期没有这样的情况,尽管这场战争使得甚至是最封闭的机关和团体发生了分化和分裂。当时由于苏维埃俄罗斯的存在这一事实,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剧本里缺少作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剧情发生在盛产石油的地方,在工人城市巴库,却看不到或几乎看不到作为一个积极行动的和进行斗争的阶级的工人形象。这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是事实。”
斯大林肯定剧本里有八到十页写得精彩生动,有的人物写得也不错,但是他认为“剧本的这些优点没有能弥补(也不可能弥补)它的重大缺点”,“总的来说,剧本写得很差”。
从斯大林对《二十六名公社社员》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特别要求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作品符合历史真实,主要从这个要求或标准出发,对这个剧本作出了基本上否定的评价。
接下来讲一下斯大林对阿菲诺盖诺夫的《谎言》的评论。这个剧本写于1933年初,它的主人公是某工厂的工人、党员尼娜·伊万诺娃,情节围绕她与周围的人的冲突展开。剧中写了尼娜的丈夫、副厂长维克多,工厂委员会委员库利克和党支部委员戈尔恰科娃,厂党支部书记谢罗什塔诺夫,原为高级干部、后因犯机会主义错误被降职成为工厂厂长的纳卡托夫以及他的朋友、副部长里亚多沃依。尼娜的丈夫不是正派人,尼娜与他的关系不好,爱上了里亚多沃依。库利克和戈尔恰科娃都是名利之徒,前者是一个司机,想继续往上爬,后者则觊觎支部书记的职位。他们拉帮结派,打击为人正直、与支部书记谢罗什塔诺夫关系较好的尼娜,歪曲她日记里的话作为借口,坚持要求把尼娜开除出党,并达到了目的。尼娜只好去找里亚多沃依寻求帮助。在他们谈话时,那位犯机会主义错误被降职为厂长的纳卡托夫来找里亚多沃依,向他承认自己进行反党活动。尼娜原来比较尊重纳卡托夫,此时发现自己看错了人。里亚多沃依决定立刻向上汇报,可是尼娜不知为什么却要求不这样做。两人发生了争执。火头上尼娜向里亚多沃依开了枪。剧本末尾纳卡托夫误以为尼娜将站到自己一边,然而尼娜表示,她将向上如实汇报纳卡托夫的问题。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尖锐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和人之间应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不能尔虞我诈,相互倾轧,尤其领导干部和党员,更不能把自己的行动建立在谎言和欺骗上。
阿菲诺盖诺夫把剧本的打印稿寄给了斯大林,并附上了一封信,信中说:“如果您认为它值得注意的话,我将为您的每一个指示以及在页边上所作的每一个批语和记号感到幸福”。斯大林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做了六十多处修改和批注,有的地方勾掉了整个的段落,在稿子的末尾写了对剧本的评论。他写道:
“阿菲诺盖诺夫同志!
剧本的思想是丰富的,但是写得却不丰富。为什么您笔下的所有党员(戈尔恰科娃、维克多、库利克、谢罗什塔诺夫)都写成肉体的、精神的和政治上的残疾人。甚至里亚多沃依有的地方看起来没有发育全,几乎是早产儿。唯一的一个奉行始终一贯的和深思熟虑的路线(耍两面派)的是纳卡托夫。他最‘完整’。
“为什么要让尼娜开枪?这只能把事情搅乱,把一切弄坏。
“应当写一个忠实的、人品好的和忘我地忠诚于事业的工人作为库利克的对立面(睁开眼睛就会看到,我们党内就有这样的工人)。
“剧中应该写工人们开会揭露维克多,批倒戈尔恰科娃,恢复事实真相。在您的剧里一般没有行动,只有对话(如果不算尼娜的毫无意义的和不必要的开枪),就尤其需要这样做。
“我认为您写尼娜和她的公婆这几个人物写得比较成功。但是没有最后完成,形象不那么鲜明。
“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说话的)风格。但是这些风格没有加工好,显得装腔作势,比较粗糙。看来,您急于给剧本收尾。
“为什么谢罗什塔诺夫被写成残疾人?您是否认为只有身体残疾的人才能成为忠诚的党员?
“剧本以这种样子不能出版。”
斯大林在他的评论中并没有对剧本的主题思想提出意见,只是认为不应把所有党员写成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残疾人,批评作者没有塑造出共产党员的正面形象。此外,他不赞同剧本主要写人物之间的谈话和很少写他们的行动的做法,同时对各种人物使用的语言风格提出了意见。
阿菲诺盖诺夫根据斯大林的意见,对剧本作了修改,于1933年写出了第二稿,剧本改名为《伊万诺夫一家》,其中某些情节写得比较缓和,例如把尼娜向里亚多沃依开枪改为她向自己开枪。作者把稿子寄给斯大林,请他提意见。斯大林于1933年11月10日在信上批道:“阿菲诺盖诺夫同志!我认为剧本第二稿并不成功。”阿菲诺盖诺夫本来打算把剧本排演出来给斯大林试看,得到批示后,马上通知剧院停止排演。这样一来,这个剧本就被长期束之高阁了。
1940年列昂诺夫写了一个名叫《暴风雪》的剧本。故事发生暴风雪肆虐的除夕之夜,戏剧冲突主要通过瑟罗瓦罗夫一家不同成员的遭遇表现出现。哥哥斯捷潘不学无术,但当上了厂长;弟弟波尔菲里曾是一个白军军官,国内战争快要结束时逃亡国外。十多年过去了。弟弟在参加西班牙内战后回到了祖国受到了一家人的款待,而哥哥因害怕经济犯罪活动被暴露而受到惩处,匆匆出国。就这样兄弟两人交换了位置。剧中把两兄弟的姨母这位老革命家写成已分不清是非的瞎眼老太婆。应该说,这个剧本描绘的生活画面是比较阴暗的,它的暴露性是比较强的。剧本写成后,为一些剧院所接受,开始被搬上舞台。突然联共(布)中央作出禁演的决定,把它说成恶毒攻击党的反革命剧本。斯大林虽然没有出面,但是中央的禁演决定很可能是根据斯大林的意见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