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效应——满足同事的赞美需求
心理学名词
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被他人肯定。”对人心来说,赞美的作用就像阳光之于万物。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他人的赞美需求,他将获益无穷。跟同事的交往过程中,千万不要吝啬对他人的赞美。赞美不仅能使他人对你产生亲近感,还有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公司日常的工作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偶尔会出现一些摩擦,甚至可能互相指责和排斥。但是,请不要忘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妨试着发掘同事的长处,并将自己内心深处由衷的赞许表达出来,向对方传达你的善意。也许,一句轻轻的赞美就可以帮你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并不会经常在职场中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因此,赞许同事应该从一些小事入手,用心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及时给予赞美。赞美用语越是翔实具体,越能说明你对对方的了解,越能表达你对对方的长处和成绩的看重。只要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经典案例
梁凯是公司里的老员工,业务也做得很好,大家都非常敬重他。有一天,新来的一个员工不小心将梁凯的水杯打碎了,这个员工非常紧张地跑回了自己的办公室,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因为梁凯的脾气非常火爆。
就在这时,旁边的高岚看到了新来的员工这么紧张,就对她说:“等到老梁过来,你就躲到洗手间里去,我帮你和他说。”果然,不一会儿,梁凯就火冒三丈地来了,高岚笑着迎了上去说:“来找谁呀?”梁凯问:“新来的员工去哪里啦?”高岚说:“她刚出去了,你找她干吗?是不是她找你请教问题啦?前段时间,她老是向我请教,业务上我也不是太熟练,有的地方掌握不好。当时,她就说‘如果梁凯在咱们办公室就好了,他经验丰富,有问题找他肯定OK’。”
听完这几句话,梁凯表情一愣,说:“她怎么知道我经验丰富?”高岚说:“大家伙传的呗,公司里谁不知道你的业务最精炼呀!这些新来的小员工对你崇拜极了,简直五体投地。”这时,梁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呵呵!新人嘛,总是需要向咱们老人儿学习,才能成长得更快嘛。呵呵!”就这样,梁凯又和高岚聊了一会儿,就回去了办公室,对杯子的事情只字未提。
新员工在洗手间听得是一清二楚,她对高岚竖起大拇指,巴结道:“岚姐,你真有办法!”高岚平静地说:“老梁这个人,就是爱咋咋呼呼。不过,你打碎了杯子至少应该留一个便条,这么急匆匆地回来有些不合适。有些事情,先说了对不起会更有利。”
第二天,新员工赶紧买了一个同样的亲自送过去,并且道了歉。没想到的是,梁凯态度很好,一直挂着亲切的笑容。看到新杯子,他觉得这个女孩挺懂事儿的,准备以后在业务上多多关照。
你学会了吗?
假如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之类的空泛的、不着边际的话,则有可能引起对方的猜度,甚至会怀疑你的意图。当赞美的对象为一件具体事情的时候,赞美往往更有力量。因此,在赞美他人时,最好针对具体的某一件事情,如“小李,你今天穿得很合宜”,远没有“小李,你今天的穿戴非常得体,你的领带跟黑色西服很相配”更能说到对方的心里去。
在赞美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一点,那就是你的赞美的范围应该涉及每一位同事,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人。如果你因赞美一个人而冷落了其他的同事,恐怕可能会得罪办公室的其他人。
示弱定律——喂他吃一颗“定心丸”
心理学名词
大部分人都喜欢逞强而不喜欢示弱,总以强大来标榜自己,想借此赢得尊重和崇拜。但实际上,毫不示弱往往会让自己的短处暴露无遗。在这种看似强大的心理攻势面前,你的对手也不会做出退步。而示弱却不同,它不仅能帮一个人取得人们的理解,还有助于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所谓的“示弱定律”。
在英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撒切尔夫人第一天出任英国首相,参加完就职典礼后回家,“嘭嘭嘭”的敲门声惊动了正在厨房为妻子准备庆功宴的撒切尔先生。撒切尔先生随口问了一句:“谁啊?”刚刚荣登首相大宝的撒切尔夫人很是得意,大声回答道:“我是英国首相!”结果,屋内半晌无语,也没人来开门……撒切尔夫人明白了,她清了一下嗓子,温柔地说:“亲爱的,开门吧!我是你太太。”这一回,虽然声音不高,但门很快就打开了,丈夫给了她一个热烈的拥抱……
这就是示弱定律的强大作用,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人心理上的防备和敌意。当你处于特殊的环境下,当你想赢得他人的好感时,当你想争取更快成长地壮大时,用示弱的方式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经典案例
想必大家都听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这一天,刘备闲来无事,正在后园浇菜,突然张辽、许褚带领数十人来到园中,对刘备说:“丞相有命,请使君跟我们走一趟吧。”刘备惊疑道:“有什么要紧事吗?”
许褚答道:“丞相只是让我们请使君过去,具体是何事就不得而知了。”于是,刘备就不安地进了曹府。一见到刘备,曹操就对他说:“在家做得好大事!”心虚的刘备顿时面如土色。拉起刘备的手,曹操接着说:“玄德兄学习种菜,不容易啊!”听到这里,刘备稍稍放下心,笑道:“闲来无事,聊以消遣罢了。”
曹操又道:“刚才凑巧看到枝头梅子青青,不去观赏一番,着实可惜了,正好煮酒正熟,因此特意邀请使君过来一聚。”刘备神色稍安,与曹操分主宾落座,开始把酒言欢。酒过三巡,正在兴头上,忽然漫天黑云压城而来,漫卷飘忽,矫若游龙。曹操指着乌云说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迹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游历四方,想必非常了解天下的当世英雄,请在这小小的酒桌上数一数天下的英雄豪杰,不知玄德意下如何?”
听了这番话,刘备惶然答道:“当今天下的英雄豪杰,据备看来,当数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张鲁、张绣等人。”不等刘备说完,曹操马上接口道:“玄德此言差矣!凡是英雄,都必须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胸中自有丘壑的刘备当然明白,但他眼下屈居人下,只能继续装傻充愣:“说实话,除了这些人外,我还真不知道还有谁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哈哈大笑,指了指刘备,又指了指自己然后说:“这天下英雄,只有使君你和我啊!”听到这里,刘备心中大惊,连手里拿的筷子都落了地。恰巧此时外边雷声轰轰,好像大雨将至,于是刘备有了主张。他一面装作去拾筷子,一面说:“外边雷声太大了,吓得我连筷子都拿不稳了。”曹操笑道:“男子汉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道:“圣人说遇到疾雷暴风,必定要改变容色,表示对上天的敬畏。那我怎么能不怕呢?”
靠着巧妙的掩饰,曹操自然没有对刘备闻言失态的神情起疑。因为这次示弱,刘备也为自己的崛起争取了时间。
你学会了吗?
示弱并不是真正的弱不禁风、毫无强硬之气,而是一种聪明的退让,是给强者吃下一颗定心丸。虽然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自己实力的强或弱,但你可以用示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为自己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适当地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别人的不满或忌妒,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心理平衡,对你放松警惕。
人们习惯于同情弱者,完美的人、很强硬的人往往会令人心生戒备。如果适当暴露点儿自己的缺点,反而能增强亲和力,不会让周围的人感到压抑。身处办公室中,你不可不懂得示弱。当然,我们所说的示弱不应该只表现在嘴上,还需要在行动上适当地退让。
相悦定律——喜欢才会引起喜欢
心理学名词
相悦定律,是指人与人在感情上的融洽和相互喜欢,它有利于强化人际间的相互吸引。简单来说,就是喜欢引起喜欢,即情感的相悦性。决定一个人是否喜欢另一个人的一个最关键因素是,另一个人是否喜欢他。
当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时,主要通过语言和态度表现出来。对于好话,任何人几乎都难以拒绝;对于逆耳之言,人们则非常抗拒。这就是人类天性中的一个致命弱点,只喜欢真诚与温和的态度,不喜欢虚情假意和横眉立目。
在“好话”面前,人们通常会难以自持,有一个实验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实验者将受试者分为三个小组,让他们分别听另外一个人对自己的评论,这些评论来自于想要得到他们帮助的人。不同的是,有一些人只听到了正面的评论,有一些人只听到了负面的评论,而另一些人则好的坏的评论都听到了一些。
结果,心理学家发现了三个有趣的现象:
第一,那些只提供了正面评论的人,最为人们所喜欢;
第二,就算人们知道这个评论者有求于自己,他们仍然会喜欢那些称赞自己的人;
第三,无论正面评论是否符合被评论者的实际情况,无论那些奉承是否合乎事实,奉承者都同样会赢得被奉承者的喜欢。
经典案例
春秋时期,管仲是齐桓公最为倚重的宰相,可他不幸得了重病。齐桓公亲自去探视,看见管仲望着自己欲言又止的样子,他就诚恳地说:“你现在病重了,应该好好休息,不必为国事操劳。如果有不放心的事,你就说出来。”
管仲见齐桓公这么说,便忧心忡忡道:“好吧,既然主公愿听,我就说。主公打发了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这几个人吧!”齐桓公不解:“为什么?他们都对我很忠诚啊!易牙愿煮自己的孩子给我吃;竖刁为留在我身边,愿自宫当太监;常之巫有测生死祸福的能力;公子启方侍奉我,连父亲病故都未曾离去。这些人忠心耿耿,何须提防?”
管仲说:“主公!你仔细想想就会明白,一个连自己骨肉都忍心杀的人,难道不会杀主公吗?一个愿残损自己的身子的人,难道不会残害您吗?吉凶祸福,更不需要测,它只与做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只要好好修炼自己的德行,必然会善始善终。所以,请主公三思而后行!”齐桓公信服管仲,等管仲死后,他就把易牙等人打发出宫了。
这几个人走后,齐桓公整日茶饭不思,寝食难安,熬了三年,最终还是找回了易牙等人。第二年,齐桓公卧病不起,易牙等人便开始为非作歹,编造“齐桓公不在人世”的谣言,并且封锁了宫廷与外界的联系。齐桓公不仅遭到软禁,连东西都吃不到。齐桓公悔不当初,悲叹道:“管仲一言千金也。”
你学会了吗?
看到“喜欢”的威力了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齐桓公的表现就是受相悦定律的影响。因为受这种影响,齐桓公葬送了社稷江山。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是图谋不轨的小人,可在齐桓公面前,他们却都表现得忠心耿耿,这也可以算做一种喜欢齐桓公的方式。而齐桓公呢,也被这种忠心深深地打动了,并因此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愉悦感,所以特别喜欢这几个人。
在职场中,相悦定律同样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看看你周边的同事,他们是不是都很喜欢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愉快的人。你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对方可以给你带来快乐,你是不是就愿意主动地去接近对方,把对方当成自己人了呢?
互惠关系定律——送出小恩小惠
心理学名词
所谓互惠关系定律,就是指“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当他人做出友好姿态以示接纳和支持我们时,我们会觉得“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回应,并因此而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迫使我们对他人也做出相应的友好姿态。不然,我们以某种观念为基础的心理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我们内心也会感到不安。
丹尼斯·里根教授做个一个相关的实验。
教授让乔(实验人员)化装为彩券销售员,并在正式销售前先发放免费可乐给顾客。结果他们发现,与没有事先获得免费可乐的人相比,事先获得免费可乐的顾客购买彩券的张数比其他人要多出两倍。虽然赠送免费可乐和推销彩券并不是同时进行的,而且乔向顾客兜售彩券时也并没有提到免费可乐的事,但顾客还是感恩于他先前的好意,并愿意对此礼尚往来。
实验告诉我们,尽管让人喜欢和让人认同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对那些获赠可乐的顾客来说,是否喜欢乔并不是他们是否会购买彩券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那些拿了免费可乐的顾客,无论他们喜不喜欢乔,其购买的彩券数量是一样的。这表明,与对那人的喜欢程度相比,因受人恩惠产生的亏欠心理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
所以说,互惠原则的持久力和影响力是凌驾于相悦原则之上的。就算不能产生近期效益,长远来看,人们也会乐意给那些对自己有恩惠的人施以帮助。
经典案例
一家鞋厂濒临倒闭,几百名工人眼看就要失业,没有遣散费,甚至连厂里欠的工资也拿不到多少。工人们自然不甘心,便齐聚到厂长办公室的门口,要厂里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厂长站在门口对大家说:“大家也看到了,这两年生产量下降,销量也不好。就算现在把厂子拍卖了,大家也拿不到多少钱,因为要先还银行贷款。我知道大家都是明理人。”这是关键时刻,是选择让工人砸了工厂泄愤,还是选择冷静地处理善后,全在厂长的一念之间。
很明显,厂长用了最聪明的办法,他接着说:“工厂是大家的,工厂欠大家钱,那么人人都是这个厂子的老板。现在,我把工厂按比例分给大家,大家都是股东、都是老板,暂时少拿点薪水,努力工作,撑几个月试试。赚了,是大家的;赔了,再关门也不晚。”
商量之后,工人们觉得这个办法比较合理。之后的半年,大家都觉得是在做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卖力。结果,工厂得以起死回生,又一次兴旺了起来,不仅还了债,而且还扩大了规模。厂长就是用了互惠关系定律,将愤怒抗议的工人,变为工厂的股东,这样,人人都是厂子的主人。有了主人翁意识,大家工作起来自然格外卖力,厂子和他也因此重获新生。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会对你怎样。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如果厂长死抱着厂子不放手,那他可能会一无所有。
你学会了吗?
在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都是相互的。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接纳和帮助另外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帮助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承认和帮助别人。一般来说,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他们;给过我们好处的人,我们也会去帮助他们。
社会经验和道德因素告诉我们,先给他人一些小恩小惠很有必要。如果我们帮助过某位队员、同事或熟人,就等于在他们心里埋下了一种责任感,促使他们将来回报我们。就算是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做点儿什么吧,让他对你心存感激。这样,当我们需要帮助时,他们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