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潜伏办公室的108条心理学法则
8324000000025

第25章 你还在抑郁吗

踢猫效应——今天,你被踢了吗

心理学名词

“踢猫效应”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为了重整公司纪律,某公司的董事长承诺自己每天早来晚走。但有一次出了意外,他因为看报看得太入迷而忘了时间。为了按时赶到公司,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不仅被警察开了罚单,还迟到了。

董事长十分生气地进了办公室,为了转移大家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来办公室,然后对其训斥了一番。挨训之后,销售经理气急败坏地离开董事长的办公室,回去后将秘书叫进办公室,并对她进行了一番挑剔。无缘无故被人挑剔,秘书窝了一肚子气没处撒,所以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后,接线员对着自己的儿子发了一顿脾气。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一顿,儿子也很恼火,所以狠狠地给了家里的猫一脚。在心理学上,这种传染坏情绪的现象就叫做“踢猫效应”。

一般来说,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促使他寻找情绪出口,如向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身处职场中,谁也免不了会受到上司或者同事的情绪攻击,如果我们再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那就会形成一条愤怒传递链,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经典案例

在一座写字楼里,有两个打扫卫生的阿姨。李阿姨非常热情,每天,她都早早地来到公司,不但把办公室的环境卫生做得非常好,而且还帮大家把杯子里的水蓄满。还有一个王阿姨,她的清洁工作相比李阿姨而言就做得的比较一般。平常没事儿的时候,她就坐在走廊上做做小手工。

可是,不多久,大家都忍受不了李阿姨了,照理说,办公室的白领一族怎么能和一位辛辛苦苦为自己打扫卫生的阿姨过不去呢?可事实就是如此,办公室所有的人联名写信,强烈要求换掉李阿姨,换王阿姨来打扫卫生。原来,唯一让大家无法接受的是李阿姨酷爱打电话。

每天,李阿姨都会在不固定的时间段内煲电话粥。最近可能是她的某个亲戚家里出了问题,打电话的时间更长,频率也更高。有时候一聊就聊上几个小时,聊到让她觉得气愤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把声音的音调调整到高八度。办公室的人素质都很高,没有人刻意去关注她讲的什么,但是,在一个不封闭的环境里,人很难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扰。

有些时候,大家会不自觉地就被李阿姨谈话的内容吸引,被迫停下手上的工作,听李阿姨讲琐碎的家务事。有些时候。大家不自觉也感染上李阿姨的怒气,自己也开始心浮气躁,说话就感觉和谁憋着气一样,大家越来越感觉到情绪不高。对不少职员来说,听李阿姨讲了一下午的话,下班回家后居然整个人浑身乏力,就像干了一天的体力活似的。

不难理解,在李阿姨高分贝的倾诉中,大家下意识地把自己的神经绷得紧紧的,像上足了发条似的,所以感到非常压抑。等下班后,大家才能恢复到放松状态。所以,大家宁愿让王阿姨象征性地做一下卫生,也不想让自己的精神天天处于疲惫的状态。

几天后,勤劳的李阿姨就带着疑惑的心情“下岗”了。

你学会了吗?

坏情绪往往是会传染的,对此职场人肯定都有切身的体会。受到批评和埋怨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选择让坏情绪影响自己,或者将坏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就太糟了。在受到老板和上司的批评时,如果你不能客观冷静地对待,就会心生烦躁和愤怒,并把这种坏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工作中,谁都免不了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别人给予的批评,我们应该感谢对方及时提醒自己,使自己以后能避免同样的错误。即便遭到无缘无故的批评,也不要生气和怨恨,而应该保持淡定乐观的态度,将批评视为对自己提醒和鞭策。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受到职场中坏情绪的影响。

特雷默定律——不要再自寻烦恼了

心理学名词

特雷默定律,由英国管理学家特雷默提出,他认为:“每个人的才华都不尽相同,各有长短,用人的时候看重的是此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一个合适职位的含义就是能够扬长避短。”对领导者来讲,没有无用的下属,只有不会用人的上司。

很多白领之所以会感到压力太大,就是因为他们每天都能看到无数比自己强的人,进而感觉出头无望,于是整日忐忑不安。特雷默定律给职场人的启示是,不要想得太多,那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与其一天比一天心烦,不如向领导说出你的心声,看他是不是你的伯乐。

经典案例

在公司裁员时,一位做计算机的工程师下岗了,他很难过。“我又没犯错,经理为什么把我裁掉?”他沮丧地问同事。“可能你哪里做得不够好。”同事A说,“还记得上次他要你指导业务部门使用计算机,你坐在那里没做事时,刚好被他逮到?”

“什么,我没做事?那时大家刚好都没有问题,我才自己上网的。我不是照样在一旁待命,有人发问我不也是马上就去?”他反驳。“就是啊!”同事B附和,“经理留下来的另一个工程师,那天帮另一个部门的人修计算机,修到整台计算机坏掉。经理没裁他,竟然是裁你,真说不过去!”

“你有冒犯过谁吗?也许是别的部门的人说了你什么坏话。”同事A又问。“会不会是上次那个无理的主管不满意你的态度,记得吗,”同事B说,“他不会用计算机还自作聪明,后来把自己计算机弄坏了,还将责任推到你身上。”“但那次经理为我说话,他明白当时是主管的错。”工程师回答。

他们徒劳无功地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同事A终于说:“唉,不服气你去问他嘛。”“可是,”他犹豫了起来,“这样好吗,没看有人这样做过……”这位工程师一直处于烦恼之中,想了好多天,他还是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终于,他决定亲自找经理谈一谈。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这次裁员的原因。我知道这次为了精简公司编制,总得有人给裁掉,但我很难把裁员的原因和我的表现联系在一起。”他将在心里排练好久的话一口气全讲了出来,“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现不好,请经理指点。我希望有改进的机会,至少在下一份工作上我不会再犯一样的错误。”

听完他的话,经理愣了一下,竟露出赞许的神情,“如果你在过去的工作中都这么主动积极,今天裁的人肯定不会是你。”这回换工程师愣住了,不知所措地看着经理。“你的工作能力很强,所有工程师里你的专业知识算是数一数二的,也没犯过什么重大过失,唯一的缺点就是主观意识太重,缺乏合作精神。如果团队中某人不懂得主动奉献,团队总是为了他必须特别费心协调,就算那个人能力再好,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

“但是,我并不是难以沟通的人啊!”工程师反驳。“没错。但如果你将自己的态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为满分,在积极热心这方面,你会给自己打几分?”经理问。“我明白了。”工程师说,原来自己的问题就出在消极的做事方式上。

“你有专业能力为基础,如果你积极热心,懂得借着合作来运用团队的力量,你的贡献和成就应该会更大。”接下来的半小时,工程师虚心聆听经理给他的建议。他非常庆幸自己没有不停地做假设或怨天尤人,也很高兴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在哪里。不仅如此,经理很高兴看到他如此上进的一面,几天后亲自打电话介绍他另一个职位,比现在的工作还好。

你学会了吗?

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如果你没有安全感和成就感,那你应该用事实告诉自己。你想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你做了什么,什么也别说了,抓紧时间行动吧!如果你觉得同事比你更具优势,你与大家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你更用不着焦虑,要么欣赏他,要么向他学习。假如不是你自己一直给自己施压,他的优势绝对没有威力直接干扰到你的工作。

无论你因为任何原因而没有胜任当前的职位,其实你直接否定的是你的上司,即安排你到这个职位的人。只要你想继续在这个公司发展,你就要先做好当前这个职位,这是对你上司的一次绝佳认可。难道不是这样吗?

齐加尼克效应——谁拿走了你的轻松

心理学名词

齐加尼克效应,是指因为工作压力的存在,人们使自己的心理处于紧张的状态,而这种紧张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下班之后。

“工作压力”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据相关统计,美国有46%的工人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其中34%的人因压力过重而准备跳槽。除了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之外,压力还危害着员工的身心健康。相关专家估计,50%至70%的疾病都与压力相关。在日本,每年因工重压而突然死亡的人数超过3万。

在职场中,压力总是如影随形,预算削减、裁员以及部门变更等都会给职员带来压力;而与上司、同事的关系处理不到位,也会给工作带来压力。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假如我们的心理始终处于紧张状态,通常就会让自己陷入“齐加尼克效应”。

经典案例

韩清是一所大学中文系的才女,在学校里一直担任记者的职位,在各类报刊上也发表了不少的文章,在毕业的前一年还担任了校刊的主要负责人。在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一家IT公司担任网站编辑,老板很欣赏她的才气和文雅的气质。

才华横溢的她在职场上并不是游刃有余,相反,她在办公室里遭遇了处处碰壁的情形。因为老板总是夸奖韩清的才气,引起其他女同事的不快和嫉妒,而且,个性要强的韩清不喜欢求人,也不善于搞同事关系,她与其他同事之间几乎没有交流。

韩清对电脑技术并不熟悉。有一次,她遇到一个网页设计上的问题,只好去问公司里搞技术的小万。IT业里靠技术吃饭,哪怕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他们也通常不会轻易透露和给予解决。韩清看到小万这般不乐意的样子,赌气跑到隔壁办公室里求助技术总监去了。总监看到如此简单的一个技术问题竟然不去问周围的同事,竟然舍近求远的跑来求助,心里立刻留下一个人际关系不好的印象。

又有一次,总监正好不在,韩清只好硬着头皮去问小万。小万表现得很不耐烦,韩清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发誓再也不问他了。后来,幸好此时隔壁的技术部又来了一位男同事,韩清于是常常跑去求助这名新同事。久而久之,韩清和同一部门的小万的关系日益冷若冰霜,这种现状也让她的上司有了看法。

韩清陷入了困惑与苦恼中,连下班回家后也满脑子的官司。随着紧张感的加剧,韩清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她好想念大学时的轻松。

你学会了吗?

不管你的职场压力来自于工作,来自于人际关系相关,还是来自于公司领导,你都要想办法克服。“齐加尼克效应”告诉所有的职场人,一定要学会缓解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否则你就无法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感觉到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话,你要及时释放自己的压力,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你务必要找回曾经的轻松!

罗伯特定理——就这样认输了吗

心理学名词

罗伯特定理,由美国史学家卡维特·罗伯特提出,是指没有人因倒下或沮丧而失败,只有当某人一直倒下或消极应对时,他才会真的失败。

在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时,人们通常会陷入到一种否定自己的状态,假如任由这种状态蔓延下去,就会完全被牵制住,这时,人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失败了。的确,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失败了,那么他也许就真的失败了,因为没有什么比否定自己更有杀伤力的了。

身在职场,谁都免不了会遭遇不如意的事情,这就像人们一定会遇到如意、随心意的事情一样。当工作上不如意的时候,你必然会难过、沮丧、无助,你完全可以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时刻和如此不良的情绪,但是,你一定要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暂时的,因为你不能就这么认输。

经典案例

郑伯伯的企业在2000年宣布破产。表面看来,他一点儿也不在乎,但仔细审视的话,还是能发现他内心多少有些失落。他想和别人合作,东山再起,但是机遇偏偏不来敲门;他想去别的冷冻厂上班,又觉得自己当年那么荣耀,现在好多企业里都是他的熟人甚至晚辈。一度,他有点儿消极,一直待在家里。

郑伯伯的儿子每次回家,陪他喝上两杯,他就说出了那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唉,想当年我……”这个时候,郑伯伯的儿子除了给他点上烟,再一起碰个杯,更多的时候,也只能是陪着他叹息。

日子就这样在“想当年”的感叹中过着,直到后来兴起了海水养殖,郑伯伯才决定重新再次创业。虽然比起管理冷冻厂来要辛苦很多,整天在海上风吹日晒,但是他懂技术,又是自己当老板,这个选择对郑伯伯来讲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半年后,郑伯伯的儿子又一次回家,还是一起喝酒,但是,那句他念叨了好久的“想当年……”的口头禅没了,被太阳晒黑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对事业充满自信的光芒。他说了一句话,让儿子觉得意味深长,也让儿子再次为父亲自豪:“人可以不服老,但不能不服输,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忘掉它,重新来过,总有一天我还能成功一回!”

你学会了吗?

在职场中,你一定有过沮丧和失望的情绪,也一定有过失败的经历。上司的否定、同事的轻视、竞争对手的鄙视和排挤,这些不仅会增加你的压力,还会带给你的一种“黑暗”的气氛。如果你一直被这些黑色所笼罩,那它们极有可能让你一败涂地;如果在被笼罩的同时你能看到光明的一面,你只是想暂时倒下歇息一会儿,那你一定能爬出这个黑暗区域。只要你不认输,当前的处境就不能将你困住,也不能说明你就真的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