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潜伏办公室的108条心理学法则
8324000000016

第16章 小心陷阱

答布效应——应遵守职场规则

心理学名词

“答布”,原意是指存在于原始社会的一种传统的习惯和禁律。在史学家那里,“答布”被通称为“法律诞生前的公共的规范”。在原始社会,科学文化水平非常低,所以人们对于所谓的神怪有一种禁忌心理,认为如果触犯了禁忌,世人就要承受灾害和惩罚,因此,必须对禁忌心存敬畏,并躲避它们。由这种信念所形成的习俗,就是所谓的“答布”。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社会都有一套其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而“答布效应”,就是指那些不随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而且必须遵守的隐性社会“脚本”。它给职场人的启示是,要在办公室生存下去,除了遵守规则,还要遵守潜规则。

作为办公室的一员,你是不是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脚本呢?是否也作为一个正在被“导演”着的角色呢?你要告诉我什么,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在被“导演”吗?那你可就危险了,除了办公室的墙上和电脑共享盘里的那些条条框框之外,你还要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经典案例

小李和小张在同一个部门上班,他们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在小张没有升职之前,两人几乎同吃同睡。自从小张晋升为部门经理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小李以前上班想“逃课”的时候,一般都还要跟小张一起商量,看找什么借口,现在,小李当然不能同小张说了。

小张也越来越厌烦听到小李像以前一样开玩笑。假如小李像以前一样对小张说“糟糕,你变得更笨了”,小张就会打心里感觉气愤。

有一次,单位同事聚餐,大家商议要不要喝酒。这时,活跃的小张就说:“难得这次取得这么好的业绩,干脆我们开瓶红酒庆祝一下吧!”

没想到,离他最近的小李就接过话:“你酒量不行,还喝酒?你还记得吗,以前有一次,领导请咱俩喝酒,结果你喝了大半瓶的红酒。开始的时候还很正常,后来,你喝醉了就又哭又笑……”一抬头,小李发现小张的脸色明显变了,他没有往下说。小张火气很大地说:“服务员,上红酒,大家聚在一起挺开心的,说那些没劲的事多无聊!”

小李觉得,小张当了干部以后开始有了官架子,对老朋友不屑了。其实不然,这是小李没有意识到,在朋友成了领导之后,彼此之间就有了新的心理距离,理应适当地尊重。是因为他没有注意这一点,所以两个人之间才出现了隔阂。

你学会了吗?

下面是最常见的五条“答布”。

(1)保持面带微笑。笑不仅是给同事、上司或是下属看,还有你自己。当你把微笑当做一种习惯时,你自己就真的会觉得这份工作很开心。

(2)办公室里最难得的就是糊涂。谁都不傻,千万别尽力去显示自己有多聪明,那样你会发现其实最傻的就是你。

(3)懂得“论资排辈”的道理。只有先承认前辈的“资”与“辈”,你才可能有晋升的机会。只要你能持续遵守这个规则,你早晚会有排在前面的那一天。

(4)要明白自己和上司不是一个级别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向上司表示尊敬,也就是说至少表现出对他级别的尊敬。

(5)永远以第二名为奋斗目标。第一名只有一个,他忙到没有时间看这本书,所以你的目标应该是第二名。其实,第二名同样也只有一个,你可以达不到,但你一定要努力。

归隐偏差——别让妒忌迷了眼睛

心理学名词

经过研究,心理学家发现了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即在成功的时候,人们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败的时候,人们则都力图把责任推诿给外界和他人。在人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防卫方面,这样的心理是有利的,因而无可厚非。但是,假如一味地让自己的认识和现实留有偏差,那就会形成个人发展的巨大漏洞,难以弥补。这就是所谓的归因偏差,一种在某些条件下必然出现的心理反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对他人行为目的的归因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他人行为的反应,可是,要想准确识别他人行为的动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理解不当,就会出现归因偏差,并对内心造成不同的影响。而在产生归因偏差的时候,大部分人往往不会把他人的动机归因为是善意的,而是做出恶意归因,继而可能做出报复性的侵犯行为。

在职场同样如此,有些老员工业务过硬,为人也忠诚可靠,可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看着那些比自己资历浅、能力差的人能够青云直上,就会产生愤懑的情绪,忍不住向同事发一些牢骚。看到领导的偏心就会醋意大增,甚至在背后说些风凉话。千万别被妒忌迷了眼睛,如果被上司听到,你可就危险了。

经典案例

李秀珠的心情糟糕透了,她觉得自己和对面的张语嫣差距太大了。在李秀珠看来,一旦领导喜欢谁,同事多半也会喜欢谁,这和本身的工作成果没有直接关系。

有很长一段时间,李秀珠心里都非常难受,甚至不愿意搭理对面的那个人。李秀珠心想,不就是因为天天在领导跟前讨好才会这么滋润吗,有什么可炫耀的。更让李秀珠生气的是,有一次开会,很多人都讲工作体会,讲得大家都昏昏欲睡,轮到自己的时候,领导甚至打起了哈欠。但轮到张语嫣的时候,所有男领导脸上全部都阴转晴了。而且,张语嫣还用近乎撒娇的口吻跟这几位异性上司交流业务上的问题,这简直让李秀珠崩溃。

稍微稳重一些的女孩子,都不会用这样的口气和男领导说话的。郁闷了很久,她觉得在公司干得也没劲了,干脆找时间偷懒。“十·一”放假回老家,见到在销售公司做主管的大哥,刘秀珠讲了自己的遭遇。大哥说:“我手下有些女员工也有这样的心结,但作为一位男领导,我比你要了解张语嫣为什么‘吃香’。”

哥哥告诉秀珠:“女性最忌讳的就是乱设假想敌,而不去研究、发现别人的长处。特别是本来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女同事,出现高下之分的时候,弱的一方就容易忽略掉真正的使同事吃香的原因,如对方的努力和上进。那些落后的人,往往认为同事是靠甜言蜜语巴结领导才获得了成功。”秀珠问:“不是吗?”

哥哥回答道:“当然不是。作为男领导,看到那些外貌美丽、言谈举止优雅的女性确实眼前一亮,因为工作原本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能有机会养养眼确实不错,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一名女员工只有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才会一直让领导感觉到如沐春风,因为领导都不是吃白饭的。那些能干的优雅女同事,绝对不可小窥。”秀珠似乎明白了什么。

回到公司后,李秀珠开始仔细观察,她发现张语嫣确实有很多优点,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不管是业务上还是豁达的处世态度,她都有自己的一套。李秀珠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路。

你学会了吗?

擦亮你的双眼,不要中了归隐偏差的毒。要知道,任何一个领导都不是靠员工的追捧活着的,任何一个公司也不是靠“马屁精”生存下来的。在以利润为最高追求的公司里,一般来说,人事任命还是要看个人的业绩和能力,别的都是次要的。

不要一味妒忌别人得宠,你应该让自己的心态先平和下来,职场是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职位与能力决定发言权,这已经算不上什么潜规则,而是人尽皆知的真理。仔细观察那些超越你的人,用一双客观的眼睛去看看人家到底有哪些长处,只要你能发现有一点是人家比你做得好的,你就算有收获。接下你要做的就是,拿出智慧把自己的业务做上去,让领导注意到你。

恶魔效应——恶魔不是你对面的那个人

心理学名词

恶魔效应,是指由于对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不好的印象,就会偏面否定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对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的心理现象。“恶魔效应”一词,源于菲利普·金巴杜的《恶魔效应:由善及恶之全解》一书。

你的办公室里有“恶魔”吗?某某经理的坏脾气、某某同事的刁钻刻薄、某人一向迟到,或者某一次与之合作的不愉快……它们是否一直萦绕在你心头,让你觉得工作十分不畅快。这些既定的“恶魔”给你造成困扰了吗?你是不是因为怕被上司骂,所以很少去敲他的办公室呢?上司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可能你不愿意相信,很多时候,就是这些既定的印象让你如此“不顺”。就像那个刁钻刻薄的同事,也许让你在需要与他打交道前就有了这样的认识,打心眼儿里对那家伙提心吊胆、厌恶恐惧,于是,你带着一副惶然不敬的表情跟他共事。要知道,这个信号是一定会传递给他的。所以,你会发现他的确“刁钻刻薄”,而接下来的事情,则无一例外地按照你所预料的坏结果发展下来,你的方案被他挑剔得简直一无是处。

经典案例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停车场里,有一个叫安德鲁·卡内基的电信技工。一天早上,停车场的线路因为突发事故,陷入了一片混乱中。这个时候,领导还没有上班,员工们都毫无主意。因为,他们没有“当列车的通行受到阻碍时,应立即处理引起的混乱”的权力,卡内基同样也没有。如果他胆大包天地发出命令,轻则可能被解雇,重则可能让他锒铛入狱。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只能冷观其变,心中默默安慰自己:“反正不关我的事,何必自惹麻烦?”可卡内基却不这样认为。也许因为他不甘于做平庸之辈,也许是他太有责任心,卡内基并没有如同其他员工一样畏缩旁观,而是果断地以上司的名义电传了一份文件,要求派人抢修事故现场。

当卡内基的上司进入办公室时,线路已经整理好,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一样。尽管如此,卡内基还是早已经准备好了辞职申请,并递交给了自己的上司,同时把事故发生的始末交代了清楚。“我并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因此恳求您惩处我,我愿意接受责罚。”没想到,平日里坏脾气的上司却很高兴地表扬了他。不仅如此,公司总裁听到这个关于卡内基的报告后,将他调到了总公司,连升了数级,并委以重任。

这个见机行事的青年,因为在那样重要的场合露出了漂亮的一手儿,而受到上司的青睐。如果他畏慎上司的威严,跟那些人一样不敢有所作为,那他可能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你学会了吗?

“恶魔”并不是某个人,它只存在于你的心中,你打算放掉它了吗?如果准备好了,就把“恶魔”收起来。事实上,“刁钻刻薄”只是那个同事的一部分,你需要面对的是他的另一部分。带上你精心准备的方案,耐心地跟他探讨吧!你会发现原来跟他沟通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当你跟他坐到一起讨论工作时,你会惊奇地发现,“恶魔”不在了,“刁钻刻薄”也不在了,甚至你的投入似乎还感染了他。一段时间过去了,其他的同事除了对他刮目相看之外,还会侧目于你。因为大家发现,只有在面对你的时候,那个“刁钻刻薄”的“恶魔”才会变得“温文尔雅”。

维特效应——办公室也会“感冒”吗

心理学名词

1774年,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了一部名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小说,该小说的内容为一个青年因失恋而自杀的故事。小说发表后,引起极大的轰动,不仅使得歌德在欧洲名声大噪,而且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维特效应”也因此而得名。

维特效应给职场人士的启示是,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在办公室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些“跟风潮”,如一样的工作布景、相似的工作习惯、一致的工作进度……有些时候,职场甚至还会出现相近的情绪周期。如某一天,公司里的大部分人好像都不太顺心,以至于情绪失控、沟通不畅、互不相让,结果使得整个公司陷入“瘫痪”状态。

办公室里似乎存在一条反应链,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会逐渐影响一群人的工作方式,一个人的工作状态会慢慢影响一群人的工作状态,一个人的情绪也会改变一群人的情绪。怎么会这样呢?有人施了魔法吗?最终你会发现,原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流行性感冒”,整个办公室都“感冒”了,只不过病毒侵入的是大家的内心。假如你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你就不会身陷其中,反而能为办公室做个治疗。

经典案例

沈洋是一家网络公司的部门经理,在他当职的几年时间内,有一件事对他影响非常大。

沈阳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同事们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但是,他自己知道,到了公司的老板面前的时候,他会跟所有人一样,变得异常紧张,非常担心自己会说错话。因为老板太有威严了,几乎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放肆。

当时,如何建立一种自信的良性循环,是他一直苦恼的问题。有一天,机会来了。公司要进行改组,老板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对于改组这个问题,沈阳的看法和老板不同,于是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作了大胆的发言,他说:“咱们公司,员工的智商都比较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而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和想法……”

沈阳说完之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他发电子邮件表示出了对他的自信和大胆的佩服。不可思议的是,老板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独断专行,他不但接受了沈阳的建议,改变了公司此次的改组方案,而且还在与公司副总裁开会时引用了他的话,劝大家开始改变公司的文化,不要总是陷在改组中,以免造成公司的智商相减。

从此,公司的风气改变了,任何人都敢于在老板面前发言,大家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而沈洋则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

你学会了吗?

假如你是一名领导者,你就会发现一点,当你在办公区域内加快走路步伐,或者是加快说话速度时,大家的工作进度都会随之改变。是不是很神奇啊?还有更神奇的呢,如果你可以治好办公室的“感冒”,成为影响大家的引领者,成为混沌中的觉醒者,那你会成为公司里最耀眼的新星。

治“感冒”很简单,当大家的工作思路都朝着一个方向进展,并陷入僵局时,你不妨改变一下思路,让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当大家都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并相互影响时,你不妨做个轻松的调剂,及时把大家从口舌之争中“解救”出来,将对“人”的攻击转移到对“问题”的解决和处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