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地效应——低姿态助你聚集人气
心理学名词
凹地效应,是指因为某个人具有某些特征或优点,所以对另外一些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使得这些人向自己的身边聚集。你是否发现,在你就职过的那些公司里,要想在办公室里选出一个人缘最好的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们就像凹地一样,散发着吸引力,聚集了办公室的人气。
做人要懂得谦虚,职场“二把手”更要学会谦虚,不然会上下不得人心。谦虚绝不是贬低自己的身份,相反,它还可以显出你的人品和修养。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兔子的骄傲和乌龟的谦虚就是最鲜明的对比。谦虚是难得的优点,它体现出一个人品格的高尚。谦虚的人总有好人缘。在职场上,你可能会经常碰到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才华横溢,满怀抱负追求,喜欢表现自己,并希望以此得到同事们的钦佩和尊重,可结果却事与愿违。他跟那只“骄傲的兔子”是不是很像?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聪明才智相差无几。要想在职场上干出一番事业,你就要做到谦虚待人、诚心待事,尽量将自己的姿态降低,脚踏实地地赢得别人的认可。谦虚的“二把手”,不仅能给人以亲切感,还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再加上不输人的工作能力,自然会赢得上级和下属的认同。如果不懂得谦虚,那你就危险了!
经典案例
终于,薛康如愿以偿地被一家公司以高薪聘用了,怀着激动的心情,他开始了新的职场生涯。他急于向老板显示自己对此行业以及所负责项目了解甚深,因为,他认为自己是由于对此行业具有丰富经验才受到该公司聘用的,并且这一领域对于公司而言尚很陌生。
薛康觉得公司上司对自己十分满意。在他刚来公司的第一天,老板便向他咨询问题,并且告诉他,倘若有任何的建议尽可大胆提出,不要犹豫。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职场老手,显然薛康缺乏对职场规则的了解。此时,薛康已经被满腔的工作激情和急于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所支配,他大大误解了上司的意思。
不到半个月,薛康就发现了所在部门在组织方式、任务分配,以及项目执行上均存在诸多问题,他认为公司也必然希望他能够将此提出。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优秀,也为了引起公司的注意,薛康开始频繁地在公共场合提出自身的建议,急于博得老板的好感。不幸的是,他所面对的是一位极力使一切按部就班的上司,他当然不会对薛康的建议有任何兴趣。
让薛康感到更为惊奇的是,老板不再重用他,也不再对他笑脸相向。老板非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找理由将他调到另一部门。薛康并不喜欢这个部门,因为在这个部门里的工作一点技术基础都没有,在这个陌生领域里,薛康无所适从,加上他一向又比较高傲,同事们对这位空降上司不太感冒,所以工作开展得极为不顺利。
一年之后,薛康初来公司所期望的荣耀与机遇并未如约而至,带着伯乐难寻的遗憾,他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你学会了吗?
在工作中,“二把手”不妨试着对自己轻描淡写,对提升和进步来说,“才美不外见”有时比刻意表现更有效。谦虚的人能够让别人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不至于让对方产生自卑和失落的想法。如果你真诚而虚心地向别人求教,恐怕几乎没有人会拒绝你。等求教之后,你就可以切入正题,提出自己的真实意图,这时你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难。在职场中,做一只谦虚的“乌龟”能让你爬得更快。
职场中,大凡谦虚者,都被人们当做可以信赖的交往对象,而且,在你向别人请教的同时,也相当于肯定了对方的能力与成绩,会被视为一种变相的赞美。被赞美的人自然会心情愉快,将你列入“可信任”的名单里也无可厚非。如果能在谦虚的基础上再取得成绩的话,你就会在职场如鱼得水,但是,在向别人谦虚请教时千万不要太谦让、太自责,因为那会显得缺乏自信。
萨盖定律——做人不能太贪心
心理学名词
萨盖定律,由英国心理学家萨盖提出,是指戴一块手表的人知道准确时间,戴两块手表的人却不敢确定时间。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有一块手表就够了,做人不能太贪心,不然连一块手表也会保不住。
拥有得越多,一个人的大脑就越容易被迷惑。有些职场达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之中的高手,就在于他们不贪恋眼前的美好。想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场高手吗?把那块多余的手表扔掉吧!只有不贪心的职场人,才能笑到最后。
经典案例
武大伟为某公司兢兢业业服务多年,公司管理层上上下下对其评价颇高。上面几次想提拔他做部门经理,但都被他以不能胜任而婉言拒绝了。所以,他一直待在副理的职位上,“低调”和“太傻”似乎是整个公司对他的一个默认评价。
老武所在部门的经理倒是十分欣赏他,工作出色,既踏实肯干,又无怨言,不失为一个难得的好下属。
有一次,部门经理因自身的失职导致本部门当月绩效受到不小的影响。经理找到武大伟,希望他能以老员工的身份帮忙在总经理面前说些好话,以减轻公司的惩罚力度。武大伟很清楚,经理这是想让自己把事情担下来,考虑了一天之后,他答应了部门经理。
转过天来,武大伟走进了总经理的办公室,将所有的工作失误都揽在了自己身上。总经理仅仅是在那里听着,什么都没说。一个月后,武大伟所在部门来了一次乾坤大调动。部门经理和老武同时调离了本部门,不过去向却大不同,部门经理被降职到下一级部门,而老武则直接被升职为副总经理。这一次,他对老板抛出的橄榄枝欣然接受。
原来,这一次的失职事件完全在公司上层的意料和掌控之中,公司本来就打算为此次失职全部买单。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部门经理既想要业绩,又想要“脸面”,老板见他如此贪心,干脆让他什么也得不到;武大伟放弃掉了“好几块手表”,在诱惑面前毫不动摇,所以他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块手表。
你学会了吗?
自始至终,我们都无从得知武大伟内心的真实想法,难道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一个小小的部门经理的职位放在眼里吗?还是他早有预谋,对一跃升为副总经理策划已久?在仔细斟酌之后,他是否早已猜测到公司上层的想法?这是他的一个计谋吗,把全部错误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
事实上,这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武大伟很明确自己该留哪一块手表。你是否也像故事中的部门经理那样贪心呢?你的怀里揣了几块手表呢?抽出一点时间,好好地想一想吧!
犯错误效应——偶尔犯一下小错误
心理学名词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做过一个关于犯错误效应的实验。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演讲比赛中,一共有4位选手。其中,有两位才能出众,几乎不分伯仲;另两位则才能平庸,水平一般。在才能出众的选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把桌上的咖啡打翻了;在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咖啡。
在总结观众的反应后,实验者得出,才能出众而犯了小错误的人,是大家眼中最有吸引力的人;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其吸引力居第二位;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则被看做最缺乏吸引力。
在心理学上,这种因犯小错而被人喜爱的现象叫做“犯错误效应”,或“白璧微瑕效应”,使之犯小错误反而会提高有才能者的人际吸引力,白璧微瑕比白壁无瑕更令人喜爱。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凡事力求尽善尽美,一旦结果不尽如人意,他就很容易陷入悔恨自责中,而且这种沮丧消沉的情绪会持续很长时间。
心理专家认为,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感,而长期焦虑则容易导致强迫症,这对职场白领的身心健康很有危害。身为二把手,你完全可以拒绝完美。
经典案例
很多成功人士都知道,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如果想让别人放松警惕,就要营造一种亲近感,最好不露痕迹地暴露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缺点,来表明自己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这样一来,对方也就松了一口气,并认为你很有吸引力。
某位企业家接受了一个采访,那个记者信誓旦旦,一心想获得关于他的第一手丑闻资料。就在记者想质问这位企业家时,企业家笑容可掬地对记者说:“时间还早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聊。”看到企业家这么镇定,记者大感意外。
过了一会儿,企业家端起管家刚刚送上来的咖啡喝了一口,随即大叫道:“哎呀,烫死我了!”咖啡杯在企业家的叫声中被打翻在地。微微受惊的企业家接着又拿起一支香烟,可是点火的时候,却从过滤嘴处开始点起。记者马上提醒他:“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听到提醒后,企业家连忙将烟翻过来,可是不小心又将烟灰缸碰到了地上。
看到企业家出了一连串的洋相,记者感到非常意外,平时看他在商场中总是那么冷静镇定的啊!无形中,原来带着挑战意味的记者竟然对这位大大咧咧的企业家产生了好感,觉得他跟平常人没什么区别。
其实,整个过程都在企业家的预料中,这种效果就是企业家想要的。人都有同情心,在同情心的驱使下,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会犯一些错误时,之前对他抱有的恐惧感就会消失,而且还会对对方产生或多或少的亲切感。
你学会了吗?
作为职场的中层人士,人脉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你的职场前途。不要让下属觉得你太难接近,也不要让上司觉得你太具威胁性。适当地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吧,既能保护他人的自尊,又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喜爱。何乐而不为呢?
为什么人们会对完美主义的人产生反感呢?心理学家给出一下两种解释。
(1)尽管人们喜欢结识一些品行能力都很优秀的人,但是,如果他们表现得过于完美,没有任何缺陷,通常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完美形象,人们是很难真正地接纳和喜欢的,而是会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
(2)一般来说,人们都喜欢有才能的人,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欢一直当配角。如果对方能力超群、毫无瑕疵,所有的鲜花与掌声都给了他,自己只能站在旁边作为陪衬,显得自己很卑微,时间久了,没有人会为身边有一个时刻提醒着自己的无能与低劣的对象而高兴;相反一个会犯小错误而能力出众的人则能减少这种压力,使双方的心理距离缩短。
责任涣散效应——巧用他人的“涣散”
心理学名词
责任涣散效应,是指当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群体人数越多个人出力越少的一种心理现象。为了证明这个心理学效应,马克斯·瑞格曼做了一个拔河比赛的实验。
实验者要求被试者分别在单独的与群体的情境下进行拔河比赛,同时用仪器测量他们不同情况下的拉力。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人数的增加,每位被试者平均使出的力在逐渐地减少。例如,1个人拉时,平均出力为63公斤;3个人拉时,平均出力为53.5公斤;8个人时,平均出力则只有31公斤。这就是所谓的责任涣散现象。
在自己的岗位,你是否足够努力呢?你是否也受到责任涣散效应的影响?在职场待久了,很多职场人也变得萎靡不振了,他们既没有个人的奋斗目标,又不能完全将群体的奋斗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既没有前进的打算,也没有退步;既缺乏足够的热情,又没有“专情”的毅力。你目前是否也处于涣散的状态呢?
经典案例
明晓东出生在一个穷困的山村,从小家里就很困难。17岁那年,他独自一人带着8个窝窝头,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离家到100公里外的城里去谋生。
城里的工作本来就不好找,加上他连高中都没有毕业,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更不易。后来,他终于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打杂的活。一天的工钱是两元钱,刚够他吃饭,但他还是想尽办法每天省下一元钱给家里。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他还是不断地鼓励自己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因为他比别人更有责任感、更努力,两个月后他被提升为材料员,工资加也涨了一元钱。
初步站稳了脚跟后,明晓东开始琢磨方法。他认为要在新单位站稳脚跟儿,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不能只靠苦干,还要懂得巧干。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点子。工地的生活十分枯燥,他想,能不能让大家的业余生活过得丰富一点呢?于是,他拿出自己省下来的一点钱,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认真阅读后,就给大家讲故事。这一来,晚饭后的时间成了大家最开心的时间,工地上每天都洋溢着工友们欢乐的笑声。
一天,老板来工地检查工作,发现他口才不错,于是提拔他做公关业务员。看到了效果,王晓东觉得主动找方法是个好点子。对工地上的所有问题,他都抱着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去处理。夜班工友有随地小便的习惯,怎么说都没有用,他便想尽各种方法让大家文明上厕;一个工友性格暴躁,喝酒后要与承包方拼命,他想办法平息矛盾,做到使各方都满意……
虽然都是些没人在意的小事,但老板都看在眼里。后来,明晓东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
你学会了吗?
你的优势就在于,让自己隐藏在一个涣散的群体中,让大家都以为你处于涣散状态,但你没有。如果不小心陷入了涣散的状态,也没有什么,只要重新找到那个明确的群体目标,并把工作中的责任具体化、量化到自己身上,那就好了。作为聪明的职场人,你必须认识到以下三点。
第一,有些责任应该扛在肩上。假如你不愿意承担分内的责任,那你也就不具备享用成果的权利。千万别再为自己的涣散找借口了,只有把责任当做义务,你才能拥有晋升的资本。
第二,让“涣散者”助你实现目标。在暂时找不到个人目标的情况下,不妨把群体的目标视为自己的目标。这样,群体中的人就成了为“你”的目标而服务的“帮工”了,只要你别像他们一样陷入涣散,你就成为了人群中最亮眼的一个。你是否感到满意呢?
第三,做群体中的出头鸟。
人们总觉得自己被淹没到众人里,多做一点没什么好处,少做一点没什么损失。如果这样想,那你就错了。你怎么知道老板没有暗中使用马克斯·瑞格曼的“测力器”呢?试想一下,在某天,群体里的其他人都涣散到极致,用力拉绳子的只有你一个人,结果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