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的白色病变主要包括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色角化病、口腔念珠菌病和口腔白斑病。
(1)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约为0.51%。一般男女都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中年人。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时发时愈,可慢性迁延达20年以上。
扁平苔藓的发病多与精神、内分泌、免疫、感染、微循环障碍、遗传等有关。
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大多左右对称,颊部多见。常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属角化异常病损,有多种形态。病变部位可有刺激,陛灼痛、黏膜粗糙、木涩感。此外还可发生于皮肤及指趾甲。表现为略高于皮面的紫红色或暗红色扁平丘疹。出现于身体各部位,但四肢较多见。可有瘙痒感。
就诊时应向医生讲明病史。一般可通过调整全身状况、使用免疫调节或抑制药物以及刮治牙石、避免牙刷刷毛损伤黏膜等方法取得一定疗效。若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可使用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液或制霉菌素含漱液控制感染。
(2)口腔白色角化病
口腔白色角化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一种浅表的灰白色损害,一般情况下,可以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当局部致病因素减轻或去除以后,这种损害也相应减轻或消退。
①病因
口腔白色角化病的病因主要与长期口腔卫生欠佳、口腔黏膜局部受不良因素刺激所致,例如牙齿残根残冠的尖锐边缘、错位牙、不良修复体等,此外,维生素A长期缺乏时口腔黏膜对理化机械刺激的抵抗力下降等,也易诱发白色角化。
②表现
白色角化病多见于男性,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表浅、灰白色的斑块,大的斑块常由许多小的斑块组成,小的斑块之间可以见到许多的红色条纹,随着病程的延长,角化程度逐渐增加,损害也可突出于黏膜,表面变粗糙,但界限仍清楚,底部仍柔软。
③治疗
局部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弄清可能有关的致病因素。解除致病因素后,口腔白色角化会逐渐消退。
(3)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又称鹅口疮,好发于婴幼儿。
①病因
口腔念珠菌病的病因是白色念珠菌感染。该菌可能于分娩过程中来自母亲的阴部,或白色念珠茵直接污染了哺乳器、母亲的乳头。
②病损特点
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唇、颊、舌、腭黏膜凝乳状小点。病损可融合,形成白色绒面状假膜,形状若铺雪。此膜不易拭去。病损局部和全身症状可能都不严重,仅个别患儿哭闹、拒食,感觉口干,甚至出现低热。
③预防
口腔念珠菌病重在预防。母亲宜保持乳头、哺乳器清洁,集体用餐的儿童宜使用消毒后的餐具。
④治疗
口腔念珠菌病以局部治疗为主,可以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或清洗口腔,宜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
(4)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斑病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病变为主的损害,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好发于颊黏膜咬合线区、舌部、唇,有粗涩感,局部发硬、溃烂时有剌痛,病损区的黏膜粗糙、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质地较硬,无痛。
①口腔白斑病的好发人群。中老年男性。
⑦口腔白斑病的病因。口腔白斑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局部不良刺激因素有关。造成白斑的可能因素有:a。长期吸烟、饮酒;b。长期咀嚼槟榔;c。习惯辣、烫饮食;d。病损区长期受到尖锐的牙体、不合适的假牙刺激。
③口腔白斑病的诊断。口腔白斑病表现为在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但并不意味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都是口腔白斑病,因为白色念珠菌病、游走性舌炎、银屑病、口腔系统性硬化病、硬腭白色角化病、白色水肿、良性过角化、口腔扁平苔藓等都可能出现白色斑块。口腔白斑病的最终确诊需借助于病理学检查。
④口腔白斑病的癌变。80%以上的口腔白斑病患者经过多年,甚至长达20年的观察未发生癌变。但口腔白斑病确实是一种癌前病变。据世界各国调查,其癌变率为0.9%~19.8%o口腔自斑病在临床上分为很多型,其中疣状型、颗粒型、溃疡型易癌变。口腔白斑病癌变与年龄有关,大于60岁的易癌变:还与性别有关,年轻女性癌变可能性大。吸烟时间长,烟量大者易癌变。口腔白斑病癌变与发生部位有关,发生于舌、口底、口角等部位的口腔白斑病癌变倾向大;当口腔自斑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高度怀疑其癌变的可能:a。病变区近期出现疣状和乳头状结节;b。病变区黏膜较以前更加粗糙,增厚,质地更硬;c。病变区边界模糊不清;d。出现溃疡并经久不愈;e。出现疼痛。
⑤口腔白斑病的治疗。首先要做的是去除刺激因素,例如戒烟,禁酒,少吃辣、烫的食物等,尽早处理锐利的牙体或不良修复体。口服维生素A或维A酸、局部涂布O。2%维A酸溶液或鱼肝油有助于病损愈合。一旦出现癌变信号,应尽早行外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