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决定成败
8319900000070

第70章 顶住他人的指手画脚

经验是自己的。即使是他人的经验,也要经过自己的消化处理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能人云亦云。

更不用说,某些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以及不怀好意的人,对自己的胡乱“赐教”了。

经验就是财富,但决不包含不怀好意的指手画脚。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葛维连的创业案例。

养牛养出了“牛状元”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葛维连就开始养牛了。

随着牛越养越多,葛维连的名气越来越大,人称“牛状元。”那时候时兴以点带面的做法,百万富翁葛维连便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成了安徽省阜阳市蒙城县响当当的人物。

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8点,从国内外前来参观他养牛的人络绎不绝。到了90年代初,阜阳地区的蒙城、涡阳、利新3个县的养牛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被称为中国中部地区的养牛“金三角。”作为养牛专业户的代表,葛维连光荣地当选为蒙城县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

虽然每天忙于参观接待,可是葛维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安心养牛,所以他的牛照样是养得膘肥体壮。

因为葛维连深深懂得,这是自己的“看家”本领,是自己的命。养牛亏了就是自己亏、赚了也是自己赚,没有人能帮得了自己。

“越来越不听话”的牛状元

抱着这样的朴素感情,葛维连把养牛当作自己的本份,并不抱有其他幻想。

1995年9月18日,全国第四次畜牧工作会议在阜阳召开。会议的一项安排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要参观阜阳地区的养牛场,葛维连的养牛场也在其中。

事有凑巧的是,当时正是卖牛的黄金季节。为了迎接参观,在开会之前半个月县委领导就要求葛维连不能随便卖牛,否则,牛的数量少了,参观起来就不壮观了。

“女大不中留。”眼看已经成熟的牛当卖而不能卖,葛维连心里的苦处就别提了。但是,外地的农民可不理你这一套。当时来自上海浦东、江苏张家港、江西南昌、海南三亚的人纷纷前来要求买牛,一些宰牛户也上门来要求买牛。

在买牛户的再三要求下,葛维连不得不悄悄地卖了24头牛。没想到,卖牛的第2天县委副书记正好前来顺着牛房检查。

虽然在1000多头牛中少了24头牛并不显眼,但是因为卖掉的牛都是其中个大、体肥、最好看的“杰出牛才”,所以还是很快被看出来了。

于是,在领导的心目中便留下了葛维连“越来越不听话”的印象。

流动产变成了不动产

县委领导临走时表态“咱走着瞧”,倔强的葛维连也回敬说“走着瞧。”

葛维连认为:“你当你的书记,我当我的老百姓。我养牛,不是为了迎接什么会。你有会也好,无会也好,反正我跟我们的工人、家属都讲了,我们不管他,我们只讲经济效益。”

话虽这么说,但是为了应付检查,葛维连不能不顾全大局。于是,葛维连重新又花了12万元买回24头牛,以凑足检查数。由于他当时卖出24头牛只挣了不足10万元,所以这一来一去净赔了2万元。

相比之下,赔了这2万元还是个小事。因为当时葛维连一共养了1260头牛,其中已经成熟的有400多头,如果把这400多头全部卖出,经济效益就可以赚回来了。而这些成熟的牛只要一天不卖、就要蚀一天本,真急人呐。

另外从经营角度看,牛本来是流动资产,现在由于不能卖却变成了不动产。

说是不动产实际上还不完全确切,因为它不像一堆机器那样放在那里不动,而是每天要消耗食物,每头牛每天的消耗就是3元钱。

更糟糕的是,等到会议结束了牛价就开始下跌,这时候的葛维连真是进退两难了。

就好像套牢的股票继续在往下跌,只能捂在手里。

被迫扩大规模和修建别墅

不让卖牛给葛维连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这还是“小意思。”在这以后,不知哪位领导嫌葛维连的养牛场不够大,于是包办代替、决定为他在307国道边再征一块地,以壮大养牛规模。

葛维连当时的养牛场占地10亩,并没有打算扩大规模。

因为如果规模扩大了,他的这点流动资金就转不起来了,所以葛维连不愿意征这块地。

况且,当时那块地的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绿绿的玉米苞已经快要成熟了,玉米的主人也不愿意卖。

两厢不情愿,并没有影响事情的进程。

一夜之间,乡里派出的联防队员就开着拖拉机强行平了地,由于玉米的主人不愿意卖地,所以和乡政府派来征地的人打了起来。

就这样,为了这块自己并不需要的7.25亩地皮,葛维连不得不掏出了34万元。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必须另外掏出150元钱,为联防队员赔偿扯烂了的农民的褂子。

有了地以后,当时的阜阳市委书记、后来升任安徽省副省长的王怀忠说:“‘牛状元’致富了,连个别墅都没有,那怎么行?马上盖个别墅,20天就要盖好。”

意思是说,他是全国劳模、养牛状元,如果还是跟牛住在一起,领导的面子上不光彩。

为了他的这句话,当地公安强令农民卖地收庄稼,终于在会议期间中央一位重要领导前来参观之前建起了一幢两层别墅,并从家具厂赊来了2车家具放进葛维连家。

对牛具有深厚感情的葛维连,现在硬要被人拆散这样的感情,葛维连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在盖房的时候,他一次也没有去看过。

事后一合计,修建别墅花了16万元、征地34万元,再加上新修的养牛池和为参观者修建的厕所、水泥路,以及新买的家具,葛维连一共花了上百万元,凭空背上了近200万元的银行贷款。

牛状元再也“牛”不起来了

被迫扩大规模和修建别墅以后,市场上的牛价越来越低了。为了减少损失,葛维连把剩下的钱建了一个牛肉加工厂,寄希望于东山再起。

然而,由于当时的牛肉加工厂普通不景气,再加上也缺乏启动资金,所以还没开业就关门了,葛维连终于成了负债累累的穷光蛋。

有人锦上添花,无人雪中送炭。这时候的葛维连再也没有以前那样风光了,县委领导对他的态度也有了180度的转变,即使看见他也不理他了:“我瞧不起葛维连,他很固执。他那个水平,我看他就不行。他的文化水平不行,实际技术更不行,他养牛都是一般化的。确定他那儿是参观点,一是他养牛规模大一点,另一个因为近,方便参观。”

1996年末,牛价下滑到了最低点,这时候葛维连的养牛场再也没有领导过问了。1997年初,葛维连一气之下砸烂了缸,将所有的牛全部赔本清场,做了一次性了结。

葛维连伤心欲绝地说:“我不养了,再也不养牛了。叫你们看去吧,叫你们往上爬吧,我葛维连非常好的路子,你一样一样都给截断了。”

没有了原来的各种负担,负债累累的葛维反而感觉轻松了许多。他说,现在他一点儿不伤心,“天天都想唱歌。”

葛维连原先的养牛场,现在已经借给了别人堆放杂物。原先养牛红火时的贷款已经陆续到期,累计190万元。由于葛维连无力偿还,养牛状元就这样破产了。

痛定思痛的葛维连仍然想东山再起,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还是想扎扎实实养牛。